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主题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
大一班 2011-10-19
美工区:
1、京剧脸谱(手工)
材料:各种京剧脸谱、半成品、图画纸、橡皮泥、纸盘及绘画工具。
玩法(分层次):
在半成品上画出或粘贴对称的脸谱造型。
用橡皮泥在纸盘上粘贴自己设计脸谱。
观察要点:
是否能用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瓷器画
材料:各种大小不同的花瓶、碗轮廓图,蓝色水彩笔或蓝色蜡笔,有关瓷器的范例图片及实物范例若干。
玩法: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碗或花瓶轮廓图材料,进行装饰。
尝试用对比色及类似色的方法有规律的表现花纹。
观察要点:
幼儿观察瓷器的范例图片和实物,找出花纹的画法及规律。
是否能用用对比色及类似色的方法有规律的表现花纹。
3、蓝印花布
材料:范例,白色蜡笔,蓝色颜料,毛笔,衣服模板
玩法:
运用对称剪法设计出衣服造型,在剪好服装形状的纸上,先用铅笔勾画出各种图案,再用白色蜡笔涂色,最后用毛笔涂上颜色水彩颜料。
观察要点:
用白色蜡笔画上花纹,要画得有规律,画面丰富。
蘸上颜料平涂,注意颜料不能涂太厚。
4、美丽的窗花(剪纸)
材料提供:窗花等剪纸示范图;手工纸、剪刀;勾线笔;胶水等。
玩法(分层次):
将纸对折,从中体会半个图形如何变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一折四,从中体会没折叠一次图像成倍增加。
一折三从中体会如何将纸三等分和等分时留出一份的道理。
观察要点:学看示意图,按步骤画和剪。
益智区:
1、找找拼拼
材料:中国地图拼图、中国的民族节日拼图。
玩法:根据提供的中国地图、中国的民族节日拼图,根据图样自己拼出完整图。
观察要点:
观察幼儿对中国地图的了解,初步了解各省市的大致方位。
了解中国的民族节日,知道名称。
2、大转盘
材料:自制大转盘、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食物图片
玩法:利用游戏——转动大转盘,了解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食物,在配对过程中体验竞赛游戏的快乐。
观察要点:对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的了解,熟悉相应的汉字。
3、破译国旗密码
材料:各种国家国旗的图案、相应汉字
玩法:根据国家国旗上的计算题,去寻找相应答案的汉字配上。
观察要点: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国旗,会在许多有星地国旗里,识别我国的国旗。
4、学烧中国菜
材料:常见蔬菜、荤菜卡片,背面分别贴上1——4的数字、标有数字(2—5)的纸盘若干
玩法:按照纸盘上的数字选择两种“菜”,两种“菜”背后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纸盘子上的数字。
观察要点:按照纸盘上的数字来配两种“菜”。
5、挂灯笼
材料:墙面房子背景图、计算图卡、小灯笼、扭扭棒
玩法:按照提卡上的计算题,挂上相应数量的灯笼。
观察要点:进一步学习、巩固8以内的加减法。
6、学做考古家
材料:象形字卡、相对应汉字卡、浆糊、沙子。
玩法:尝试根据汉字卡上的笔画用沙子粘贴成沙字画,并找到相对应的象形字,认读相应的汉字。
观察要点:
能够仔细观察,了解象形字的特征,发现象形字的规律。
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及时更换象形字图片与汉字。
7、小导游
材料:中国地图、有关中国名胜古迹、有名的人物等图书、图片,幼儿旅游的风景照片。
玩法:与同伴一起阅读、讲述书籍、图片、照片,加深对我国各方面知识的了解。
观察要点:能大胆地介绍,说清图片或照片上的地点,有什么好玩之处。
棋类区:
1、谁是棋王
材料:游上海旅游棋、登长城棋、地面铺设垫子制成棋谱、上海景区图。
玩法:
几人合作按相应的规则游戏,先到终点为胜。
尝试用图表记录胜负。
观察要点:幼儿在走到棋盘上相应的位置后能否根据上面的图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借助对上海景点的了解,了解棋类游戏的规则与玩法。
2、维尼游中国
材料:自制棋盘一副上有中国名胜古迹游中国、小熊玩具、提示卡、自制中国地图大轮廓图、地名汉字卡片
玩法:
幼儿根据提示卡上的要求在棋谱上走棋,找到相应的中国名胜风景图,说说是哪里。
找到相应的地名汉字卡片,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观察要点:幼儿在走到棋盘上相应的位置后能否根据上面的图找到相应的汉字,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了解幼儿对祖国各地名胜古迹的认识了解程度。
祖国各地名胜古迹的认识,
建构区:长城长
材料:长城图片,各种大型的积木及废旧材料牛奶的包装盒。
玩法:利用积木和废旧材料,搭建长城。
观察要点:
指导幼儿观察烽火台的制作。
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搭建。
表演区:民族服装真漂亮(歌舞、表演)、
材料:民族服装、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请家长协助,制作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帽子等。
玩法:幼儿穿上民族服装,随着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模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