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烧回转窑工艺操作规程1.1轻烧回转窑烟煤指标:1.2轻烧窑煤磨工艺操作规程:1.2.1煤磨系统工艺参数:1.2.1.1煤磨系统的启停机顺序1.2.1.1.1系统起机顺序:1.2.1.1.2粉煤系统起机顺序:正常情况下组起,顺序:煤粉收集器→润滑站冷却水泵→润滑站→通风机风扇→冷却水泵→分离器风扇→分离器→离心通风机→高温引风机→立磨→原煤星形给料机→皮带秤(皮带秤的初始给定为0T)1.2.1.1.3原煤系统起机顺序:正常情况组起:岗位除尘器→(联机)环锤破碎机→斗式提升机→9#皮带→8#皮带→振动给料机1.2.1.2煤磨系统工艺控制参数要求1.2.1.2.1煤磨工艺基本参数①正常情况下磨机入口热风温度控制在250℃~320℃。
磨机出口温度控制在67℃~70℃范围内,原煤干燥时温度控制在67℃,原煤潮湿时温度控制在70℃。
②立磨下煤量≤8t,立磨电流≤180A,磨机出口压力差控制在2800Pa~3400Pa范围内。
煤磨入口负压不低于-25PA。
煤磨产量应根据煤磨出口最低温度来调整。
③磨机:磨辊与磨盘间隙在10 mm。
四个限位螺杆的距离要一致。
液压站的压力7~10MPa,囊式蓄能器7MPa,空压机压力600KPa左右;离心通风机的频率控制在46~48Hz。
④煤粉质量:粒度(200目筛余)≤10%,水份在1.5%~2%,灰分<20%。
⑤煤粉收集器:煤粉收集器的进出口压力差△P103不大于2300Pa,;煤粉收集器的出口压力应大于-7000Pa,出口温度△T103应低于67℃;煤粉收集器两个灰斗的温度△T101、△T102不超过65℃,不低于45℃。
1.2.1.3关于煤粉收集器的预热、保温、排空的规定煤粉收集器在停产一段时间后,内部温度下降,气温低的时候在30℃以下。
开始磨煤的时候,煤粉温度在60℃以上,温度高的煤粉进入低温的煤粉收集器,容易在布袋上产生结露而导致布袋板结,影响布袋通风,使离心通风机的入口负压超过-7500Pa,立磨生产效率降低。
为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对煤粉收集器内进行预热,具体操作如下:1.2.1.3.1先将煤粉收集器、分离器、离心通风机开启升温。
1.2.1.3.2煤磨出口温度不超过85℃。
离心通风机的频率在43~45HZ。
高温引风机的先可高一点,在35HZ 左右,然后根据煤磨出口温度来调整。
1.2.1.3.3预热约30分钟后,待煤粉收集器的温度达到60 ℃以上,进出口压力差△P103小于1900Pa,时开始正常磨煤。
1.2.1.3.4正常停磨后,煤粉收集的出口温度控制在50~55℃运行30分钟;高温引风机频率先可为0HZ,煤磨出口温度不超过85℃;然后根据煤磨出口温度来调整高温引风机频率,使煤粉收集器的温度在50~55℃,不急剧降低;离心通风机的频率在45HZ,然后根据煤磨出口温度不超过85℃,煤粉收集器的温度在55℃来调整频率。
30分钟后按要求继续运行煤粉收集器,其它设备按要求停止,但煤磨出口温度应低于80℃。
1.2.1.3.5在进行煤粉收集器的预热前,应确认好煤粉收集器内没有积煤粉,特别是要检查上班的煤粉收集器的运行记录,△P103不大于2500Pa,△T101、△T102不低于45℃,煤粉收集器是否按规定要求排空,如上述要求没有达到则不能进行预热,应排空煤粉并查明原因后,方可进行预热,否则会导致煤粉自燃。
1.2.1.3.6在立磨停止运行一小时后,且△P103不大于2300Pa时停止煤粉收集器。
1.2.1.4煤粉制备系统以及立磨运行操作要求1.2.1.4.1当煤粉收集器的预热达到规定要求时起立磨。
1.2.1.4.2待启动立磨5分钟,磨机运行正常后,开始将皮带秤给定设定为3T下煤。
