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美版第五册美术教学计划

浙美版第五册美术教学计划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了解国画的基本材料,学习基本的国画技巧,传承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文化。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生活与传统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了本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出如下教学要求: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9、10、12课我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对比、讨论中总结出国画等不同的技法,在通过画面上不同景物的美感,大胆得运用国画的方式去表现景物。了解画面上特殊意境。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2、了解生活,让学生动人制作动物、脸、人物等。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捏、贴等方法去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抓住玩具主要特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
●教学难点
大胆、有个性的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脸、人物。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起讫时间
1月15日-2月3日
使用课时
4课时
累计使用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热爱传统艺术文化。
2、结合生活,大胆地去描述陶瓷艺术作品的美。
●教学重点
抓住玩具主要特征,进行有大胆地阐述。
●教学难点
大胆地阐述自己对陶瓷作品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习设计的方法与特征。
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的能力。
●教学
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物体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学生热爱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学会折剪艺术,传统的编制艺术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物体。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起讫时间
11月15日-12月5日
●上学期成绩







●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五册实验教科书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例行)>>为指标,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在教学中出现第1课,让学生在接触“新美术”材料、方法等之外,还要注重中国传统优秀艺术学习。让学生了解过去与现代的剪纸艺术,并能够继承一发扬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设计风格,以及这些画种的不同特征所表现出的独特美感。
2、进一步深化美术的基本知识,更多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评述等方式回忆生活,尝试用手绘的方式去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的设计方式与色彩的叫奇妙搭配。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不同材质、不同画法来大胆地创作。
●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对本册的19篇课文,我主要从四个区域进行目标任务的确定:
【造型·表现】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综合艺术材料往往倍受学生的喜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使用课时
3课时
累计使用课时
4课时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
本单元是一堂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结合学生自己对玩具和点心的认识,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去塑造生活中的脸、动物、人物,同时通过不同的设计人的表情、动作,增加学生对美术课堂的乐趣,启发学生用多种制作手段和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思想情感。
8课时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说、讨论的方式等综合美术知识去进一步学习不同的美术知识。如《中国彩陶》、《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始让学生有目的的通过设计区剪些有背景的物体,这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更深化的陶瓷艺术与中国的历史,让他们细细体会传统艺术的美。因此本单元对学生来说,是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的同时,掌握中国传统的优秀陶瓷艺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课堂的多样性。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总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没有像过去的教材,有个明确的单元界定,但是每个单元都有密切的衔接关系,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术除艺术珍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形状、色彩、前后虚实关系等。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
1.我驾神舟游太空
2
2
9.9-9.15
2.汉字的创意与设计
2
3
9.16—9.22
3.刊头设计
2
4
9.30—10.6
5.找果子的刺猬
6
10.7—10.13
6.夸张的脸
2
7
10.14—10.20
7.威武的大将军
2
8
10.21—10.27
8.三原色与三间色
2
9
10.28—11.3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起讫时间
10月27日- 11月15日
使用课时
2课时
累计使用课时
8课时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