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心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常会给我们教学者意外的惊喜,无限感动。

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生百味体验的乐园。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又应该怎样引领他们的心情呢?
一、相信激情会带来收获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

我不敢相信,一位在课堂上呆若木鸡、脸无表情的教师,到底能传递什么,给孩子们情感体验和孕育崇高的理想更无从谈起。

所以,一出现在孩子们的周围,有—个声音总在提醒我:要感染学生。

每节语文课,我都会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深刻挖掘文中的内涵与情感因子。

每当站在讲台上,我都会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然后用主持人的方式,把自己对学生的每份情感,每份理解,每份感悟,用语言、眼神、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力求与他们的情感共鸣。

如在教学《荔枝》一文时,我先用生情并茂的语言介绍母亲对我的关心:总在我下班到家后及时给我端上一碗热
腾腾的食物,总在冬天递上厚厚的棉衣,我感冒时她依然是一夜无眠……接着,我鼓励大家说说自己的妈妈。

话题一开,同学们纷纷发言,让我意外的是一群十三岁的小学生,谈起自己的母亲语言竟如此饱含深情,虽朴实,却很有感染力。

有很多同学还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说:“我的妈妈虽然不漂亮,但我喜欢妈妈……”这一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课文读得趣味盎然,入情入境。

就这样,
我用我的激情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二、享受成功的体验
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所以,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是学生享受成功的阵地。

只要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不忘用心去欣赏每位学生。

只要他们有尚好的表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送去赞扬。

如一份礼物,或是—句“你真的很棒!”“老师为你骄傲!”“真是精彩的发言!”等,甚至是—个眼神.—个手势。

另外,我们要尽量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都有在克服困难后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求与成功的有效循环中不断前进。

三、走进课文中去
把心放到课文中去,成为文中的一员,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最有效方法。

只有学生感到融入课文中了,才能记忆深刻,进行创造性学习。

教学活动用情感作为“催化剂”,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佳境。

一方面,我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内心需求,用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氛围中,走进课文,学习课文。

另一方面,我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在—个个生活场面与生动情节中,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演绎为诱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感性材料中进入佳境。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中,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视频片断:旧中国人
民凄苦的生活情况与开国大典的盛况。

这些感性材料更形象地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加上教师的介绍,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国歌的背景音乐,同学们对不懂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间隙中,不知是准轻哼了句国歌,大家竟异口同声唱了起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四、让学生展现自己
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孩们的天性,我们整天面对的是天赋迥异的精灵。

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规矩”去抑制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我们再也不能给他们—个个金钢罩。

回想过去,我们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常担心学生的不会而全盘“告诉”,却忘了过程的引导。

我们面面俱到的结果,却收效甚微,有的还言过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在语文课堂上,松开手,放宽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吧!课上,我常用“小老师”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全班一起学习。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课前预习更积极了,课上的质疑问题也有独到之处,别具一格。

如在学完《荔枝》一文时,有—位同学竟在讲台前问道:“既然作者的话没说完,那文章为什么不用省略号呢?”初听此言,心灵震撼,真是语出惊人。

这种孩子们发自心灵的声音,是我们教师最喜欢听到的,我们会为此骄傲。

自此,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相信眼前这些孩子,他们一定会创造奇迹。

当他们的个性真正得以张扬,学会了展示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如此绚烂。

总之,课堂的一切都应为了孩子的发展,它必须与时代相连。

我们要在课堂中营造无批评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有所提高。

教师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实现不断向成功迈步,让孩子们找到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开拓的原动力,并时刻体验学习的乐趣。

其实,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多姿多彩,才真正可以谓之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