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设备介绍1)主油泵主油泵为单级双吸式离心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主轴(高压转子延伸小轴)联接,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
主油泵出口油作为动力油驱动油涡轮增压泵向主油泵供油,动力油做功压力降低后向轴承等设备提供润滑油。
调节油涡轮的节流阀、旁路阀和溢流阀,使主油泵抽吸油压力在0.098~0.147MPa之间,保证轴承进油管处的压力在0.137~0.176MPa。
2)集装油箱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油系统中用油量随之增加,油箱的容积也越来越大。
为了使油系统设备布置紧凑,安装、运行、维护方便,油箱采而用集装方式。
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交流润滑油泵(TOP)、直流润滑油泵(EOP)、交流启动油泵(MSP)、油涡轮增压泵、油烟分离装置、切换阀、油位指示器和电加热器等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油站布置,便于防火,增加了机组供油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油箱容量35m3,油箱容量的大小,满足在当厂用交流电失电的同时冷油器断冷却水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机组安全惰走停机,此时,润滑油箱中的油温不超过80℃,并保证安全的循环倍率。
集装油箱是由钢板、工字钢等型材焊制而成的矩形容器,为了承受油箱自重和油箱内油及设备的重量,底部焊有支持板,外侧面和外端面焊有加强肋板,盖板内侧面也焊有工字钢以加强钢度,保证箱盖上的设备正常运行。
油箱顶部四周设有手扶栏杆。
油箱装有一台交流启动油泵,一台交流润滑油泵,一台直流润滑油泵,油箱的油位高度可以使三台油泵吸入口浸入油面下并具有足够深度,保证油泵足够的吸入高度,防止油泵气蚀。
紧靠直流润滑油泵右侧有一人孔盖板,盖板下、油箱内壁上设有人梯,便于检修人员维修设备。
人孔盖板右侧油箱顶部是套装油管接口,此套装油管路分两路:一路为去前轴承箱套装油管路、另一路为去后轴承箱及电机轴承套装油管路,避免了套管中各管的相互扭曲,使得油流通畅,油阻损失小。
在油箱顶部装有一套油烟分离装置,包括二台全容量、互为备用的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抽油烟机和一套油烟分离器,两者合为一体,排烟口朝上,用来抽出油箱内的烟气,对油烟进行分离,油流则沿油烟分离器内部管壁返回到油箱。
套装油管接口前是滤网盖板,盖板下的油箱内装有活动式滤网,滤网可以定期抽出清洗、更换。
经回油管排回油箱的油从油箱顶部套装油管回油口流回油箱,在油箱内经箱壁、挡板、内管消能后,流向滤网,这样可使回油造成的扰动较小,由回油携带的空气、杂质经过较长的回油路程,能充分地从油中分离出来,保证油质具有优良的品质。
在油箱上装有一套(6支)电加热器,当油温低于35℃时,启动电加热器,将油温加热至40℃,才可启动油泵。
为便于监视油箱的油位在油箱顶部装有一只超声波液位指示器。
为控制两台冷油器的起停在油箱上还装有一台切换阀。
在油箱内部装有油涡轮、内部管系,管系上装有单舌止回阀。
在油箱侧部及端部开设了连接其他油系统设备的各种接口及事故排污口、油箱溢油口、冲洗装置接口等。
油箱盖上开设了有关的测压孔,用来连接其上的控制仪表柜上的各接口。
仪表柜安装于现场,监视并控制油系统及各设备运行情况。
油箱盖上的人孔盖板为推拉式,以方便维修人员进入油箱检修。
冷油器润滑油要从轴承摩擦和转子传导中吸收大量的热量。
为保持油温合适,需用冷油器来带走油中的这些热量。
油系统中设有两台100%管式冷油器,设计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根据汽轮发电机组在设计冷却水温度(38℃)、水侧清洁系数0.85情况下的最大负荷设计。
