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蕉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学院:园艺学院班级:园艺103姓名:学号:摘要:香蕉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世界第四粮食作物,也是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宗水果,更是世界水果贸易量最大宗的鲜果。
本文从生产现状、销售状况、生产销售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对我国香蕉产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香蕉与进口香蕉的优势与不足。
对我国香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香蕉;生产;国内外贸易;现状香蕉是国际性的大宗水果,产量排在柑桔、葡萄和苹果之后列第四位,是热带水果中产量最大的,在我国热带水果中产量也居首位。
已成为热区支柱产业之一。
1.生产现状1.1.我国整体生产现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FAO)统计,2008年我同香蕉收获面积为31.78万hm2,居世界第6位。
同年,我国香蕉总产量约为804.27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9%,仅次于印度(2320.48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5.6%)和菲律宾(868.76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9.6%),居世界第3位(表1)。
但是,我国的香蕉单产量不高,2008年我国香蕉单产量约为25.85t/hm2,居世界第27位,虽超过世界香蕉平均单产量6.53t/hm2,但并未达到亚洲的平均水平27.68t/hm2,同时远远落后于居世界首位、单产量高达54.27 t/hm2的印度尼西亚,仅为该国的47.6%。
[1]1.2.主要产区生产状况我国国内香蕉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30°以内的热带地区,2008年香蕉产量前五大省分别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
2004—2008年我同各省份的香蕉产量数据显示,2004—2007年我国香蕉的总产量逐渐增加,大约由600万t增至800万t,2008年与2007年产量基本持平,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出现了萎缩,全国香蕉种植面积减少了约6670hm2。
2008年我国香蕉总种植面积约为31.78万hm2,其中广东为12.86万hm2,广西为6.10万hm2,云南为5.09万hm2。
海南为4.79万hm2,福建为2.63万hm2。
当年我国香蕉生产大省的产量分别为:广东348.10万t,海南151.60万t。
广西97.00万t。
云南94.80万t。
福建88.20万t,上述五省的香蕉总产量占全同总产量的97%以上。
近年来,我国香蕉主产区发生了一些变化,2004年全围香蕉产量前三名的省份为广东、广西和海南。
2009年海南香蕉产最超过了广西,成为我国香蕉的第二大主要产区;同时云南的产量也从2004年的18.90万t增加至2009年的94.80万t,与广西省的总产量相差不到3万t(数据来源:海南省农业厅)。
[1]2.消费情况2.1.国内香蕉消费市场现状分析从FAO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中国香蕉消费总量853万吨,其中国产蕉821万吨,占国内市场需求总量的96%,进口蕉32万吨,占市场需求份额的4%。
进口香蕉90%以上产自菲律宾,余下的来自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
2.1.1.西南、西北消费市场目前西南、西北地区如成都、乌鲁木齐、兰州等重点消费城市的香蕉市场,消费者普遍认可国产香蕉。
进口蕉路途相对遥远,加上运销中国市场的进口蕉大部分是二三级香蕉,因此到西南、西北市场后,质量普遍不是很好,而国产香蕉运营商一般把国内品质最好的香蕉运来销售,故消费者最终普遍认可国产蕉。
2.1.2.东北消费市场目前,东北是国内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香蕉市场消费量在150万吨以上,几乎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
进口蕉已成功占领了东北各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全年销售量15万吨左右。
目前大连、沈阳、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大型超市均以进口蕉为主;而国产蕉只在中低端中小超市、农贸市场和县城以下市场销售。
从价格上来看,进口蕉一般为国产蕉的2倍左右。
2.1.3.华北消费市场华北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天津、内蒙、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全年香蕉消费量在2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4强。
2.1.4.华东消费市场华东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香蕉消费市场。
上海是进口香蕉重要的口岸之一,全年进口量占全国的30%,大约10万吨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全年香蕉消费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进口香蕉8万吨,主要在各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或水果卖场销售,而国产蕉在中小超市、农贸市场和县城以下的市场销售。
2.1.5.中南消费市场中南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
中南市场由于距离香蕉产区较近,因此除重点城市如广州、深圳等之外,大部分市场上以国产蕉为主。
在广州、深圳等城市,进口蕉主要是都乐供应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
[2]2.2.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据FAO统计数据分析,我国2000—2007年香蕉的进口数量基本能稳定在30万t—40万t的范围内,出口量却远远低于进口数量,最高的一年为2003年,仅5.30万t,不到进口量的20%。
2008年我国香蕉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该年我国香蕉进口数量占亚洲进口总量的14.30%、世界进口总最的2.17%;而出口数量仅占亚洲出口总龋的1.09%、世界出口总量的0.13%。
这表明,我国本土生产的香蕉主要依靠内销,而且需要进口其他困家的产品才能满足国内香蕉市场的需求。
我国常年是世界前20位香蕉主产国的最大进口国,我国香蕉进口量从2005年的355700t增加到2009年的49.13万t,呈持续递增趋势。
我国香蕉的进口额从2005年的0.997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79亿美元,增长率为44.7%,总体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我国香蕉的主要出口市场是韩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