1.2.1.4.3开始下煤后,当煤粉随着磨辊轴转动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将磨辊放下开始磨煤。
若没有下煤就把加压泵运行,把磨辊放下开始磨煤,会导致磨辊直接碰到磨盘,造成异常响声,同时损耗设备。
1.2.1.4.4开始磨煤后应逐步提高出口温度,并根据出口温度逐步加大给煤量,达到最大给煤量时,磨机出口温度在干燥时不能低于67℃,湿煤时不低于70℃。
1.2.1.4.5最大给煤量应根据磨机电流来控制,当磨机电流瞬间超过180A时,应减少给煤量。
最大给煤量应根据立磨排渣口的吐煤量来调整。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的吐煤渣为200Kg (石头除外)左右,当吐煤量增加时,应减少给煤量。
1.2.1.4.6离心通风机风量应根据产量来调整,风量是否会适应根据立磨排渣口的吐渣量来判断。
一般在给煤量在3-5T时,风量应在45Hz,超过5T时给煤量应控制在46Hz-48Hz。
同时给煤在2-3T时,风量控制在35Hz-40Hz。
为了尽快提高煤磨的出口温度,开机时的风量在46Hz-48Hz。
当吐煤渣较多时,一般采取降低给煤量来解决。
1.2.1.4.7高温引风机风量因根据磨机出口温度和排渣量来调整。
当出口温度低时,应增加高温引风机风量。
出口温度高时应降低,当排渣口的吐煤量多时应增加高温引风机风量。
1.2.1.4.8煤磨进口温度与窑头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当窑头出现较大的负压时,应增加冷却机风量。
一般磨煤时应增加3000-5000m3/h的冷却风量。
1.2.1.4.9磨机磨辊间隙应经常调整。
当给煤量低,离心通风机风量高而吐煤量增多时,煤粉细度变粗时,应及时调整磨辊间隙。
磨机磨辊压力应及时调整,保证合适的磨机产量与煤粉细度。
1.2.1.5煤粉制备系统以及立磨停机操作要求1.2.1.5.1先停高温引风机,打开立磨手动冷风阀。
1.2.1.5.2以2T为一级,逐步减少给煤量。
当给煤量减少至1T时,待立磨电流降至100A 以下时,停立磨并通知立磨操作人员提起磨辊,同时将离心通风机风量降至45Hz。
煤磨操作人员应打开冷风阀,出口温度高时,应打开热风管道上的冷风阀。
1.2.1.5.3磨辊提起后停止立磨,10分钟后停止润滑站和冷却水泵。
1.2.1.5.4待立磨出口温度降至65℃时,即可停止离心通风机→风机→分离器→风扇→风机冷却水泵。
1.3轻烧窑回转窑工艺操作规程:1.3.1轻烧回转窑工艺参数1.3.1.1预热器液压推杆的行程300mm,推杆动作间隔时间控制在85~37秒(产量70~151t 每班),预热器出口废温度控制在200—220℃;1.3.1.2窑尾温度600~750℃,压力-100~0 pa;1.3.1.3预热器料位控制在0.75m~0.95m;原煤仓8.5t开始上原煤,13t停,上到满;煤粉仓6t开始磨煤,18t停(关闭液压站各阀门,试运行液压站)磨到满。
1.3.1.4喷煤量1.8~3.9t/h(以推杆间隔时间85s为基础,每减少5s,增加喷煤量0.15t/h);下煤量不稳定时,要根据给煤量大小及时进行调整。
1.3.1.5窑尾高温风机电流维持不得超过额定值,风门开度0~100%,转速给定800~1100,原则上是先将风门开度调至最大后,再加转速。
1.3.1.6竖式冷却器四台电振给料器的下料量要均匀一致,保持高料位操作,控制出灰量,料线控制在格栅底端及格栅底端以下1.0m;出灰温度小于100℃;连续出灰时在格栅底下0.7~1m。
1.3.1.7窑头温度600—700℃,压力-50~0pa,保持微负压运行;可以根据窑衬的实际情况对窑头温度进行调整。
