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制度经济学之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之产权理论


含的产权会进入决方式,并通过对 行为的这一效应影响到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 收入的分配等。
五、产权的属性
1、排他性 排他性是私人产权的决定性特征。要确定人们
之间的权利,就要确定排他性,说明对产权的独占 和垄断。 2、可分割性
可分割性要求一束产权能被分开,使不同需求 和知识的人们能够将不同的权利行使到最有价值的 用途上,创造最大的收益。
3、可转让性 可转让性是指产权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其他主体
的特性。产权的可转让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具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张五常曾经说过,“产权的可 转让性确保了使用是最有价值的。” 4、明晰性
明晰性是产权的基本要求,是指不同产权或不同 主体的产权,之间边界应尽量明确,相互的权责利 划分清楚。
5、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人们对产权的拥有和延续的保障性。
八、科斯定理
(一)庇古在福利经济学的研究 在存在外部性时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不一致,
比如引进造纸厂对当地村庄河流的污染,庇古主 张为了使社会收益最大,通过国家行为比如收税, 改善这种状况。 (二)科斯对庇古税的反驳
科斯认为,对产生外部性行为的主体征税, 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来解决外部性的方式 是不对的,因为庇古税会给对方带来损失,产生 外部性。

益在边际上达到相等时(也 就是均衡时)才会产生。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排他性费用


人口压力


资源的稀缺程度


技术
七、产权的保护
产权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的权利的 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从产权的属性和功能 来看,产权对激励人们创造财富和优化社会资源配 置,促进社会开拓进步,具有重大推进作用。因此, 建立有效的产权保护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这种权利。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个人 对所有权利的决策完全是私人作出的。 2.共有产权: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共 有产权关键在于个人不能排斥他人行 使权利,权利是完全重合的。
3.国有产权: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 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个人才能排斥他人行 使权利。
根据对象的性质,产权可以分为物质产权、知识 产权、人力资本产权;根据存在形态,产权还可以 分为实物形态产权、价值形态产权。
(四)科斯定理的逻辑论证 假设:一个农夫和一位养牛者在两块相邻
的土地上经营,两块土地之间没有栅栏相隔, 结果,养牛者所养的牛群常跑到农夫的麦地里 去吃麦。养牛者得利,而农夫则遭受了损失。 这就是负外部性。
表8-1 牛群数、表谷3-1物牛群年数损与失谷物及年控损制失之牛间群的规关系模利润损失
牛群数目 (头)
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它不仅独自 对经济效率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构成了市场制度以 及其它许多制度安排的基础。产权制度的确立可以 保护交易秩序,确定相应的竞争规则。当产权制度 确定之后,交易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交易, 而这种交易则是通过契约的形式加以表现,契约可 以是明确签订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谷物年损失 每增一头牛给农夫造 养牛者每增一头牛 (元) 成的谷物损失(元) 的边际成本(元)
2020/8/3
(三)科斯应对外部性的解决之策(科斯定理) 科斯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宗旨是使社会总
产值最大,而不是拘泥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 从经济学意义来看,研究经济学目的是使资源
最优配置,带来最大的社会总价值,所以科斯出发 点的逻辑是正确的。
科斯进一步宣称,只要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 零或者很小,双方可以自由交易,无论初始产权界 定给谁,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社会总产值最大, 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即科斯定理。
一旦产权 不能保证个人安全获取其所能创造的净收 益,那么他就会失去创造净收益的激励。因此,安 全性也是产权发挥激励约束功能的重要前提。

• 在德姆塞茨看来,新的产权
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

新的收益一成本的可能预期 进行调整的回应。

• 在原始产权模型中经济学意

义上的“产权”只有当界定

权利的成本与权利带来的收
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含义 二、产权的构成
目 三、产权的分类 四、产权的功能
录 五、产权的属性 六、产权的形成 七、产权的保护 八、科斯定理
一、产权的含义
• 产权(property right),是一定社会所确认的人们 对一定财产或资产的相关权利束,是围绕一定的经 济物品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 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 行为关系。
二、产权的构成
产权的构成——产权是一束权利: 所有权:在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产权主体排斥他 人侵夺的权利; 使用权:在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使 用权利; 转让权:在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出租或出售; 收益权:在不损坏他人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从财 物中获得的各种利益。
三、产权的分类
根据产权的排他性程度和归属主体可以划分三种 形式: 1.私有产权:私有权利的所有者有权排除他人享有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没有明确产权的资源或物品 进行相互竞争抢夺,就会耗费相应的获得该产权的 成本。如果对这种产权争夺不去限制,就会造成一 定社会资源的浪费。
于是为了减少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的获取产权成本, 人们就会停止争夺,进行合作,并通过契约的形式 界定相应的权利。在国家组织形式出现前,这种权 利的界定依赖于交易双方的谈判力,而且对这种权 利的保护要耗费相当高的保护成本,不利于长期的 市场交易。随着国家的出现,国家提供一种基础的 制度安排,在法律上清楚的界定资产的所有权,并 提供保护。国家所提供的这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就是约束竞争者行为的竞争规则,我们称之为产权 制度。
四、产权的功能
(1)激励和约束 对未来产权的确定性激励人们对财富的创造和积
累,另一方面产权要求人们对行使权利负责,明确 责任就是约束。 (2)外部性内在化
当内在化所得大于内在化成本时,产权的界定才 有利于使外部性内在化。 (3)资源配置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任何物品的交换价值 都取决于交易中所包含的产权束,因此资源中所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