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一座座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的围城,引起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顶礼膜拜,正是著名学者钱钟书所作的围城,
以抗日战争时的中国为背景,以方鸿渐的爱情与事业为主要的线索,向人们展示一副当时社会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为了搪塞自己的父亲,和已死去的未婚妻的父亲,从爱尔兰骗子的手中买了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学位,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经不住勾引,与放浪的鲍小姐一夜风情,船一回国,鲍小姐立刻就抛弃了方鸿渐,而得到博士学位同船回国的高傲才女苏文纨,这时却对方鸿渐表示了特别的垂青,而方鸿渐却对她的表妹大学生唐晓芙一见倾心,与此同时,方鸿渐在苏文纨那里认识了也是留学生的赵辛楣,方鸿渐一面与苏文纨虚与委蛇,一面又背着苏文纨与唐晓芙书信往来,两个人本来已经相互倾心,不料被苏文纨发现,苏文纨大怒之下,添油加醋地告诉唐晓芙说方鸿渐本来已经有岳家,却又不负责任地追求自己和唐晓芙,这样唐晓芙就与方鸿渐断绝往来而苏文纨也并没有嫁给一直追求她的赵辛楣,而是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赵辛楣伤心绝望,而方鸿渐也因为遭到唐晓芙的拒绝而心灰意冷,于是这两个人就和李梅亭顾尔谦几个人一块儿去内地的一所新成立的三闾大学任教,其中也包括才毕业的女大学生孙柔嘉,一行人舟车鞍马,到了三闾大学才发现,那里的人帮派林立勾心斗角,任教实在不易,随后赵辛楣因为爱上了同事的妻子最后被迫离职,失去了朋友的方鸿渐,也因为同事的倾轧,而失去教职,同时他稀里糊涂地坠入了向他主动示好的孙柔嘉的情网,并在以后跟孙柔嘉结了婚,故事的结局是方鸿渐与孙柔嘉一起返回上海,在谋生的困厄,和夫妻琐屑的矛盾当中双方不欢而散。

生活好像故意跟方鸿渐作对,老是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在求学当中的婚恋当中还有在谋职当中以及在家庭当中方鸿渐无一不是以追求始,以失败终,在左冲右突当中,却怎么也摆脱不了困境,这就是小说所说的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就是围城所要传达的主旨,
他(褚慎明)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围城的题旨指的应该是男女婚姻关系的迷茫与困惑,但仔细研读却发现,围城并非《围城》的最终目的,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更丰富的人生意蕴和社会内涵,围城应该象征的是一种进不去也出不来的进退两难的人生境况,它象征的是中国社会芸芸众生找不到出路的一种人生处境,在方鸿渐的生活当中,无论是他的求学,求知,还是他的恋爱婚姻,莫不如是,
在褚慎明真娶了苏小姐时说其滋味也不过尔尔。

狗为了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这方鸿渐的无奈无助的境遇,固然体现出人生的荒诞和虚无,但是这也和方鸿渐的个人性格那是有着重要的关系,方鸿渐谈吐风雅,幽默机智,善良厚道,有正义感,有良知,也有一定的才学,与此同时,他又软弱无能,玩世不恭,拙于应对各种世务,这成为他的困境的根源,对于他善良软弱的个性
在环境个性的影响下,他日趋懦弱,日趋渺小,也日趋沉沦,
贯穿全书的辛辣讽刺,精妙的幽默,和多如繁星般的比喻,揭露旧时代知识分子和社会百态的小说,以现代讽刺的风格嘲讽表现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战乱中的彷徨和空虚,小说中所有人物都被塑造为盲目的追寻者,他们不断追求与不断失败的交替,构成了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反讽,这种描述和讽刺都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有相似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