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使用与病句分析成语的使用【考纲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有如下相关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查能力为: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E,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命题规律】1.成语为主要考查内容,且大多是常用成语从第一批进入新课程的省份进入高考以来,连续五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中的相关考查内容一直都是成语,没有涉及到熟语。
2.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3.从理解和使用两个层面进行考查,侧重于使用层面4.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考查【知识梳理】(一)成语成语:你认为什么是成语?①形式:不拘一格——四字格不一定是成语,成语也不一定是四字格②特征:A.结构的定型性:不能随意调换文字和颠倒顺序(狡兔三窟)B.意义的完整特定性:真正意义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洛阳纸贵)C.人们的长期习用性:内涵能够跨越时空(揠苗助长)(二)聚焦成语1.准确理解词义①语素与结构:例: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②本义、比喻义与引申义:例:钱锺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一言不发。
句中用的是本义。
)例: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这句话是想表达渔业资源枯竭之意,这个成语的使用明显不合语境。
)③来源与流变例:李强进入这家大型公司快一年了,但业务仍然不熟练,做事也不认真,看问题目无..全牛..,公司领导有意让他辞职。
例:空穴来风、呆若木鸡、走马观花2.全面掌握用法①成语误用类型:类型一:望文生义例: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长期借去不归还)类型二:误用褒贬例: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类型三:用错对象例: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如数家珍:数:点数。
家珍: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类型四:谦敬错位例:不管你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你的朋友,我们都将鼎力相助....,帮你顺利渡过难关。
(鼎力相助: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类型五:不合语境例: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
)类型六:重复累赘例: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型七:搭配不当例:如果家庭教育依然熟视无睹....男孩体质变差的事实的话,那么可怕的男孩危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熟视无睹后面不能接宾语)【方法突破】备考的深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决定着高考成败,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追求努力方向的正确,避免南辕北辙;要追求复习方法的得当,避免缘木求鱼;还要追求备考质量的过硬,在备考深度和细致程度上要有所保障。
1.备考复习中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积累学习成语的首要任务是积累,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保证。
目前高考还没有具体范围和数量上的相关规定,但通常考查生活中常见成语,我们只要把三个维度出现过的成语很好落实就能够保证,这三个维度是:所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高考复习中出练习过的、自己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的。
我们需要对其加以梳理。
此外因为涉及到量的问题,我们用多做题的方法面对成语题还是比较有效的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成语的自身特点进行理解理解成语是使用成语的前提,我们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意思,而要结合成语自身特征,特别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记意思不如记语境。
3.熟悉成语误用类型,有意识从误用类型的角度判断我们总结出来的成语误用类型是从历届高考考题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感的基础上对语境进行理性分析,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大家要有意识运用。
4.积累成语误用的相关经验,备考到位①把握成语特别是高频成语的误用类型备考成语要“音形义用”四位一体立体把握。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征和使用条件,针对每个成语特别是高频成语,我们备考时一定要透彻分析,对容易误用的点有所把握。
②在辨析中深入细致地区分难度高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或对深度细致程度要求高。
因此对于高端学生,备考尤其要细腻,具体到成语就是需要注意对表意接近的成语在具体语境中做细致区分并对这类词语做有意识的整理。
辨析病句【考纲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有如下相关规定:辨析并修改病句,其考查的病句类型共六种:(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考查能力为: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E级。
【命题规律】辨析病句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采取客观选择题的方式在第Ⅱ卷出现,要求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项;所设置的病句病点多为一句一类、一句一点,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句不止一类语病的情况。
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来看,对辨析病句的考查命题方式相对稳定,所设置的病句病点是确切的。
【知识梳理】《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病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前四种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种属于语意性病句。
1. 语序不当主要指句中词语或短语排列的顺序不合理,以致造成语意的混乱和费解。
产生语序不当的主要原因是:(1)修饰成分的位置不对。
例:昨天下午,一男子冲进东莞市长安医院三楼内科专家门诊,先后持菜刀将内科专家刘某及伊某砍倒在地。
刘某当场死亡,伊某身负重伤,仍在进一步抢救中。
(2)虚词的位置不对例:宇航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神州七号”宇航服的造价虽然还不清楚,但世界上最贵宇航服的造价是150多万美元。
(3)多项并列成分先后顺序不当。
并列成分的排列常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
例:20XX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4)主客体的颠倒。
例: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南斯拉夫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2.搭配不当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词语与词语的搭配形成了一种共识或固定的习惯,违反了这种共识或固定的习惯就会造成句不达意或表意混乱。
其主要类型有:(1)主谓搭配不当例: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2)动宾搭配不当,例: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3)主宾搭配不当例:篮管中心负责人表示:北京队如果在比赛中再出现大面积京骂等不文明观赛行为,篮协将考虑取消北京队主场资格。
(4)定语、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在翻阅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3.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一句话中有时可以省略一些成分,但是把不符合省略条件的部分省去了,就会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不准确。
主要类型有:①主语残缺:通常由于修饰成分的遮蔽而导致例: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②谓语残缺:通常由于修饰成分的遮蔽而导致例:公众人物在被默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
②宾语残缺:通常残缺宾语的中心语例:他这次访问日本,是要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
“国会”已“在朝”,缺宾语“……的问题”③虚词残缺:常见情况是缺少介词例: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2)成分赘余: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啰唆,影响表达简明的效果。
例: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在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500万千瓦。
4.结构混乱(1)杂糅:主要是指把两句糅在一起,或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话的毛病。
例:美国经济疲软除了这次房屋次贷危机的原因外,另一个更深层次原因是美国政府实施了穷兵黩武的政策耗尽了国力所致。
(2)偷换主语:多个相连的分句中如果主语一致后面的分句可以省略主语,如果主语不一致省略会造成偷换主语。
例: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中响声一片,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5.表意不明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应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表意不明的原因较多,有些是有歧义,也有一些句子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1)歧义:一句话具有多种理解,从而让人难以把握其意思。
①语义关系不明确。
词与词之间能产生种种语义关系,如果关系不明确,也会产生歧解。
例:不同的航空公司对乘客免费托运行李的额度有不同要求,有些航空公司规定,经济舱旅客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
②层次切分不同。
例: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付责任的。
(2)指代不清例: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6.不合逻辑主要指前后矛盾、概念使用不当、不合事理、分类标准使用不当等。
例:“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例: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例: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突破方法】1.熟悉病句类型,以便迁移对照要结合近年来的高考题和模拟试题中的一些典型的病句,了解病句的类型和模式,在头脑中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六种病句有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病句作理性的分析,形成初步的病句辨析能力,为迁移打下基础。
2.掌握正确方法,准确查出病因辨析病句最常用方法是主干梳理法和语感审读法等,其中主干梳理法是大多数同学最习惯选用的方法,对大多数病句类型的辨析也比较有效,但是它要求我们要正确熟练掌握句法结构分析;语感审读法速度最快,但对学生语感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