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该部分内容考试内容主要是所上课内容的基本理解,比较容易,有些是上课讲过,自己复习。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8小题,共32分)(2选1)1、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
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村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责任与风险的划分。
2、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
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3、特别税率又称差别关税,是指一国对来自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同一类产品,适用不同的税率征收的关税,又称歧视性关税。
例如,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报复性关税等。
4、透明度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对其有关影响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决定,成员方政府或政府部门之间缔结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已生效的协议,以及相关的司法判决,都应当迅速予以公布,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在公布之前不得提前采取提高进出口产品关税税率等措施;同时还应将这些法律、法规、贸易措施等及其变化情况及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以便世贸其他成员方政府和贸易商得以及时知晓这些法律、法规或有关措施,而根据情况作出自己贸易活动的决定。
5、保障措施它是指当不可预见的发展导致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以致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成员方可以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的进口实施限制。
保障措施是指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依据《1994年GATT》所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
该措施是成员政府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维护本国国内产业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针对不公平贸易的措施不同。
设置该措施的目的在于:使成员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具有一定灵活性,以便其在特殊情况出现时免除其在有关WTO协定中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对已造成的严重损害进行补救或避免严重损害之威胁可能产生的后果。
6、反向一致原则是指在多国会议决策时,只有当所有成员国协商一致表示不通过某项议案,该议案才能被否决,如果有一个成员国表示同意,该议案就应通过的规则。
7、信用证由一家银行依照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名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由自己或授权另一家银行向第三者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
8、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
只有那些确实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才由获益各方分摊,因此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海上危险必须是共同的、真实的;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合理的、有效的;共同海损的损失必须是特殊的、异常的,并由共损措施直接造成。
9、根本性违约是指违约方的故意行为造成的违约,如卖方完全不交货,买方无理拒收货物、拒付货款,其结果给受损方造成实质损害(substantial detriment)。
如果一方当事人根本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并可要求损害赔偿。
10、强行法强行法,也叫强制法,指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绝对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规范。
11、无害通过权无害通过权是指非沿海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原则下通过一国领海的权利。
12、领海领海是邻接国家的海岸或内水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的宽度不得超过12海里。
13、国家承认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或国际组织以一定的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示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它具有以下特征:1、承认的主体是国家,也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3、承认既是一种法律行为也是一种政治行为;4、承认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表明既存国愿意与新国家或新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4、外交保护概念和特征外交保护是指在外国的本国国民的权益遭到不法侵害又得不到合理补救时,一国有权通过外交途径要求赔偿的权利。
1、外交保护的依据是国家的属人管辖权。
2、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
3、国家行使外交保护应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15、领海基线领海基线是指分隔一国的领海与海岸或内水之间的界限,这条线同时也是测算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限。
1. 正常基线:海岸平直国家采用2. 直线基线:海岸曲折且多岛屿国采用3. 混合基线:两者结合16、引渡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正处在自己领土之内而受到该外国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外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1、引渡的实质是国家间的司法协助行为。
2、引渡必须根据条约或互惠原则进行。
