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九堂必修课》读书笔记最近,拜读了高万祥校长的佳作《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增长了不少见识。
高校长真是博学多才的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做学问的人,他提出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可谓堂堂必修,这是平庸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高校长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文中处处闪烁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光芒,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实践教育学,文中一个个经典的教育案例,准确、生动,感人至深,引人催人泪下,有很强的说服力。
而高校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教育的精辟论述,深入的剖析,更让人敬佩、感动。
读了本书,让我获益不浅。
1、读书是教育之母。
第一堂必修课:读书修身。
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
”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需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就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教科书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的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高校长指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他认为优秀教师的全部社会尊严和社会价值就在于拥有思想。
阅读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思想者,一个精神富翁和精神贵族。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
他曾送给老师们两句话,第一句是“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第二句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多年来,他一直向老师推荐好书,如以《论语》为代表的哲学著作,以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为代表的教育学著作。
他特别强调在教育著作方面可以什么都不读,但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一定要读,否则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校长恐怕是很难的。
还有人物传记,如《仁爱一生》,小说《鲁宾孙漂流记》、《老人与海》,以及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他说中国文化的基因是《诗》和诗歌,它的最高境界是唐诗宋词。
诗人余光中所说的:“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倡导阅读诗歌,也许是在拯救中华民族的丰富情感和伟大的创造力。
可见,诗歌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学校,应该是读书的乐园,教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
为什么自己这么平庸,因为第一堂必修课“读书”还没上好。
高校长特别崇拜苏霍姆林斯基。
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他一直努力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他所管理的张家港高级中学一直开设日记课程,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应邀到他学校讲学的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对他校的日记课程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自己就是在日记中长大的。
他说倡导日记课的人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写日记,这比做题还重要,这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一份责任。
2、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
第二堂必修课:自我反思。
高校长对于什么是知识分子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他说千万不要以为有了一定学历的人就是知识分子,而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还反思了校园和教育。
一是教育之痛,二是高考制度之痛。
什么是“人文”他说“人文”就是人心。
“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包括人的爱国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的教育等。
3、从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
第三堂必修课:教育科研。
高校长就是从特色教师走向特级教师的。
语文教学最薄弱也是最重要的是作文教学,而高校长的特色就是指导学生写作。
他的作文教学是以思想训练为主,以内容题材为主,高度注重生活和思想交流,高度重视语言的表达交际功能,提倡为生活而写,为人生而写,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生活,很受学生欢迎。
于是每周一次作文,成了同学们的一种期盼,一种欲望。
高校长特别重视教改,他说如果你学校想成为名校,就一定要坚持教改,坚持高举科研兴校的大旗!他说教育是复杂的,需要智慧的劳动,永远需要创新和超越!闻名全国的李吉林、窦桂梅、魏书生、李镇西等,他们都是教改的弄潮儿,都是从教改中走向成功的。
他特别提到朱永新领衔发起的“新教育实验”。
他指出“新教育实验”是人文大教育。
“新教育”有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演讲口才训练、聆听窗外声音(让大师的思想哺育下一代,用名人的智慧激励下一代,以学者的人格影响下一代)、构筑理想课堂、构建数码社区。
核心和主打的“拳头产品”是书香校园。
他认为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
对于儿童来说,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阅读。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其中最主要的习惯就是读书的习惯。
喜欢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所有的书籍中,不可不读的是伟人和名人的传记。
他讲到少儿时代是人生不可再生的黄金年代,没有图画书的童年是悲哀的童年。
因此,儿童的阅读,应该从图画书开始,这是真正的儿童读物。
高校长还指出,现代的孩子,不光发育的好,知道的多,而更明显却又可怕的是越来越缺乏童心,缺乏天真,缺乏诗意和想象,越来越懂得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而拯救孩子最好的办法是阅读,是用阅读去唤醒童真和想象,让他们真正拥有童心、童趣、童言。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文中还讲到,犹太民族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公认的“读书民族”。
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秘诀。