据FAO统计,自2007年以来,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香蕉出口量明显减少.从2005年的2.36万t减少到2009的1.32万t,香蕉出口额从2005年的749.22万美元降到2005年的666.55万美元,下降率为1.89%,总体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表2)。
[1]2.3.世界香蕉消费市场现状分析2.3.1.世界进出口贸易概况据FAO数据分析,世界香蕉进口总量从2000年的1443.60万t 上升到2008年的1666.40万t,年增长率为1.93%,总体呈现逐年平稳持续小幅度增加;出口总量从2000年的1433.60万t上升到2008年的1798万t,年增长率为3.18%,总体呈较快增长趋势;进出口总额分别从2000年的61.0、42.3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11.1、85.0亿美元,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2008年世界前三大香蕉进口国家分别为美国、比利时和德国,前三大出口国家依次为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菲律宾;其中美国的香蕉进口数量为397.60万t,比亚洲进口总量多出约57%.厄瓜多尔的香蕉出口数量为527.10万t。
约为亚洲出口总量的2.4倍[2]。
由上表可知,比利时的香蕉出口价格最高,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t;菲律宾和危地马拉香蕉的出口价格优势最为明显。
绝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70~220美元;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香蕉出口价格集中在200~300美元/t;中国香蕉出口价格一般维持在460~600美元/t,价格波动较大。
与其他主要香蕉出口国相比,价格处于高位水平。
[4]3.生产与销售特点3.1.生产特点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l5.5℃。
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
生长受抑制的临界温度10℃降至5℃时叶片受冷害变黄,1-2℃叶片枯死。
果实于12℃时即受冷害。
催熟后果皮色泽灰黄,影响商品价值。
香蕉对自然灾害和严重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差。
一是香蕉夏秋季常受台风的袭击、冬季常受低温霜冻,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是巴拿马病害仍是香蕉产业的最大威胁,近年,该病在所有香蕉产区不同程度发生。
另外,黑星病、叶斑病、叶缘枯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以及花蓟马等病虫危害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香蕉是无性繁殖,常规通过吸芽方式来繁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渐组培脱毒快繁已经成为主流。
这一过程就存在了很多问题,长期无性繁殖导致其品种严重退化,品质及抗性下降。
组培工作室的增多又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技术不规范、长期继代、品种退化或脱毒的不彻底,为蕉农造成损失。
香蕉是速生性大型草本植物,就算再肥沃的土壤也不足以使香蕉丰产,在栽培时常需施用大量化肥。
化肥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一是土壤酸化。
由于种植过程中耕作方式不合理,施用化肥过量,农家肥较少,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种植香蕉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结构,长远来说对发展农业生产很不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污染严重。
香蕉种植中农用地膜、香蕉套袋薄膜随地扔弃,香蕉采收后茎杆不处理,造成了“白色、绿色”污染,同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对土壤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不利于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
3.2.采后及加工特点为保证香蕉良好的贮运品质,采收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和无损。
香蕉索道无损采运对提高香蕉品质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索道采运香蕉果实机械伤仅为21.71%。
另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采收才是适时。
香蕉属于跃变型果实, 极易后熟, 贮运需提前采收。
在香蕉加工中,虽然屡有香蕉酱、香蕉酒、香蕉酸奶的研究报道,但是却在市场上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只有香蕉脆片销量不错。
因为香蕉加工中存在以下问题:①色泽变化,产品颜色的不稳定性;②粘度较大出现“不易渣汁分离”、“粘壁、粘滤布”等现象;③不易干燥,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长,加热成本高;④风味容易改变;⑤缺少去皮预处理设备;特别是缺少系列加工技术与设备。
3.3.销售特点3.3.1.已形成相对优化的区域布局我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但香蕉产业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
一方面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各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依托自然气候条件的优势和已有的生产种植习惯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香蕉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的拉动在各种水果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布局。
在目前这些优势区域中香蕉生产发展还带动了诸如农药、化肥、有机肥供应包装材料生产、运输配套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香蕉果品为龙头的产业群。
3.3.2.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香蕉的生产与产品销售并不是中央一级农业生产管理部门重视的对象但是在几乎所有的主要香蕉种植地区当地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都把香蕉作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抓。
据了解在广西的钦州、南宁、百色市海南省福建的漳州广东的茂名、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粤东等优势产区从副省长、农业厅长、县长、乡镇长等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香蕉的生产与发展积极带领群众跑市场、引品种、抓技术形成良好的香蕉生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