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练习题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练习题
一、填空
1、3.2小时=( )小时( )分3平方米68平方分米=( )平方米
2、978050000读作(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记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3、12/7含有( )个1/7,去掉( )个1/7就等于1.
4、李叔叔月薪3000元,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税率是10%)
5、小学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练习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48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

6、如果(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ab=2,那么( )是( )的约数,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7、10(3):2(1)=( ):5=(6)=( )%=( )折。

8、如果用一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是12分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形,那么圆的周长是( )分米。

9、两个连续的偶数,大数比小数多25%,大数是( ),小数是( )。

二、判断。

1、一个数所占的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

( )
2、2300年的二月份有29天。

()
3、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 )
4、用89粒种子做发芽试验,全部发芽,这些种子的发芽率是89%。

( )
三、选择
1、互质的两个数( )。

A、没有公数B、一定都是质数C、公数只有1
2、用盐和水按1:50配成盐水,配成后的盐占盐水的比( )A、1:50 B、1:51 C、1:49
3、把一个长方形拉扯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 ),面积(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A、不变
B、变大了
C、变小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四、计算。

1、口算4(1)-5(1)=9(4)+9(1)=4(9)27(1)=10(7)7=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要简算
4(1)8(3)+4(3)3(8)+8(3) (4(1)-10(1))3(1)999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