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工程建设基本内容和水平
1.1 总平面布置
1.1.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1.1.1 设计采用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2 ;
(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06年版) ;
(4)《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9;
(5)《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2011;
(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7)其它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条例、标准等。
1.1.1.2 设计基础资料
厂区现状地形图及厂区红线图暂缺,待补充。
1.1.1.3 厂址概况
本项目的拟选厂址位于现有填埋场附近,距离居民较远。
1.1.2 总图设计原则
(1)满足生产工艺和各设施功能要求;
(2)功能分区及布局合理,节约使用土地;
(3)道路设置顺畅,满足消防、物料输送及人流通行疏散需求;
(4)竖向设计合理,便于场地排水,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5)合理布置厂区管网,力求管网短捷顺畅;
(6)妥善处理好本项目与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为以后扩建留有余地;
(7)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绿化,以降低各类污染;
(8)满足国家现行的防火、卫生、安全等技术规程及其它技术规范要求。
1.1.3 总平面布置
1.1.3.1 功能分区及车间组成
厂区分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行政管理区。
(1)主要生产区由焚烧主厂房、烟囱、上料坡道等组成
(2)辅助生产区由综合水泵房、冷却塔、油泵房、地下油罐、工业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渗沥液处理站、地磅地磅房、升压站等设施设备组成。
(3)行政管理区主要由办公楼、食堂、生活楼、门卫及相应生活设施组成。
1.1.3.2 平面布置
根据工艺流程、厂区外部衔接条件等因素,另行确定。
1.1.4 竖向设计
1.1.5 道路与运输
1.1.5.1 厂区出入口
厂区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为人流出入口和物流出入口,以实现人、物分流。
1.1.5.2 道路设计
1.1.5.3 运输组织及交通流向
厂区生产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
垃圾车从物流出入口进入,经称量后通过垃圾运输通道及上料坡道进入主厂房卸料平台,空车经原路返回出厂。
灰渣车经厂外道路通过物流出入口进出厂区。
其它辅助生产资料运输均通过物流出入口进厂,经厂内道路到达各车间。
行政管理车辆、生活资料运输及人员通过人流出入口出入厂区。
消防车可经厂区人员办公出入口、物流出入口进出厂区,通过厂区内的环形通道到达到各车间、设施、场地。
在行政管理区设置行政用车停车场。
1.1.6 消防
消防车可分别由厂区人流出入口及物流出入口进入厂内。
在主厂房周围设置环形通道作为消防通道使用,最小转
弯半径为9m以满足消防车通行;上料坡道引桥低与其下路面高差大于4米,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消防车辆能无阻碍到达厂区任意区域。
1.1.7 绿化
1.1.7.1 绿化理念
工厂的绿化美化,不仅可以展现企业形象、调节工厂小气候、过滤和滞尘,而且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为美化厂容厂貌,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设计充分利用厂区内空地栽种抗污染较强的树种和植物。
设计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点”是充分利用车间周围的零星空地种植草坪,“线”是道路两侧及围墙内侧栽种的行道树,“面”是综合楼周围形成厂前绿化区。
1.1.7.2 景观设计
厂区的景观绿化与生产设施、管理设施有机结合起来是本厂景观设计的一个特点。
厂区内除采用了“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手法外,还对厂前区进行重点的景观规划。
1.1.8 建构筑物一览表及技术经济指标
表6.1-1 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6.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