1.3.1.8回转窑速与推杆秒数相匹配,一般自动调节的窑速上,改为手动调节并且加2HZ,主电机电流保持稳定,波动不要大;1.3.1.9一次空气量:6000~6500 m3/h,一次风机频率: 50Hz;二次风机频率: 32 ~48Hz,二次空气量要根据灰温,二次风温,推杆秒数,窑头及窑尾负压,料面高低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1.3.1.10生烧率控制在20%。
1.4回转窑点火及停窑转窑操作规范1.4.1点火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开窑前要对机械、电器设备、窑内衬料进行全面检查和空试车,其项目如下:(1)窑内:①火砖镶砌牢固,无松动或头尾倒置现象,烧成带未换的火砖最薄处不得小于火砖厚度的一半。
②检修完毕,在窑内残存的火砖和杂物应清除干净。
③窑尾和的温度计应保持完好。
④窑内从窑尾到烧成带应铺有一层约100mm的矿石。
(2)窑外①前窑口与窑头、后窑口与烟室的挡风圈结合应严密,防止漏风漏料。
②窑体上的工作门、取样孔要盖闭好,窑尾烟室下各处入孔、小门要关闭,防止开窑后漏风漏灰。
③预热器的推头动作正常,液压工作正常,油路无漏油现象。
④预热器料仓内料位正常,下料管畅通。
⑤冷却器内应铺一层料,高度要盖住风帽,避免因下红料时烧坏设备,避免因点火时煤粉燃烧不完全时放炮影响人员安全。
⑥煤仓内有足够的煤粉、下煤装置完好。
煤粉仓顶部的振动装置右键为手动,左键为自动。
停窑时打为手动,恢复生产前20分钟打为自动信号;每个班都须检查煤粉仓顶部的电动推杆的运行状况,不正常则要及时报告作业区。
⑦清理煤仓后,下煤瘤子应捅开,以防煤湿结块堵塞。
⑧水冷却系统有足够的水量,水管无堵塞现象。
⑨对吹煤风机、排风机、排风机闸板、下煤系统等附属设备进行一次试车。
(3)自动控制①显示上各仪表指示准确,读数在零位。
②显示屏上各信号应在备妥位置。
③自动控制空车动作正常。
1.4.2点火转窑操作用辅助传动转窑,按照司炉作业指导书点火操作,窑内火焰形成时,待窑头温度到达650℃,火焰温度1000℃左右,窑尾温度220℃左右时,此时耐火砖表面颜色现象发白,即可开始间断转窑。
开始时,转动约1/5-1/4转,转动后窑头,火焰温度会下降,等一段时间后,待窑头温度回到650℃,火焰温度1000℃左右,即可再次转动1/5-1/4转,直到转窑时温度均匀,以后每隔25-30分钟转一次,转动多少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直到连续运转。
,5.1.1. 3停窑转窑操作①、临时停窑,因生产故障迫使回转窑临时停窑时,一般应先停止喂料,相应减少用风和燃料用量,直至停窑。
停窑后应关闭排风闸,保持窑温,为再次开窑创造条件。
停窑后为了防止筒体弯曲,应每隔一定时间转窑1/3圈。
15分钟内转一次窑,再过20分钟转一次,再过30分钟转一次,再过一小时转一次,四小时内不能恢复生产,则应按停窑来处理。
停窑过程中如遇大雨、中雨,则应连续翻窑。
②、因检修或长时间停窑,在停窑前1~3小时内将喂料量减到正常下料的50~70%,减料30分钟后,再逐步降低窑速,并拉长火焰。
为防止窑尾温度过高,应减小排风量,同时应减少进料量,直至停止喂料,待窑内物料转空时才停窑。
这一过程中应控制预热器出口温度不超过250℃。
否则会损坏电除尘设备。
停窑后,为防止筒体弯曲变形,辅助电机连续翻窑1小时,停后2小时内,每隔20分钟转窑1/3转,2小时后可将每次翻窑间隔逐渐扩大,停窑6小时后,每小时翻窑1/3转,12小时后,每2小时翻窑1/3转,直到窑体完全冷却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