油路为并联,用一个特殊的切换阀进行切换,因而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其中一个冷油器进行清理。
它以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润滑油的热量,保证进入轴承的油温为40~46℃。
(冷油器出口油温为45℃)。
冷油器一般有板式和管式两种:二期冷油器采用的管式冷油器(一期为板式冷油器),是电力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油冷却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液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保证润滑油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
冷油器按安装形式,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按冷却管形式分为光管式和强化传热管式两种。
需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性能等要求进行正确选用。
管式冷油器采用循环水冷却,润滑油油温由安装在冷却水回水母管的调节阀进行调整。
板式冷油器采用换热波纹板叠装于上下导杆之间构成主换热元件。
导杆一端和固定压紧板采用螺丝连接,另一端穿过活动压紧板开槽口。
压紧板四周采用压紧螺杆和螺母把压紧板和换热波纹板压紧固定。
采用纯逆流换热,左侧红色热流体,右侧蓝色冷流体。
两两换热波纹板之间构成流体介质通道层,换热波纹板一侧是冷流体另一侧热流体,构成冷热流体的换热通道层交错布置。
板式冷油器具有以下特点: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占地小、易维护;阻力损失少;热损失小;冷却水量小;经济性高;冷却片(冷却容量)增减方便;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
排烟装置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在运行中会形成一定油气,主要聚积在轴承箱、前箱、回油管道和主油箱油面以上的空间,如果油气积聚过多,将使轴承箱等内部压力升高,油烟渗过挡油环外溢。
为此,系统中设有两台排烟装置,安装在集装油箱盖上,它将排烟风机与油烟分离器合为一体。
该装置使汽轮机的回油系统及各轴承箱回油腔室内形成微负压,以保证回油通畅,并对系统中产生的油烟混合物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将油滴送回油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为了防止各轴承箱腔室内负压过高、汽轮机轴封漏汽窜入轴承箱内造成油中进水,在排烟装置上设计了一套风门,用以控制排烟量,使轴承箱内的负压维持在-1KPa。
切换阀切换阀为筒状板式结构,安装于集装油箱之内。
因冷油器选用100%备用容量,故采用切换阀作为两台冷油器之间的切换设备,它具有操作简便,不会由于误动作,造成润滑油系统断油的特点。
当运行着的冷油器结垢较严重,使冷油器出口油温偏高时,可以通过切换阀切换工作位置,投入另一台冷油器;当冷油器的进、出口冷却水温超过设计值,而冷油器的出口油温超过最高允许温度时,还可通过高速切换阀的工作位置,使两台冷油器同时投运,满足系统供油要求。
切换阀由阀体、阀芯、压紧板手、手柄、密封架、止动块等零部件组成。
润滑油从切换阀下部入口进入,由下部两侧出来,经冷油器冷却后,进入切换阀上部两侧,由切换阀上部出口进入轴承润滑油供油母管,阀芯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相应的冷油器投入状况,切换阀换向前,必须先开启安装在冷油器回油管道上连通管道的注油阀将备用冷油器充满油(防止在切换过程中,润滑油带气使轴承断油),然后转动大手轮使阀松动,然后沿箭头指示方向转动小手轮90度进行切换操作,在切换阀内,密封架上设置了止动块,用以限制阀芯的转动,当小手轮扳不动时,表明切换阀已处于切换后的工作位置,此时应用大手轮锁住切换阀,使阀芯、小手轮不能随意转动。
