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练习一
1.(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6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2分)
1.(37分)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合题练习二
1.(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分)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
综合题练习三
1.(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
(2)简述途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8分)
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分)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产生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8分)
2. (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3)、(4)题。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
理。
(6分)
3.(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
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
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
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据图14,回答第(3)题
(3)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
(10分)
综合题练习四
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6分)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6分)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