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筑设计应该说是融合民族文化意蕴 的设计风格,构建更富创新意识的设计观念,而且这 种努力一直贯穿于中国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研究 探求融合民族文化意蕴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创新的 一项重要课题。也就是说在积淀丰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及时代审美观念的同时,使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本民族 的文化语意,是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 通过传承、融合、创新把现代建筑植根于中华民族文 化的土壤中,建立在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思维基础之上, 同时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及现代技术,才能创造出符合 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建筑。
中国传统院落虚实相生:或外实内虚, 或内实外虚,或自由布局,势态流通。这 三种基本型又可以不同方法和规模相结合, 或严整的全局中渗透着自由局部或自由的 格局中存在着严整的片断,组成丰富多样 的群体。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 “软和谐”,表现出内向、收敛的性格。 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万千,院 外却趋于平静,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 一起,尽现图画中泼墨挥毫的境界。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 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 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 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 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 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 带来生气。
一、传承 中国最能代表文化纯正与品格高雅的建筑便是古代木结 构建筑——特有的大屋顶铺陈华丽的斗拱。这些具有中 国特色的建筑无疑代表着中华民族自身独特的文明传承, 作为中国千百年来古代建筑所选择的结构体系,无数工 匠在其上发挥和表现了他们的才华和睿智,也创造了许 多辉煌的建筑奇迹,从而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 建筑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三、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 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 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四、重山林风水
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 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 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 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 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 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 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
二、融合 西方沉淀出的建筑文化有不少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们。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一定要建立在西方的建筑 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引进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同时 融合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建 筑师贝聿铭除了运用中国庭园的布局以外,在墙面的 设计中加入传统建筑的菱形以及来自西藏的宗教图样, 在一栋具有现代建筑空间的旅馆中,表达了丰富多元 的中国意象。北京东单的王府饭店,具有西方后现代 风格,局部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呈现了中西 风格的相互交融。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传统建筑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 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 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 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 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 表现形式。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 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 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
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 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 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 不够开阔,在中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 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 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 统一。
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 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 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 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 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 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 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 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五、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 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 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 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 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 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 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 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 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 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三、创新 筑师应该在不断探求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努力寻求一个当的切入点,以彰显出更具生命 力的文化特征。
上海金茂大厦就是从传统中提取满足现代 生活需要的空间结构的范例。金茂大厦塔楼平面 双轴对称,提炼“塔”的形意,外形柔和的阶梯 韵律,勾出了刚劲有力的轮廓线。其应用新技术 手段表现中国古塔的韵律是那么地惟妙惟肖,避 开了从形式上、空间上的具象传承,而从更深层 的文化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用技术与手法来表 现地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布局和细部处理等多 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建筑的形态语言运用 与变异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拥有新的活力。在 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六、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 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 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 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 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 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 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