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母校社会实践总结

感恩母校社会实践总结

“感恩社会,回报母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摘要利用本次暑假期间,我回到了我的高中母校——赤峰市第四中学,在这里有我美好的回忆,所以我打算用一些实际行动来回报我的母校。

关键字:社会实践回访母校感恩携手成长目录:一、实践目的.............1二、学校历史....... (1)三、学校概况.............2四、硕果累累.............2五、体会心得..... (2)正文:一、实践目的(一)立足社会,勇于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

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闭门读书,而要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为提高竞争力,建设祖国不懈努力。

(二)施恩不记,受恩勿忘离开高中母校已有一年半,虽然每个假期都有回母校看望老师,但是都从未有组织有计划地回访母校。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们曾 1经用半生的知识浇灌我们,如今,我们已经成长即将步入社会,最应该感谢的是一直教导我们的老师。

现在我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高考经验和大学学习经历方面的总结已经较为成熟,我认为,这个寒假正是我回访母校的好时机。

我不仅可以用我的高考经验,和从学弟学妹那收集的经验为今年的考生答疑解惑,我还可以用我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

经历唤起沉浸在书海的高三学子对大学生活实践的渴望。

曾经也有学长学姐这么热心的帮助过我,我也要将这份帮助传递下去二。

二、学校历史:赤峰四中1960年建校,是赤峰市一所资历很深的老牌学校,走过了48年的教育教学历程。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该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近年实施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工作中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坚持以教研教改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已形成该校的办学特色。

赤峰四中已发展成为赤峰市红山区两级重点完全中学三、学校概况:2006年九月,学校圆满完成了近期建设目标,修建一万三千八百平米教学楼,按学校最高标准建设,加上装修一新的逸夫楼和2号教学楼,可同时容纳70个班同时上课。

班班配备大屏幕高清晰液晶投影、实物展台、电子教学系统,教师全员配备笔记本电脑,联接全校的宽带校园网络系统,使用率在80%以上;二个400座阶梯教室,二个800平米图书阅览室,三个150座报告厅及其他各类活动室一应俱全,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服务。

新建独立、封闭管理的生活区,舒适、宽敞、可以满足700余人食宿,并为住宿生提供严格、规范、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全市第一家高标准全塑胶运动场、篮球场、人工草坪足球场,全市最好的琴房、画室及音像设施为学生展露特长,全面发展及普及体艺活动,提供优越的条件。

四、硕果累累: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好多我校的优秀学生考上名牌大学,2005年高考二本上线482人,重点上线146人。

2006年高考再创辉煌,最高分687分,660分以上9人,一本上线203人,达到全部考生的20.3%,其中几十名同学被清华、北大、浙大、中国人大、中国政法、北航、复旦、南京大学、中央财大、天大、南开等名牌大学录取。

二本上线466人,达到全部考生的46.6%,升入高中时,录取四中线上考生7人,高考最高分687分,录取四中线内考生270 人,高考一本、二本上线96%;实验班学生119人,重点上线95人,重点上线率79.8%,其余全部超过二本分数线。

升学率100%。

2011 2 年,优秀学生更是层出不穷。

2012年自治区理科状元花落我校。

五、体会心得:2012年08月05日,我在赤峰市第四次大学生暑期自我法培训中学进行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实地回访,调查和采访的形式进行对母校进行回访。

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我自己的实践能力,也使更广大的母校学子知道、了解列入。

在实践过程中使我增长了对母校的感情,知道了如何去感恩母校,去感谢那些曾经在我最困难时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那些我不认识的人们。

是他们的帮助才让我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去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上生存。

此次社会实践还通过该机会向赤峰四中介绍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院。

介绍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奖助学金等信息和相关制度,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考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在本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不仅向母校介绍了我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好,还宣传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并且在母校取得了积极地效果,有许多同学都期待考入这所综合性的大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母校的相关领导也高度的赞扬了本此社会实践活动,也高度赞扬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这所办学条件优秀,专业特色明显,以及相关制度完善的综合型的大学3篇二:感恩母校寒假社会实践要点心得感恩母校寒假实践体会心得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

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将来要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

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

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

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

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

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

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

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

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

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

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

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

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

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

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

”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

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

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

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三:感恩母校实践报告感恩母校,宣传郑大又是一年春光好,随着寒假的到来,冬天的脚步也即将远去,伴随着渐行渐暖的春意,我们踏上了回家之路,并带着这圣神的使命“感恩母校,宣传郑大”。

在郑大呆了两年半,她的人文气息,靓丽风景都让我深深为之倾倒。

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一方面,是作为郑大学子,我们深深感谢母校的栽培与教育,另一方面,为母校宣传,使多更广大学子接受母校的恩泽。

我的家乡是云南省大理市,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但是近几年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无数学子心中都怀揣着美好的大学梦,然而在很多偏远山区,由于教育落后,却只能与大学无缘。

关于郑大,因为距离较远,这里的人几乎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所以本次回乡宣传郑大,心中十分庆幸与激动。

作为郑大众多学子中的一个,我有责任为郑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郑大。

我深深感谢郑大化工与能源学院的养育与栽培,深深感谢辅导员王老师的耐心关怀,深深感谢学院老师的谆谆教诲。

这些,都令我受之不尽,享用一生。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高校,是河南人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一所涵盖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重点建设高校。

化工与能源学院始建于1958年。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努力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

逐步形成了“协作、奉献、求是、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务实、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准则。

五十余年来,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等工程技术人员近一万余名。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

国家及省部教学成果奖10余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