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周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通过以下几点内容来介绍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
国情对比:本国的历史对比清朝“盛世”到衰落(自嘉庆中叶后)
整个世界的现实对比
案例:1793年英使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

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

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

因此,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并由此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

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验证地球是圆的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启示
(2)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新纪元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过程: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基础上获得的理论:国共两次合作—— 统一战线
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道路
革命战争实践——军事战略理论
党不断获得正确理论,由小到大——党的建设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用幻灯片图片简单介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对革命对象的认识)
问:为什么要把帝国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最主要的对象?(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来讨论、回答)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为什么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3、革命的领导
问: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呢?(结合近代国情来回答)4、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么、由什么决定的?)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发端于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阐述。

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课后作业: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去听讲)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根据苏联的经验和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
理解,在城市中领导工人阶级展开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心。

(香港海员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对自身工作的问题开始有所反思。

秋收起
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主要方
向指向了农村。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
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
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
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 从此把经过长
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
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 讲到这儿刚才的问题重现,为什么中国革命一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让学生讨论、结合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1)中国的资本主义还不够发达,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夺取政权的地步
2)在中国,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的农民是受压迫最重的阶级,有强烈的革命愿望,是无产阶级可以依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同时,从革命的对象来看,他们基本都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他们统治薄弱环节。

所以,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目标与农民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从解决农民的切身问题——土地入手来组织、发动和武装人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统一战线
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 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

• 党的建设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解决了革命道路的问题
2.建立了新中国
3.有利于世界和平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