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鲁迅《呐喊》《彷徨》读书报告
鲁迅《呐喊》《彷徨》读书报告
4)阿Q的一般性格
▪ A. 守旧而刻板: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 长凳”,城里人都叫“条凳”。 阿Q想:这是错的,可笑!油 煎大头鱼,未庄人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都加上切细的 葱丝。阿Q想:这也是错的,可笑!
2、《孔乙己》
1)概况和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的 代表作之一,也 是该作品中的主 人公。文章发表 于1919年4月《 新青年》第六卷 第四号,后编入 《呐喊》,是鲁 迅在“五四”前夕继 《狂人日记》之 后第2篇白话小说 。
2)主要内容和主旨
小说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 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 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 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 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 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 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 本质的具体表现。
2)主要情节内容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 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 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 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 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 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 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 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 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 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3、《药》
1)概况和背景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 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 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 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 的历史原因。
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 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 命者的惨烈。
课前读书报告
第二组
走进
一、《呐喊》简介:
▪ 《呐喊》是鲁迅1918—1922 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 篇小说14篇。《呐喊》体现 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叛 逆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呐喊》概述
1、 《呐喊》的主要内容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 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 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 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 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 变革的强烈愿望。
3)小说主旨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 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 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
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
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 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
3、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1)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国 民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的呐喊 。
2)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 ”的呐喊助阵。
4、《呐喊》篇目表
《呐喊》自序
(1)狂人日记 (2)孔乙己
(3)药
(4)明天
(5)一件小事 (6)头发的故事
(7)风波
(8)故乡
(9)阿Q正传 (10)端午节
重温经典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1、《狂人日记》
1)概况和背景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 1918年5月15日的《新青年》,作者首次 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反封建 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 显了。封建家族和礼教制度依然禁锢和毒 害着中国的人们。
2、创作《呐喊》的缘由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
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
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
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
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
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
来由。”
——《呐喊》自序
洋务救国梦→学医救国梦→文艺救国梦 ——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2)人物与情节
◇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 ◇夏瑜、夏四奶奶 ◇康大叔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 的年青人等看客
第一部分 老栓买药
第二部分 小栓吃药
第三部分 茶客谈药
第四部分 上坟
3)小说主旨
小说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 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 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
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 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它正确地总结了辛亥革
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只有发动群众, 革命才能成功,中国才能得救。
4、《阿Q正传 》 1)概况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 篇,写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之间 。
2)小说主题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 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作者创作这部小说 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我 们国人的灵魂来。”“揭出病苦,引起疗 救的注意。”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集中 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 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落后农民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的胸臆。
(11)白光
(12)兔和猫
(13)鸭的戏剧 (14)社戏
(第一版还有《不周山》,后删去)
《端午节》前夕, 阿Q带着《兔 和猫》回《故乡》看《社戏》,戏名 《鸭的喜剧》。路上遇到《孔乙己》 去《白光》药店买《药》,两人因为 《头发的故事》引发了一场《风波》 ,望着呐喊着的阿Q,孔乙己写下了 《狂人日记》。阿Q也因为这《一件 小事》,决定《明天》作《阿Q正传 》。
狂孔药明一头风,故阿端白兔鸭社
三、作品解读和分析
《<呐喊>自序》:鲁迅的生活和思想发展经历
地点 绍兴 南京 仙台 东京 北京
生活经历 侍病父 求新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攻医学 搞文艺 抄古碑
应索稿
思想发展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