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5一、填空题1.图T5-1所示理想反馈模型的基本反馈方程是A f=()=()=()。
2.图T5-1中开环增益A与反馈系数B的符号相同时为()反馈,相反时为()反馈。
3.图T5-1若满足条件(),称为深度负反馈,此时x f≈(),A f≈()。
4.根据图T5-1,试用电量x(电流或电压)表示出基本反馈方程中的各物理量:开环增益A=(),闭环增益A f=(),反馈系数B=(),反馈深度F=(),环路传输函数T=().图T5-15.负反馈的环路自动调节作用使得()的变化受到制约。
6.负反馈以损失()增益为代价,可以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扩展()的通频带和减小()的非线性失真。
这些负反馈的效果的根本原因是()。
7.反馈放大器使输入电阻增大还是减小与()和()有关,而与()无关。
8.反馈放大器使输出电阻增大还是减小与()和()有关,而与()无关。
9.电流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电流取样负反馈使输出电阻()。
10.若将发射结视为净输入端口,则射极输出器的反馈类型是()负反馈,且反馈系数B=()。
解:1、1AAB+,1AT+,AF2、负,正3、1F>>,sx,1B4、0/ix x,0/sx x,/fx x,/s ix x,/f ix x5、取样信号6、闭环、闭环、闭环增益、取样信号、负反馈环路的自动调节功能使取样信号的变化受到制约7、求和方式、反馈极性,取样方式8、取样方式、反馈极性,求和方式9、减小、增加10、电压串联、1二、单选题1.要使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较小,且放大器吸收电压信号源的功率也较少,可以采用()负反馈。
A. 电压串联B.电压并联C.电流串联D.电流并联2.某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几乎没有带负载的能力(即不能向负载提供电流)。
要使经放大后产生输出电压与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成正比。
放大电路宜用()负反馈放大器。
A. 电压串联B. 电压并联C. 电流串联D. 电流并联3.当放大器出现高频(或低频)自激时,自激振荡频率一定是()。
A. 特征频率B. 高频截止频率C. 相位交叉频率 D 增益交叉频率解:1、A理由:电压取样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故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会因此减小。
电流求和负反馈(串联)使输入电阻增加,故可使放大器因此而吸收电压信号源的功率减小。
2、A理由:采用电流求和(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从而传感器电压信号对放大器提供电流很小;采用电压取样负反馈可以稳定电压增益,保证了输出电压与传感器输入电压成正比。
3、C理由:相位交叉频率其实也就是满足自激振荡相位条件的频率。
三、在图T5-2所示电路中,为深反馈放大器,已知为两个输出端。
求(1)若从输出,试判别反馈组态,并估算;(2)若从输出,重复(1)的要求;(3)若将减小,反馈强弱有何变化?若时,。
图T5-2解:(1)从或输出时,从极性上看,因为构成反馈元件,且与串接,则为负反馈,从输出构成电流串联负反馈,把反馈网络分离出来,见图(b)(2)从输出时为电压串联负反馈,见图(c)因为与并接,取自同样把反馈支路分离出来,见图(d),可得(3)当减小,负反馈增大时,增益减小。
当时,。
习题55.1(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 B.无反馈通路C.无电源 D.无负载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阻 B.存在反馈通路C.接入电源 D.接入负载(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3)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4)交流负反馈是指。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
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解:(1)B B (2)D (3)C (4)C (5)A B B A B5.2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
A.电压 B.电流 C.串联 D.并联(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 (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
解:(1)A (2)B (3)C (4)D (5)B (6)A5.3某负反馈放大器开环增益等于105,若要获得100倍的闭环增益,其反馈系数B 、反馈深度F 和环路增益T 分别是多少? 解:510A =,100f A =,则1000fAF A ==,10.999%F B A -==,999T AB ==5.4已知A 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V =-1000。
当环境温度每变化1℃时,A V 的变化为0.5%。
若要求电压增益相对变化减小至0.05%,应引入什么反馈?求出所需的反馈系数B 和闭环增益A f 。
要使增益的稳定性提高,应引入负反馈。
解:由题意,当环境温度t 改变o1C 时,0.5%VVA A ∆=而0.05%VVf A A ∆=0.5%100.05%f f A A F A A ∆===∆∴10.009VF B A -==-,100Vf A A F ==-5.5已知某放大器低频段和高频段的电压增益均为单极点模型,中频电压增益A Vo =-80,A V 的下限频率f L =12Hz ,A V 的上限频率f H =200kHz 。
