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PPT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PPT课件
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 实施
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需 要分析。
学习环境设计 :一般是指与师生之间的 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 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 实施总体方案。
学习评价设计:强调过程性和正面激励。
(一)学习目标设计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同学们外星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水,你们能告诉他 们什么是水吗?——创设情景,暴露思想
2、观察一杯水:看、嗅、尝、听、摸。 分组进行,组间交流;教师不断在规范孩子的表达。水
没有固定的形状、水是无色的(白色),水是无味的 (清凉的)——重建新的概念 3、比较水、可乐等饮料与水的不同 ——应用科学家的 观点。抽象出“液体”的概念。——应用科学家的观 点
设计一些情景,使学生暴露自己的观点。 2、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重建阶段 A、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交流 中明辨是非。 B、教师可以告知科学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广 义:实验、观 察等) C、重建新的概念
3、应用科学家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理 清,去伪存真。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4、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观念上的变化
以知识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比较
知识中心
学生中心
知识观 学生观 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从有知识的 人那里传递给学生
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
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活动 要配合教师的活动
鼓励学生模仿、记忆
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 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 建构起来的
学生是对知识的积极加工者, 每个学生都会对知识范围有 独特的理解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 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 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让学生暴露思想阶段 教师要据此来考虑后面的教学安排。教师要考虑、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策略上看,学生实际的认知结构 与教师认为他们应该有的认知结构不相同,造成教学 工作中达不到理想的结果。每个学生带着他原有的认 知结构来听课,而未能同化新的信息,或者说新的信 息未能与长时记忆中原有的信息成功地建立联系,从 而达到意义的理解。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 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 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想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 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 导者,其活动要配合学生的 活动进行
鼓励学生去发现、创造、解 决问题
教学结果 获得的知识系统,但往往是机械 获得的经验可能深刻但却不
的,不灵活
全面
一、教学设计
重视教学活动之前的“前设计”,又关 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交流和创生进行 教学调整的“中设计”,更看好教学活 动过程结束之后基于反思的“后设计”。
学习任务分析举例: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这一节 是教科书中“观察生物”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生物 和生物体的结构的后继课内容。在系统 上应该是前面章节内容的整合,也是后 面学习“遗传的多样性”的基础。A、教 学重点:蝎子在沙漠中的藏身理由;生 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建立。B、教学难点:蝎子在沙漠中藏 身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
(一)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7—9年级《科学》课程中
声学与光学的第一课时。 了解声波及声音传播等知识是后面
学习声、光的基础,也将对以后波的学 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声音的传播及声波的教学是 本章教学的重点。
(一)学习目标设计
学生分析:
声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在 小学《科学》或《常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 道了部分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知识,也有较丰富 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年龄及思维发展关系,学 生对于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一 种比较浅显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状态(如 对声音的产生大多只停留在固体振动产生声音 的层次), 对较为抽象的声波认识近乎空白。 因此,认识声波,了解声波传播过程特点是本 教学的难点。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理科的教学效果常常不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结果,主 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内容 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三种情况。(1)学生在 学习前已经从不同途径获得了与教师头脑中和教科书 中的观念完全不同的观念。(2)有些学生尽管受过一 些科学教育,也还存在着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日常概 念。即:他们的这些日常概念在接受科学教育时很顽 固,没有得到改变。(3)有些概念虽然通过教学有所 改变,但并未全部改变没有达到教师的计划要求。其 二是,在认知政策上,学生具有的策略与教师认为他 们应该具有的策略不同。
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陈晓萍 浙江教育学院 2
一、教学设计
传统:指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 在分析教学主体状况和教学任务 的基础上,在整合教科书等教学 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活动方案 的过程。 预设 固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设计
新课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把教学设计看做是对课堂教学进 行积极建构的过程。
预设 动态 生成
(一)学习目标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的性质与特点。 2、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即对 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 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 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现实生 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 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 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 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 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从他们的 经验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
4、现在你可以再告诉外星人,对水你们有了哪些新的 发现,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回顾自己在观念上 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