3、政治犯不引渡是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6小题,总分48分)(10选6)1、简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对卖方担保义务的规定。
(CISG:公约的宗旨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卖方义务:第一,交付货物。
第二,移交单据。
第三,转移货物的所有权。
)1.品质担保:瑕疵担保瑕疵担保,是指卖方对其所售货物的质量、特性或适用性承担的责任。
CISG:卖方提交的货物除了应符合合同规定外,还应符合公约的以下要求:(1)货物适用于同一规格货物通常使用的目的;(2)货物适用在订立合同时买方明示或默示通知卖方的特定目的;(3)在凭样品或说明书的买卖中,货物要与样品和说明书相符;(4)卖方应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通用的方式,则用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2、权利担保也称所有权担保,是指卖方所提交的货物必须是第三者不能提出任何权利要求的货物。
CISG:(1)卖方应向买方担保他有权出售该货物。
(2)卖方应担保货物不存在任何不为买方所知的留置权、抵押权等他人的权利要求。
(3)卖方应向买方担保第三者对所提交的货物不得以侵权或其他类似理由提出要求。
2、简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有关风险划分的规定。
(一)风险分担的原则CISG风险分担原则:1.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原则。
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至买方。
2.过失划分原则。
CISG第66条: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后遗失或损坏,买方仍需履行付款义务,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卖方的作为或不作为所致。
3.国际惯例优先原则。
CISG第9条: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4.划拨是风险发生转移的前提条件。
货物在划拨合同项下前风险不发生转移。
划拨,又称特定化,是指对货物进行计量、包装、加上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等方式表明货物已经归于合同项下。
(二)风险转移的时间1.涉及运输的交货。
(1)卖方没有义务在指定地点交货时,风险于货物交第一承运人时起转移给买方;(2)卖方必须在某一特定地点交货时,风险以在该地点货物交承运人时起转移给买方。
2、在途货物的交货。
对于在运输途中出售的货物,原则上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
如卖方通过向买方转移运输单据作为交货依据时,则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的承运人时起,风险由买方承担。
3、.不涉及运输的交货。
不涉及运输的交货有两种情况:(1)在卖方营业地交货时,风险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转移给买方,或在货物交买方处置但遭无理拒受时起转移给买方。
(2)在卖方营业地以外地点交货时,当交货时间已到,而买方知道货物已在该地点交他处置时,风险才开始转移给买方。
3、提单的法律特征。
1、提单是海上运输合同的证明。
提单只是运输合同的证明而非运输合同本身。
2、提单是承运人出具的接收货物的收据。
提单是在承运人收到所交运的货物后向托运人签发的,提单的正面记载了许多收据性的文字,如货物的标志、货物的包装、数量或重量及货物的表面状况等。
3、提单是提取货物的物权凭证。
由于提单是承运人接收货物的证据,依照国际惯例,取得提单,就可以提货,不出示提单,就不能提取货物;提单一经转让,提货权随之转移给提单受让人。
根据普通法,只有正本提单的持有人才有权在目的港要求承运人交货,其他副本提单以及大副收据均不是物权凭证。
4、简述《海牙规则》有关承运人最低限度义务的规定。
(提单运输的三个国际公约:《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1)承运人须在开航前和开航时恪尽职责使船舶适航。
其具体含义有:在开航前与开航时船舶适于航行;船员的配备、船舶装备和供应适当;船舶要适合货物的安全运送和保管。
(2)适当和谨慎地装载、搬运、配载、运送、保管、照料和卸载所运货物。
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原则:指各国应相互尊重国家固有的对内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独立权,互相尊重国家的领土主权,不损害它国领土的完整性。
互不侵犯原则:各国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形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侵犯他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国家间在相互关系中不应为实现本国利益而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干预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
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各国应当彼此尊重,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不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法谋求任何特权和攫取本国的片面利益。
和平共处原则:是指各国应和平地同时存在,和平地交往合作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彼此之间的各种国际争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面总结概括了当代国际间关系与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本身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相互尊重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相互补充发展,具备了比单一原则更丰富全面的内容。
6、简述国家豁免的内容。
狭义上是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的特权,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受所在国法院的扣押和强制执行。
国家豁免的内容1、管辖豁免,它是指非经一国同意,不得在另一国法院对该国提起诉讼;同时,未经一国同意,也不得将该国财产作为诉讼标的。
2、执行豁免,指即使一国同意在他国作为被告或主动作为原告参加民事诉讼,在未经该国同意时,仍不能根据当地法院的判决对该国财产采取强制性措施。
7、简述外交保护的条件。
1、本国国民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遭受所在国的国际不法行为侵害。
2、国籍继续原则和国籍实际联系原则3、用尽当地救济原则8、简述国际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构成要件国际习惯,也叫习惯国际法,是指在长期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