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忠仁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舒忠仁,洛阳人也。
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遍读经史百家,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
既长,颛治经术,博考三代典礼,著《释礼》三篇。
忠仁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 多犯忌讳。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日与二三友饮于市,至酒酣,曰:“世人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吴廷尉来由为河南守,奇其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时盗起,朝廷将遣兵逐捕,来由自计讨贼,数月不效。
忠仁条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卒用其议,悉降之。
年二十九,天子践祚,以恩贡授河间推官,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忠仁下车,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时民有欠市易钱者,系狱甚众。
适有富人出钱五百万葺佛殿,请于忠仁,忠仁徐曰:“汝辈所以施钱,何也?”众曰:“愿得福耳。
”忠仁曰:“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富人不得已,诺之,即日输官,囹圄遂空。
后河间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水患竟平,坐失粟系狱,民诣阙请者以千数,诏从之。
起建宁知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时浙江有招募兵。
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忠仁曰:“是骄悍者留则查
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从之,事遂定。
迁尚书令,忠仁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
薨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时年八十八。
追赠本官,谥为文贞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
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
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
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
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文中即是这个意思。
B. 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
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文中指舒忠仁从车上下来。
C.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袭、践事等等。
D.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
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舒忠仁年少时不得志,常常和朋友在市场上喝酒喝醉,然后大发牢骚。
B. 舒忠仁在水患期间能爱惜百姓生命,因此百姓在他遇难时也能积极为他请命。
C. 舒忠仁担任河间推官时鼓励百姓们简朴生活,积极劳作,并帮助官民都逐渐富裕起来。
D. 舒忠仁虽然屡试不第,但他能抓住被选为贡生的时机,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人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2)水患竟平,坐失粟系狱,民诣阙请者以千数。
答案:
10. A 11. B 12. C
13. (1)世上的人都不了解我啊,了解我的人大概只有老天了。
(2)水灾最终结束,(忠仁)因弄丢了官粮而被关进监狱,到朝廷为他请求的百姓数以百计。
参考译文:
舒忠仁是洛阳人。
他很有才华,秉性聪明,擅长记忆,每天背诵大量文字,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等稍微年长,专门研究有关经集的史书,广博的考证夏商周以来三代的典礼,写出三篇《释礼》。
忠仁年纪轻轻便背负盛名,但屡次科考不中,还喜欢讥讽权贵,经常冒犯有权势者的忌讳。
他生性质朴坦率,喜欢发表标新立异的宏论,朋友都觉得不合时宜。
每天和两三个朋友在市集上饮酒,一直到喝醉,说:世上的人都不了解我啊,了解我的人大概只有老天了。
然后旁若无人的大哭起来。
廷尉吴由来担任河南太守,对他的才华很赏识,征召他到自己门下,非常喜爱他。
当时出现盗贼,朝廷准备派兵追捕,吴由来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但几个月都没有效果。
忠仁逐条陈述策,请求选调将领增加士兵,建立赏罚制度,严禁隐藏奸人,最后由来采用了他的建议,盗贼全部投降。
舒忠仁二十九岁的时候,皇帝登基,他以恩贡生的身份被授河间推官的职位,县里人平素听说过高柔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听说他要来,全都自动地离去。
忠仁一到任,日夜批阅案卷公文。
涉及案子的达数千人,他断案像流水一样,官吏和百姓大为惊服,(从此)案子逐渐减少。
当时有欠债无力偿还的百姓,因为不能还钱很多便被关了起来。
正好有些富人愿意出钱五百万修葺佛殿,向忠仁请示。
忠仁慢慢地说:“你们捐钱的原因是什么?”众人说:“希望能够得福。
”忠仁说:“佛殿还没有怎么损坏,又没有露天的佛像,不如拿这些钱帮助那些囚犯偿还给官府,让数百人脱离枷锁之苦,这种行为获得的福难道不
是更多吗?”富人没有办法,答应了,当天就把钱给了官府,监狱里的人就被释放了。
后来河间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
忠仁看到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百姓。
看到百姓收成不好,便把乡里的百姓聚集在一起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
水灾最终结束,(忠仁)因弄丢了官粮而被关进监狱,到朝廷为他请求的百姓数以千计,朝廷于是下诏顺从了百姓的请求。
后来他担任建宁知府,亲自做表率追求俭朴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
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姓收获,(自此)郡内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当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巡抚和巡按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
忠仁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士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
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会捣乱。
”上级听从了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
调任尚书令,忠仁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分给他随从二十人。
敬弘辞去侍中、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
死在洛阳私宅,时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忠肃,当时虚岁八十八(若是活着)。
朝廷追赠他原先的官职,追授谥号为文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