初探城市公共空间中视觉导视系统的符号表达【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符号在视觉导视系统中的传播特性、自身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试图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运用起到建设性的指导作用,并借助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标识的规划设计等表达城市整体形象的这种现象,以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为突破口进行如何有效传达文化符号信息的设计探讨。
【关键词】:视觉传达符号视觉导向系统交互设计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涵延1.1、视觉导视系统的内涵导视系统是城市空间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它包括行政交通导视系统、商业导视系统、文化旅游导视系统等。
它包括了城市空间内所有的路牌指示、交通标志等。
这些标志成为了城市形象和体现城市人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建立在科学性以及公共性基础之上的设计,要求注重设计伦理性、设计文化内涵以及设计功能更为合理的表达。
它是城市表情特有的体现之一,同时满足人们物质以及精神层面上的需求。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应以城市环境行为为基础,建立多个层级系统,集中体现城市空间的人文内涵。
1.2、视觉导视系统的构成要素在当今信息繁杂、国际交流日益广泛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立“快捷、准确、高效”视觉传达的系统,是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中囊括了人因工程学、传播学、符号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和行为科学等一系列的学科知识,是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的系统规划设计。
凯文·林奇对美国的标识系统归纳出著名的五个“城市印象构成要素”,即:道路(street),边沿(edge),区域(district),结点(node),标志(landmark)。
这五个要素构筑成了城市视觉设计的基本网络框架,也构筑了城市的印象。
这些都将以视觉传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为之符号化、系统化。
从而这些构筑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符号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行科学而高效的编排都成为我们讨论的内容。
视觉符号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法则2.1、适用性原则“适用是标志的本质规律之一。
作为交通标志,适用即要求其信息标示准确,视觉形象鲜明,易识别、易记忆。
”那么,视觉标示首要的原则必须是适用的,而在后面“符合视觉接受规律、易识别、易记忆的交通标志,既是良性好的标志,往往也是美的标志。
这里存在一个适用性和审美性统一的问题。
”标志的使用也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受众人群的接受能力,从而对与标志图形的简化程度,传达的符号寓意要非常的明确,功能性是最主要的。
2.2、编排的合理性原则城市的视觉空间设计中,点、线、面等平面元素在空间的运用显得极为重要。
处理好这些元素的编排位置,会使得空间本身具有更高的信息容量,承载的信息越多,编排的越理想传达的效果也就越好。
在奥斯纳布吕克专科大学的导向设计系统中,设计师运用了人眼的自然视角,在十米之内,行人可以不用抬头就可以看见天花板上的导视信息(图1)。
字体的使用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利用天花板作为传播媒介,(图2)中使用的ffdin 超粗字体,显得极为稳重。
箭头的不断重复以及黑字白底的搭配也使得导视图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字体的粗细长短,风格是否符合该导向系统,包括与周围环境的相适应程度有多大,这些都是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这些都要依照具体的项目案例来做具体的分析。
但是从常理上来说,在字体的选择上,有装饰线的字体不适用于导视系统,而粗细一致的无衬线字体却可以满足导视系统的需求。
简洁、概括成为了信息传达的关键。
一般都会使用单个字母或者单词的形式出现,而过于复杂的多变的字体会影响到信息传达的速度,以及可识别的程度。
2.3、视觉信息构架的清晰性原则排版系统与网格固然是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色彩的运用于搭配,也是有科学的系统规划的。
使用者必须肯定这样一个系统,形状越简单,它所传达出来的语义也就越明确,越容易被人记住。
当然,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理区位以及人们受到的不同宗教信仰,选择的颜色也就大有不同,倾向的色系也会各有千秋。
通过色彩对比度的不同来调整字体和背景的颜色形成统一的搭配,给用户以统一、醒目、清晰的视觉印象。
比如在机场的导视设计中,其视觉系统的设计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信息准确、快速、直观的传达给机场的旅客,从而秩序感可以帮助眼睛快速的捕捉重要的信息,因此对于信息合理的分类,都是设计切入的重点。
候机大厅的信息被分成两类:一级信息和二级信息,通过色彩、字体规格、版面的设置将他们区分开来,使受众能够清晰的了解信息。
同样在空间的选择上,有开放式的空间,人们需要得到隐私的保护和尊重,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共办公场所,都是以简易的玻璃隔断来取代水泥钢筋的墙壁。
那么在这些公共的空间中为了不破坏玻璃本身固有的形态,而使得个人的私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就可以运用图形以及各种材料得以实现,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们无意识的伤害到自己,比如碰到额头或者鼻子。
2.4、图形运用的准确性原则在图形的运用上确实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由奥托·艾舍和哈德·约克施(gerhard joksch)两人共同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设计和开发的形象识别与标志设计系统一直影响着今天的平面设计。
奥托·艾舍的标志系统设计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早已达到了高度的理性和标准化(图4)我们再谈一下北京奥运会的标识系统(图5),北京奥运会的(残奥会)场馆标识由35个图标、25个国家强制使用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应急标志、203个奥运会(残奥会)各项功能指示标志以及色彩、字体、箭头符号等视觉信息元素的构成。
