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监区文化的内涵、功能与监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摘要:所谓监区文化,就是监狱机关及其民警在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为改变罪犯错误思想、矫正罪犯不良心理、培养罪犯健康人格、帮助罪犯回归社会、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所构建的物质成果和所形成的精神成果与财富的总和。
监区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抑恶扬善作用、矫枉过正作用、调节心理激励改造作用、推进平安监狱建设等方面,作用和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
狭义的文化可以理解为文化知识、艺术、美术、道德、法律、教育、信仰、习俗等。
关于监区文化,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监区文化主要是精神本质层面的,包括监狱的各种工作制度建设、各项工作的成果和收获、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作风、警容风纪、道德风貌、单位工作风格、教育改造工作特色、狱内环境美化、娱乐、生活卫生管理和组织罪犯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监区文化主要体现在对精神文化的感受体验上,主要包括监区环境美化、罪犯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罪犯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等。
以上两种观点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区别。
本人认为,所谓监区文化,就是监狱机关及其民警在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为改变罪犯错误思想、矫正罪犯不良心理、培养罪犯健康人格、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社会化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所构建的物质成果(含监狱建筑和软硬件设施、设备)和所形成的精神成果与财富(含精神成果与财富的形成过程)的总和。
这个构建和形成过程离不开监狱民警的直接参与。
本文立足于这样一个认识基础,浅析监区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对推动监狱工作发展和矫治罪犯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有关监狱工作的法律法规中关于监区文化建设的规定(或定义),是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的发展进步和监狱工作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并逐渐成熟和不断丰富完善,对于指导监狱机关加强开展监区文化建设,促进改造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司法部的有关规定,我国广大监狱人民警察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监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断丰富监区文化的内容(涵),把监区文化建设融入监管执法、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和监狱环境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监区文化在教育改造、矫正罪犯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经验,对监狱工作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监区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它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以一定的外化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开展监区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本人认为,监区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监区文化硬件建设。
主要指监狱或监狱管理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要求和教育改造、矫正罪犯恶习的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监区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如监狱(区)环境美化、用于教育改造、矫正罪犯的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习艺场所、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设备和寓意恶习矫正、激励罪犯改恶向善的雕塑、字画以及监狱建筑的结构布局艺术等。
(二)监区文化软件(软实力)建设。
主要指构建和形成具有明显监狱特色的、能与现实社会共融的、具有教化和怡情作用的、代表监区文化的质的精神成果。
(三)监区文化的载体。
监区文化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外化表现,这些表现监区文化的东西,即监区文化的载体。
以前较为单一,随着科技进步和监狱工作发展需要,现在已较为多样化和日渐丰富,从目前看,监区文化的载体主要有监狱自办的育新小报、墙报、黑板报、监区文化长廊、名言警句励志标语,监狱自办的广播、电视系统等。
(四)监区文化活动(或称之为监区文化行为)。
即是通过人(含民警与服刑人员)的行为活动来表现,如各项体育比赛、文艺节目表演、读书读报、书画比赛、歌咏比赛、各种游艺活动、行为规范比赛、劳动技能竞赛等等。
监狱通过加强监区文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含媒体)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监区文化活动,以一定的形式来表现监区文化活动及其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了监区文化建设在教育改造罪犯、矫正罪犯恶习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推动监狱工作科学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监区文化建设在教育改造、矫正罪犯恶习以及推动监狱工作科学发展中到底能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呢?本人认为,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区文化建设在教育改造罪犯、矫正罪犯恶习方面的作用及意义(一)抑恶扬善作用。
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罪犯大都是价值观发生偏差,并伴有不良嗜好和恶习,如赌博、酗酒、打架斗殴、无端生事、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传授犯罪伎俩等。
罪犯的这些不良嗜好与恶习并不会因为其进入监狱而自行消失,相反地,它还会呈一定的定式,以一定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段反映(表现)出来。
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去占领罪犯劳动和学习后的闲余时间,组织罪犯开展多种形式的监区文化活动,让罪犯尽可能多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减少或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或反改造心理等,消除和遏制罪犯的不良嗜好与恶习,使其不良嗜好和恶习得到抑制和矫正。
因此,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在监狱人民警察的组织和正确引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监区文化活动,可以转移罪犯非正当的不合理的兴趣与需要,为矫正罪犯恶习、弘扬正气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为维护监管改造秩序的安全稳定奠定基本基础。
