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二、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1966—1976)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 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 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 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 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等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
《燕儿窝之夜》(1983)等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 《吉庆有余》(1981)《她从
画中走出来》(1983)等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
子夜》(1986) 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1.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 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
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等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1980),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3、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7年香港回归 1998年抗洪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还是世纪年。 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四、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四、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二、新世纪以来影响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事件
2000年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2000年-2003年,为了加强电视剧市场的规范和促进 国产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电 视剧审查暂行规定》《电视剧管理规定》《电视剧制片 人持证上岗暂行规定》 2003国家第一次给民营企业发放电视剧生产准入证 2004年我国电视剧领域三大热点: 热点1 广电总局发布 “绿色令”“涉案剧”告别黄金 档 热点2 “红色经典”被亮“红牌” 热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编剧:陈庚 导演:胡旭、梅村 主要演员:孙佩云、余琳、李燕、王昌明、李晓兰 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 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 数量保持稳步增长; 2.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异常, 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3.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到了比 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4. 电视剧的市场化发展迅速,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 5. 在发展中也暴露一些问题;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 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 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 洋底来的人》和《加里 森敢死队》。《大西洋 底来的人》风靡全国, 《加里森敢死队》则掀 起轩然大波,遭到停播 后又复播。“美国电视 片初进中国,是开放进 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导演:王扶林、 都郁 演员:张连文、刘玉、张甲田、马加奇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 《血疑》曾引发一场轩 然大波,由于插播了企 业广告,这部剧不仅引 起观众的强烈不满,而 且引起各界人士的口诛 笔伐,在电视剧历史上 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 件。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发展背景 1986年,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广 播电影电视部宣布建立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 同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 电视剧的“骏马奖”。这一年还设立了戏曲电视剧 的“长城奖”。 1987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召开 。 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该台播出的电视剧的 规格、长度作出“规范化”, “标准化”的规定: 连续剧(3集及3集以上).单本剧(1集或2集)每集50 分;短剧30分钟,小品15分钟。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3.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 剧制播状况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 《红楼梦》《阎凤英》《乌龙 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 《秋白之死》; 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 《篱笆· 女人和狗》《师魂》 《家教》《那五》《袁崇焕》 《家· 秋》《王昭君》《黄 春· 河东流去》等 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 中央电视台播出1839集。其中 包括《上海的早晨》,《商 界》,《长城向南延伸》, 《铁人》,《有这样一个民 警》、《膏药章》《平凡的世 界》《汉正街》《十六岁的花 季》等。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 我家》 1994年拍了40集,1995 年完成了80集。这是一 部具有标杆意义的电视 剧。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1、90年代初期(1990-1993) 代表性剧目解析:
严肃历史剧
《司马迁》《林则徐》《雍正王朝》 《太平天国》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大进攻序曲》《豫东之战》《喋血 四平》《赵尚志》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中国第一部室 内剧54集《渴望》诞生, 万人空巷的壮景至今让 人难以忘怀,“举国皆 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 沪生,万众皆叹宋大 成”,成为当年的一道 独特风景,也是电视剧 传播史上不可不提的著 名事件。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 中国电视剧市场化之路
标志性作品: 《渴望》(1990年) 《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 《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 《武则天》(1993年)
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3年,中国第一部 “移民题材”电视剧, 第一部海外拍剧《北京 人在纽约》引起轰动效 应。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流 行文化史和电视剧传播 史,《北京人在纽约》 与其说是一部电视作品, 不如说是一部个人奋斗 史,是上世纪90年代初
“出国热潮”的写照。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1958――1965) 1.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1958年5月1号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 央台的前身)成立,这一年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开播 了电视。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 小戏”《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标 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中国电视剧以黑白、 直播的形式走过了八年初创时期。 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主要有 《党就活了他》《火人的故事》《女状元》《生活的 赞歌》《新的一代》等等; 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
呼唤人性的《渴望》 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2、90年代中期(1994-1996)
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三国 演义》《戏剧人生》《918大案纪实》《年轮》《沟里 人》《洋行里的中国小姐》《孽债》《小楼风景》《山 里走出来的娘们》 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英雄 无悔》《西部警察》《咱爸咱妈》《苍天在上》《孔繁 森》《东边日出西边雨》《宰相刘罗锅》《武则天》 《上海人在东京》 1996年全国生产电视剧9000集,较有影响的电视剧剧目有: 《问鼎长天》《远东阴谋》《中国检察官》《姐姐妹妹 闯京城》《乡党委书记》《叶剑英》《贺龙》
情景喜剧
《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
根据古典名著改变成的历史题材 电视剧
《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 国》《官场现行记》
武侠剧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白眉大 侠》《燕子李三》
戏说历史剧
《戏说乾隆》《戏说慈禧》《宰相 刘罗锅》《还珠格格》
人文主义倾向的电视剧
《围城》《一地鸡毛》《月亮背面》 《无悔追踪》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 中心拍摄的电视系列剧 《编辑部的故事》,首 次将广告随电视剧捆绑 播出,不仅开创了企业 融资的形式,同时还在 剧中利用剧情为赞助企 业做隐性广告,这就是 后来人们所说的软广告, 这种生产方式为电视剧 的商业化运作开辟了一 种途径。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3.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电视剧
创作人才。
(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
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段,但由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合流通是非市场性与市场 性两种体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有广泛影 响和较高收拾率的电视剧作品。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