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转基因作物应用的看法

我对转基因作物应用的看法

我对转基因作物应用的看法
我对转基因作物应用持支持态度。

理由如下:
1.转基因作物的优势。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也很高,但是具有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
(1)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实践表明,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克隆的基因,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可使其在三者之间相互转移利用。

(2)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这既可大大减少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也可以提高作物的生产能力、扩大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和种植区域。

(3)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同时随着对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技术手段的完善,对多个基因进行定向操作也将成为可能,这在常规育种中是难以想象的。

(4)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此外,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还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2.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2.1环境影响及生态效应
2.1.1反对者认为现在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基因改良是反进化。

其实这种观点本身恰恰是违反了进化论,因为进化并不是一成不变。

现在的物种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进化的结果。

农业本身与生俱来就不是自然活动,今天的作物已没有一种像它们的野生祖先,它们已经过数千年的选择而使其更能适应生境和更加高产。

因此,GMC仅仅是人类活动的逻辑延伸,并不比我们实践了多个世纪的活动更违反自然。

以Bt抗虫作物而言,试想还有什么样的作物能像GMC一样只需很少或根本不需喷农药而对环境更友好?
2.1.2转基因作物的生态效应
以我国大量种植的转基因作物Bt棉为例,来说明转基因作物的生态效应(1)对靶标生物的影响。

Bt棉花的种植能够有效控制棉铃虫对多种寄主作物的危害,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吴孔明等通过比较我国Bt棉花种植前后15年间田间棉铃虫的发生量,发现棉田棉铃虫的种群数量随着Bt棉花的推广种植而显著减少。

(2)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吴孔明等1998年~1999年在河北、河南抗虫棉田中对害虫的种群数量作系统调查后发现,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在抗虫棉田中大幅度增加,它有效地控制了蕾铃期棉蚜种群的发展。

(3)靶标害虫的抗性。

Bt棉花在我国自1997年推广种植以来,虽有抗性风险的报道,但至今田间没有大规模抗性的发生,远远低于一般化学农药的抗性产生风险。

而针对害虫对转基因棉的抗性,我国采用了天然庇护所来延缓害虫Bt抗性的发展。

2.2 食品安全性
(1)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会做风险的评估来证明它的安全性,这个评估的体系是目前在食品安全评估中使用的最严格的一套体系。

在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时候采取的一个原则,叫做实质性等同原则,即如果转基因食品跟同类的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一样的,就认为它是安全的。

我们不可能去认定某一
种食品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的,即使是普通食品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2)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大规模种植上市那一年开始算起,转基因食品大规模地上市供人类食用,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

可以说数亿人都吃过转基因食品了,然而到目前来说还没有发现有人因为吃了转基因食品而吃出任何的问题。

3舆论中的转基因之争。

现实中可以发现,支持转基因的通常都是专业的生物学专家,而反对转基因的大多是没有生物学知识的媒体人士。

专业的生物学专家通常是通过说明转基因的原理来证明其安全性,然而专业的知识公众大多不懂,且绝对的安全是没办法证明的,所以公众大多持怀疑态度。

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很多拥有良好的辩才,能用所谓的逻辑来带动公众,但是在我们学生物的看来,他们的逻辑许多是有问题的,引用的事例也是在科学上站不住脚的,例如郎咸平引用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会让老鼠长肿瘤的研究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但是这项研究的结果被世界各国的权威机构一致否定,包括法国国家食品安全局和法国高等生物技术委员会也都否定了该研究,认为其在科学上不能成立。

4.中国应该怎样对待转基因作物的应用。

(1)中国有限的土地需要养活大量的人口,发展转基因作物是未来的方向。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研究力度,自主研发转基因作物品系,在未来的转基因作物种植中才能不受制于人,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2)在技术研发方面。

一,我国目前的薄弱环节是转基因食品的毒性和过敏性分析, 因此需要针对转基因的食品安全建立有效地监控体制以及加大投入这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建立对转基因作物害虫抗性监测体系,研究抗性治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3)针对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和无知,政府应该建立开放的平台,及时发布转基因方面的消息,公开透明方能消除误解。

此外,媒体可以设立科普的平台,普及转基因的知识,让公众正确的认识转基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