奥运会(残奥会)场馆标识的视觉来源与奥运会的体育图标一样,源自中国国古代的大篆。
因此,在国际风格上与体育图标的篆书风格一脉相承,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由此在参照国际通用标识以及相关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场馆标识根据历届奥运指示标识的设计传统,力求凸显鲜明的文化与时代特征,成为北京奥运形象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京奥运会的视觉系统充分的展示了中国前沿的设计理念以及制作水准,在它的表示系统中体现了简洁、大方、易记、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特点,被世人所公认。
西方人更多的是理性的构筑这样一种视觉传达系统,而中国人则是富有东方浪漫情调的、富含随意性、却不失严谨的创作风格。
这也体现了民族和地域的差异,包括在色彩上的运用都能够反应这一问题。
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符号的规范与发布3.1、符号系统化的设计规范国内的众多地区都没有很好的规范自己的城市空间视觉系统,不能够让人很清晰、明了、准确的了解传达的信息。
有的时候甚至会产生误读信息。
有诸多的地方做的不是那么的人性化,道路的指示标牌、车站的公共显示都没有明细。
相对应飞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户外广告、灯箱广告的增多,使得这些公共标示完全被挤压了生存的空间。
基本功能性已经算是丧失殆尽,合理、系统化的设计极为重要。
比如某些国内大城市推进公交系统的导视改造,让迎面开来的汽车上的站名字体变得很小,虽然是提升了美观度但是却大大使得功能性打了折扣,以至于乘坐公交车的人不能够很好的看清楚迎面而来的汽车行驶路线。
要是在车上都看不见这个车站的名字,字体太小,不醒目,一级信息不明显,更多的都被其他的信息所挤压。
当然,有的包裹在灯箱之中,却不能让站在车站的人了解车站的基本信息,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失败。
广大设计者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做很多细节上的设计。
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空间维度,把空间平面化,在人的视域之内去做相应的调整,反而使得本身的导视功能大打折扣。
固然设计者应该结合视觉心理学、符号学以及美学的角度,对现行的导视设计进一步改进。
尤其在图形主导化的时代下,符号的导视一定要予以清晰明确,区分不同人群分布和流动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设施、符号,包括导视牌的尺寸与安放的位置。
3.2、不同媒介的选择在视觉系统设计的媒介选择中,平面的媒介当然是首要的选择,再者是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网络媒介,人机交互的网络媒介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迅速的找到自己所处的方位,以及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方位,通过信息的交互设计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一切的终端机可以再车站、电话亭以及相应的公共自助场所,同时辅助的还有纸质的平面媒介的印刷品,再者可以通过户外的大型电子屏幕展示相关的信息。
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从几种媒介分散开来,即多元化的方式,而不使得信息本身变得单调乏味。
信息通道的拓展不仅可以使得我们获得信息源更加便利,也可以使得商业氛围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及运用。
以上的范例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师在立体的空间不断的制造平面的维度将空间平展开来,使得信息不受到维度约束,通过点、线、面的编排方式把他们进行整体的归纳、处理。
在营造空间标识的同时也更多的传达出了城市、企业(团体)的理念和信条。
3.3、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配套、协调在遵循功能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特色。
城市空间的视觉系统要与本身的空间设计统一、协调,符合城市、企业(团体)的理念,从颜色、图形的运用、字体的编排上都应该很好的体现出来。
充分的符合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展现出城市的文脉加强城市的整体认知度。
充分的调动区域导向系统的作用,形成区域的辐射,城市设计的风格形成有机的统一。
从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经验来看,与公共环境共存的标识系统设计,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综合应用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高新技术管理等手段的介入,城市空间视觉系统设计与环境规划美学的应用实施都变得标准化、系统化且管理规范。
结论我国是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城市脉动。
深度挖掘城市空间的文化价值,把这些价值更好的转化、利用成为商业价值形成传统文化的再生。
转换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就变成丰富的素材资源,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案例,以及欧洲国家的实际项目,表明了图形、文字、辅助色彩等相应的信息提取介质需要经过国际化的通用认证以及本土化的处理,体现该地域特色,凸显文化内涵。
在考察了相应的地理特征,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政治因素等一系列相关因素之后,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视觉系统设计,本着设计伦理学、人性化设计的要求,一方面尽量的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要让户外的公共空间更具有安全感、舒适感。
充分的从用户的适用角度考虑。
从而,规范的城市空间视觉系统设计需要表现更多的一致性,视觉传达与信息的内容要相互协调,配备以丰富的视觉载体,同时可以更多的添加趣味性、生动性,符号以及相应的文字需要符合国际的通行标准,顺应国际交流的需要注释多种语系的翻译,其中以英文为主。
依据相应的总体规划,划分区域。
采取分级检索的形式,把相应的图片文字归纳整理,再加上功能先进的自助搜索终端以及标识设计,逐步建立信息完整、语境明确的城市空间视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