当需要两台冷油器同时投入工作时,应将小手轮扳到阀体的中间位置,这样,润滑油可经阀芯分别进入两台冷油器。
管式冷油器壳体下端有一螺塞为放油孔,解体前,应先取下此螺塞,将切换阀内存油放净。
切换阀的维护应以清除污垢,检查严密性为主。
拆下手轮,压紧板手和密封架即可检修维护。
电加热器在集装油箱中分散布置了6支个电加热器,总功率为90KW,单支电压220V AC。
油系统启动前,若油温低于35℃,则投入电加热器,待油温升至40℃时退出。
油涡轮增压泵(BOP)油涡轮增压泵起到注油器的作用,它是由油涡轮和离心增压泵组成的复合装置。
来自主油泵出口高压油作为动力油经节流阀供到油涡轮的喷嘴,喷嘴后的高速油流在动叶通道中转向、降速,动能转变成叶轮的机械能,驱动同轴增压泵旋转,主油箱的油经过滤网由增压泵增压供至主油泵入口。
动力油做功压力降低后和来自旁路阀的补充油混合,向轴承等设备提供润滑油。
节流阀主要控制油涡轮的驱动功率,开度增加,驱动功率上升,叶轮转速升高,增压泵出口的油压上升。
旁路阀和溢流阀用来调整润滑油系统油量和油压,当油涡轮的排油不能满足润滑油系统所要求的流量时,通过旁路阀直接向系统供油;溢流阀控制最后的润滑油压。
机组首次冲转到3000r/min后,须对上述三个阀门进行配合调整,使主油泵抽吸油压力在0.098~0.147MPa 之间,保证轴承进油管处的压力在0.137~0.176MPa,即保证有足够的压力油进入油涡轮,以保证主油泵进口所需的油压,又能保证有足够的油量向润滑油系统供油。
交流润滑油泵、启动油泵、直流润滑油泵交直流油泵均为立式离心泵,驱动电机安装于主油箱顶部,通过挠性联轴器与泵轴相连。
电机支座上的推力轴承承受全部液动推力和转子重量。
油泵浸没在最低油位线以下,使油泵随时处于可启动状态。
交直流油泵均采用成都泵类研究所的的立式离心泵,主要由机座、轴承室、连接管、蜗壳、轴、叶轮等部件组成。
泵的推力轴承和导向轴承的润滑油来自该泵出口,不能无油启动。
工作油位距泵座底面的距离在0.88m以内,启动后立即松开回油铜管外端的液压管接头,检查铜管内是否有油回至轴承室内润滑轴承;试转时要保持泵出口有一定压力(可采取适当部分堵塞出口),以免轴承缺油。
交流电机采用全压启动、鼠笼式转子、全封闭风扇自冷、正齿联轴器、滚动轴承、防爆型异步电动机。
交流润滑油泵在汽轮机组启动、停机及事故工况时向系统提供润滑油。
在机组盘车、冲转前必须投入运行,建立正常油压。
当机组升到90%额定转速,主油泵已能满足润滑油系统的全部供油需求,交流润滑油泵可退出运行。
正常处于联锁位置,当主油泵出口油压低于1.205MPa或润滑油油压低于0.115MPa时,交流润滑油泵自动投入运行。
它能向润滑油系统提供全部需油量。
交流启动油泵用于机组启动过程中,机组转速低于90%额定转速时,油涡轮无法正常工作,也无法向主油泵正常供油时,向主油泵入口提供油源。
泵的结构同交流润滑油泵。
直流润滑油泵(EOP)在机组事故工况、系统供油装置无法满足需要或交流电源失去的情况下使用,提供保证机组顺利停机需要的润滑油。
当润滑油压力低于0.105MPa,自动联启直流润滑油泵。
套装油管路套装油管路是将高压油管路布置在低压回油管内的,供油回油组合式油管路。
该管路提供将各种压力油从集装油箱输往轴承箱及其它用油设备和系统;将轴承回油及其它用油设备和系统的排油输回到集装油箱的通道。
套装油管路为一根大管内套若干根小管道的结构,小管道输送高压油、润滑油、主油泵吸入油,大、小管道之间的空间则作为回油管道。
这样,既能防止高压油泄露,增加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又能减少管道所占的空间,使管道布置简单、整齐。
缺点是检修不便。
套装油管路分为两路:一路为去前轴承箱的套装油管路,另一路为去后轴承箱及电机轴承的套装油管路。
另外顶轴油管也采用套管结构,各顶轴油管从润滑油母管进到各轴承箱。
套装油管路主要由管道接头、套管、弯管组、分叉套管、接圈等零部件组成,在制造厂内将其分段做好,然后运到现场组装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