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
(2002-06-14 08:55:04)
去年,我国开始了3.5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的商用,为固定无线接入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为支持该技术的商用,我国制订了《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标准。

以下主要介绍该标准对3.5GHz技术的功能要求,供大家参考。

业务支持能力
3.5GHz固定无线接入主要提供以下业务:
面向连接业务,主要针对传统电路方式的业务或以电路仿真方式提供的业务。

主要针对以下应用:普通电话业务;ISDN2B+D或30B+D业务;低于E1的电路承载业务,如64kbit /s子速率、N×64kbit/s等;对应于目前DDN国所提供的速率等级;E1或高于E1的数字电路承载业务等。

无连接业务,是针对基于IP方式提供的应用,如基于IP方式的实时业务、因特网接入(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传送等)、局域网互联、虚拟专用网VPN等。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可以基于电路方式、IP方式、ATM方式或组合方式来提供上述业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质量保证(CoS、ToS、QoS等)机制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如果提供普通电话业务,应该支持V5协议。

V5协议可以终结在中心站,也可以终结在终端站。

其它功能要求动态带宽分配
对于电路型业务,不需要设备具备动态带宽分配能力。

对于分组型业务,带宽分配方式可分为静态带宽分配和动态带宽分配两种。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在动态带宽分配能力上可分为两个层次:a.同一中心站CRS所带的不同终端站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b.同一终端中不同接口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

其中选项b为必选项,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均应支持动态带宽分配选项b,在同一终端站所带的不同用户之间实现动态带宽分配、资源共享。

在电路业务与分组业务共享带宽的条件下,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带宽通过静态分配来保证。

采用TDMA多址方式的系统应支持选项a,对于其它实现方式的系统,对选项a不作强制性要求。

用户业务能力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终端站可带一个至多个用户。

当所带用户数量为一个时,终端站的全部业务带宽应能由该用户所独享。

系统可支持的单用户最大业务速率至少应能达到512kbit/s。

系统单终端站支持的最大业务速率至少应能达到512kbit/s。

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业务需求或运营商的要求对用户所占用的业务带宽以及业务优先级别进行设定,并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进行流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不同等级业务的QoS。

系统应能监视用户业务信道,对用户业务流量和性能进行统计监测,用于计费信息的提供,并确保系统资源的合法使用。

用户信息安全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点到多点结构,下行方向上各终端站共享无线传输媒质,
因此必须有效实现不同用户之间信息的隔离,解决用户信息安全性的问题。

系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保护用户信息,提高安全性:a.用户鉴权(Authentica tion)——在终端站登录网络时,采用安全检验机制,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防止未注册用户接入系统;通信过程中链路中断,在恢复过程中,应进行用户鉴权。

b.数据加密(DataEncryption)——用数据传输专利号,为防止数据被第三方截取,系统应通过高层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推荐采用较常用的加密算法,密钥的分配和传输应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c.授权(Authorization)——系统可以授权不同等级的用户。

根据授权等级,用户具有访问不同网络资源的权限。

其中,选项a为必选项,b、c为可选项。

发送功率调整
系统中心站、接力站和终端站必须具备发送功率可调的能力,可采用人工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调整或实现自动发送功率控制(ATPC)。

对接力站和终端站,推荐采用自动发送功率控制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