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

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 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 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 前。
若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 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 被动。如何与家长沟通成为了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与家长沟通
一、要遵循两个原则: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幼儿园走廊一角或 某个地方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 长一般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教师 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 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 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午睡时经常尿床, 等等。
在班上所有幼儿离园后或利用节假日,在幼儿 园办公室或幼儿家里等不受干扰的地方沟通。 这类沟通内容往往较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严重。 如告诉家长,孩子近来一直不愿意跟同伴说话, 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并有攻击、自伤行为。 此时教师可委婉地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 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 题的策略。
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与 此同时还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 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倾 听时可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等, 尽量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
尽可能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要说的内容,而 不要用“你”来提出要求。如“你的孩子最近经 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 而不是说“别让你的孩子再迟到了,他会错过很 多非常好的活动”。
三、掌握非言语技巧
• 研究表明,交往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 声调占38%,语言占7% ,因而与言语交 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教师在 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以下非 言语技巧,效果会更好。
☆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
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
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 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 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
谈话内容要始终集中在孩子身上,尽量多介绍孩子在园表 现,询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谈论时如果说“咱们的孩子 如何如何,咱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会让家长觉得很亲 切。
教师与家长言语 沟通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 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 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 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 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 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 教师与家 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 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 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
a、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b、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 题的原因。
c、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 事。
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 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二、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成功沟通的开始,一般 教师可根据所沟通问题的性质灵活选择。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走廊或活动室沟通。 这类沟通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且不需要回避他人。 如,告诉家长孩子在某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孩子 的头发和指甲该剪了,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 喝白开水,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 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倾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 很有兴趣,最好能动笔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
焉。
☆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
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 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四、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常常听到幼儿园教师的抱怨:“家长工作真难做,你好 心将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们,他们却认为你瞧不起他们的孩 子,说你偏心。”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一次教师对家长 说:“你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吃饭、穿衣、大小便都要人 帮忙,你们家长肯定包办惯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家长听了很生气:“我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什 么都会还来干什么?”这位教师顿时感到十分委屈,沟通 不成,不欢而散。其实这位教师的好意如果能换一种表达 方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说“你的孩子又聪明又可 爱,我特别喜欢!不过你有点儿太疼爱孩子,帮孩子做的 事情太多。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好不好?像吃饭、穿衣、大小便、收拾玩具这类事情应尽 量让孩子自己做,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做好!”这样, 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 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
对于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 并商量对策;
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 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 对吗”,等等,以表示理解和认同。
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
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 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
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开始时可拉拉家常,以了解家长 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 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 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 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 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 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 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 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 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