从工作实践来看,作用效果是明确的。
例,笔者所在监狱在近十年,尤其是近三年来,每逢大的节假庆典日,在监狱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各监区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监区文化活动,深受罪犯的欢迎和喜爱,许多罪犯积极参与其中,愉悦其中,此期间监内秩序明显较平时还好,违规违纪现象也较平日减少。
(二)矫枉过正作用。
如果我们把罪犯比喻为脱缰的野马,那么,要驯服这匹野马仅靠强行控制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驯化(教育转化),矫正恶习,促使其改掉不良习性。
监区文化除了具有抑制罪犯不良习惯、需要和兴趣的功能外,它还具有积极的矫治功能。
如通过对罪犯加强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我们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让罪犯多读一些有助于其世界观改造、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书籍,可以帮助罪犯摆脱愚昧状态(有的罪犯往往爱自作聪明,而实际是十分愚昧的),有助于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纪观;通过监狱小报、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文艺演出活动等文化载体形式的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可以对罪犯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化作用,逐渐修正罪犯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道德涵养,矫正其不良思想和行为。
(三)调节心理、激励改造作用。
监区文化对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促进罪犯认罪悔罪,积极向上,在希望中改造,在希望中生活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如一本好书、一部好的电视剧(电影)、一台好的文艺演出、一个好的故事,都会触及罪犯灵魂,起到促进罪犯思过悔罪的作用;开展评选改造积极分子竞赛活动可以激发罪犯的改造热情;开展各种体育竞赛、劳动竞赛、歌舞表演和书法绘画比赛,可以激发罪犯对生活(人生)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与向往;通过组织罪犯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组织他们开展一些以改造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活动,自办墙报、板报等,可以激发罪犯的成就感。
这些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向上的监区文化活动,调节着罪犯的心理情绪与情感,歌舞声、读书声、欢笑声能激活沉闷的气氛,和谐的氛围使罪犯忘掉劳累、烦闷与忧虑,代之以热情、开朗与愉悦。
在这样一种具有鲜明独特风格的积极健康的监区文化的熏陶下,罪犯中潜在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得到张扬,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得到激发,企盼脱胎换骨、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变为了罪犯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
(四)建设平安监狱因为监狱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与限定性,监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表现为监狱人民警察和服刑罪犯。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尽管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适时邀请社会团体和人士来监狱开展各种文化帮教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与监狱工作发展所要求的推进监狱工作“社会化”建设的目标和“首要标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监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监狱人民警察和服刑罪犯两部分,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对立方面,表现为惩罚与被惩罚、改造(矫正)与被改造(被矫正)、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在统一方面,二者在监狱的活动都归结到一个目标上(尽管罪犯是被动的),这个目标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从发展看,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发展的必然,监狱要顺应发展潮流,并为国家目标努力创造法制环境,这个努力就是建设平安监狱。
所谓“和谐”,意为“配合适当与匀称”(《现代汉语词典》注释)。
建设平安监狱不能误解为削弱监狱的性质和基本职能,误以为不讲原则,不讲刑罚执行,一团和气。
这里主要应对“配合适当”加以正确的理解。
积极开展各种监区文化活动,可以增进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之间的情绪沟通和情感交融,增强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之间的亲和力,使改造者和被改造者之间的心理目的距离缩短,促进罪犯主动、自觉地配合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改造,达到和谐。
由此,罪犯会更加主动接受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活动,使矫正收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丰富多彩的监区文化活动还能够促进罪犯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有利于消除他们狭隘自私的不良心理,培养他们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在改造过程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和谐是平安的基础,平安是和谐的必然。
本人认为,建设平安监狱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二、监区文化建设探索实践对推动监狱工作社会化建设和促进教育改造质量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监狱工作和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提出了更加注重战略性、长远性的目标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多方面的、深入的、积极的和长期的努力。
2003年以来,笔者所在监狱在监区文化建设上加大了管理和投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与实践,开展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监区文化活动。
这其中,效果独特、社会影响较好的就是利用监狱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所带动的社会帮教(主要是文化帮教),对监狱监区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造质量提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警示教育活动在警示社会的同时,同样具有警示和教育罪犯的作用。
2003年以来,笔者所在监狱按照党中央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应邀组织安排监狱人民警察进行法制讲座、罪犯现身说法、组织参观罪犯改造“三大现场”等为地方党政机关开展警示教育。
在活动过程中,有监狱人民警察的参与,也有服刑罪犯的参与,社会各方人士的参与也逐渐广泛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