相传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蜂蜜滴在书上,然后让孩子用小手去翻书,孩子不经意地把手放在嘴里,会尝到书上的甜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从小就喜欢书籍,喜欢阅读。
这个办法多好呀!可见,阅读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教育孩子,从阅读开始!朱永新教授曾经被邀请到张家港高级中学演讲,他讲到他心中的理想学校:一、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二、应该是一个有品位的学校。
一个学校的品位首先就是一个校园的品位,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座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
第三、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第四,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朱教授还讲到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就永远不会有成功。
成功来自激情,来自不懈追求卓越的努力。
而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的人,对事业也不可能激情,这样的人注定一生平庸。
高校长认为,教改追求,是教师职业和人生幸福的追求。
幸福是一种过程,一种体验,一种感受。
一个人的真正幸福是确定生活和工作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4、教育就是爱。
第四堂必修课:大爱厚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有爱不一定教好孩子,但没有爱万万教不好孩子。
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从陶行知的身上,高校长得到了启迪:作为教师,爱心比什么都重要。
多年来,高万祥把“爱心育人,爱满校园”看作学校管理和教师修炼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而爱学生就要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友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
了解每个学生首先要记住班上每个学生的名字,要跟班上每个学生进行过个别谈心。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信心。
这里高校长特别举个例子,有位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是不爱学数学,数学成绩较差。
一次,儿子从学校回来,告诉母亲“学校给我们测智商了。
老师说我的右脑比左脑发达,形象思维能力强,数学概念差,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比数学成绩好,看来我的数学是上不去了。
”后来他的母亲去找班主任,暗地里和班主任达成一项协议。
回来后就对儿子说:“我去学校问过老师了,老师说搞错了,你是左脑比右脑发达,学数学会比语文强多了!”儿子信以为真,真的认为“我的数学一定能够学好,我很行。
”从此,在学数学的时候,他恢复了自信,提起了精神,学生成绩很快超过了语文成绩。
自信能创造奇迹!对于尊重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又要尊重学生的特长,高校长一向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吃饭,在社会上立足是靠他的特长不是靠他的缺点。
培养一个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可能比培养一百个平庸的大学生更有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和耻辱。
”,尊重学生,就不能体罚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在对他进行体罚的时候,总认为是应该的,总是认为他自作自受,只有体罚才能让他印象深刻,永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或者想让学生记住老师的“威严”。
但是,我们是想教育学生,改变学生,还是体罚学生?体罚不是教育的手段,是我们“黔驴技穷”的表现,但要做到真不容易。
光靠严厉严格是教不好学生的,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教师的爱心和教师的智慧。
高校长送大家一句话:教师爱学生,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恨萎缩了。
5、我写故我在。
第五堂必修课:积极写作。
写作是优秀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
好多优秀教师都是在写作中成长起来的。
在本章中,高校长特别提到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和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许多传世佳作,还有高产教师李镇西,他写作的最大特点是20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随笔。
李镇西指出,任何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反思者。
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不停地写教育日记或随笔,是教育反思很重要也很有效的途径…….高校长非常重视写日记,关于日记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到在日记中成长的朱墨和叶子,日记使叶子一夜成名,日记帮助她走向了成功。
他认为,真正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优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写日记,应该督促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这是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日记是一种写作长跑,道德长跑、意志长跑,坚持天天写日记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坚持抓好日记写作和日记教育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好教师。
日记是一种自我谈心,自我教育,自我修炼。
通过日记,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提醒自己改正,你的人格才更加健全。
日记可分为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实验日记、、修身日记、读书日记、游览日记、交往日记、创造日记等,高校长的作文指导那么成功,学生那么欢迎,也许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
6、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
第六堂必修课:锻炼口才。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更是教师的第一能力,因为教师是靠嘴巴吃饭的。
全球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而人际关系如何,则主要是取决于他的说话能力和说话艺术,亦即语言沟通能力的强弱。
高校长讲到,美国是一个注重培养演说能力的一个国家。
在美国各个小学、中学、大学都设有演讲大厅或演讲练习室,把演讲和交往作为必修课开设。
在历史上,诸葛亮曾经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促使孙刘联合抗操。
这就是口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