现加入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反馈系数B =-0.05。
试求:反馈放大器中频段的A Vfo 、f Lf 和f Hf 。
解:反馈深度0015V F A B =+=,∴中频段闭环00016Vf V A A F ==-由单极点模型有关公式 01000Hf H f f F =⋅=kHz ,0 2.3Lf L f f F ==Hz5.6试将图P5-6示两级放大器中①~④四个点中的两个点连接起来构成级间负反馈放大器,以实现以下的功能,并说明这样连接的理由。
(图中所有电容均对信号电流呈现短路) (1)使输入电阻增大。
(2)使输出电阻减小。
图P5-6解:(1)应采用电压求和负反馈。
③或④接至②是电压求和,但③接②构成正反馈,不能采用,所以②④连接使输入电阻增大。
(2)应采用电压取样负反馈。
①或②提至④可实现电压取样,但①接④构成正反馈,不能用,所以②④连接使输出电阻减小。
5.7电路如图P5-7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P5-7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c)所示电路过R s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 s、R1、R2并联引入交流负反馈,通过C2、R g引入交流正反馈。
图(d)、(e)、(f)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g)所示电路过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5.8试比较图P5-8(a )、(b )、(c )三个电路输入电阻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a ) (b )(c )图P5-8解:三电路i R 中均有B R ,不作比较,只比较管端输入电阻i R '。
(a )引入电压求和负反馈,∴111(1)iabe e R r R β'>++ (b )第二级2i R 与e R 并联,∴11(1)ibbe e R r R β'<++ (c )11(1)icbe e R r R β'=++∴ia ic ib R R R >>5.9分别说明图P5-7(a )(b )(c )(e )(f )(g )所示各电路因引入交流负反馈使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
只需说明是增大还是减小即可。
解:图p5.2(a )(b )(c )(e )(f )(g )所示各电路因引入交流负反馈使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如下:(a )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
(b )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
(c )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e )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f )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g )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5.10电路如图P5-10所示,已知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增益和差模输入电阻均近于无穷大,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4V 。
填空:电路引入了 (填入反馈组态)交流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趋近于 ,电压放大倍数A u f =△u O /△u I ≈ 。
设 u I =1V ,则u O ≈ V ;若R 1开路,则u O 变为 V ;若R 1短路,则u O 变为 V ;若R 2开路,则u O 变为 V ;若R 2短路,则u O 变为 V 。
图P5-10解:电压串联负反馈,无穷大,11。
11;1;14;14;1。
5.11图P5-11所示电路是具有零输入和零输出特性的直流放大器。
若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试求u o /u s 的表达式。
图P5-11解:电路为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反馈网络如图p5.5所示。
图p5.5-1)(13133f e e e e e f R R R R R i v B ++==13133)(1eefeeampsef RRRRRBviA++=≈=反馈∴313133333ceefeecfscesRRRRRRRAvRivv⨯++-≈-≈⋅-=α5.12图P5-12示反馈放大器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
如果u s(t)=10sin2π×104t(mV),求u o(t)图P5-12解一:=gi,故可先求出i v,以i v作原输入信号。
sssivvRRRRRv8.0////2121=+=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网络如图p5.6-1所示。
图p5.6-1图p5.6-2∴1==vvB f110=≈=BvvAif∴tvvvsi4102sin88.0⨯===π(mV)解二:电路改画为图p5.6-2。
ssvv8.0='而深负反馈时11svv B≈=',∴tvvvss4102sin88.0π=='=(mV)5.13电路如图P5-13所示,试说明电路引入的是共模负反馈,即反馈仅对共模信号起作用。
图P5-13解:若u B 1= u B 2增大,则产生下列过程:u B1= u B2↑→u C1= u C2↓(u B4= u B5↓)→i E4=i E5↓→u R5↓(u B3↓)→i C3↓→u R1↓ u C1= u C2↑←说明电路对共模信号有负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