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

俄国宏观经济政策俄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员:叶小华龙包沿金强夏桂芝郭颖王嘉荣 2011/11/29目录⏹简介⏹经济发展史⏹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宏观措施⏹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对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组成员心得俄罗斯简介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联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

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

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今日的俄国是一个受国际承认的的世界性大国,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经济发展史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政府简单地选择了新自由主义作为其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1992年开始进行了以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激进的体制转轨和制度变迁进程。

采用“休克疗法”方式全面地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却导致的灾难性的后果,瞬间使俄罗斯从一流国家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1/10和中国的1/5,1998年人均GDP减少到了1500美元。

“休克疗法”在使俄罗斯迅速走向资本主义的同时,导致俄罗斯经济萧条、政权软弱、社会秩序混乱、国际地位下降。

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二战时期,也超过了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1.经济增长衰退。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连续7年品均以每年6.77%的速度衰退,1992年GDP下降的幅度高达14.5%。

1998年GDP只有1991年的60.6%。

2.科技实力受到严重影响。

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人数从1991年的107.9万减少到1998年的49.2万人。

亏损企业的比重没有随私有化而减少,反而大幅上升,从1992年的15.3%增加到1996年的50.6%和1998年的55.2%。

⏹ 3.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在私有化过程中极少数人暴富,最著名的“七大寡头”控制了国家金融、工业和媒体。

而广大居民的收入则下降了50%~70%。

1996年4%的富人收入甚至高于80%低收入人口的总和。

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2000年不足1991年的一半。

⏹ 4.通货膨胀极为严重。

伴随一次性放开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1992年放开物价之后,工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高达33.8倍,1993年仍高达10倍,2000年达到1991年的113.8倍。

消费价格指数2000年为1991年的73.15倍。

⏹ 5.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私有化过程中,国有企业无偿或低价转让,国家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

资本外逃至少3000亿美元。

据统计,私有化期间社会财富损失约1.7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GDP的4.2倍、二战期间损失的2.5倍。

当前俄国宏观经济形势(1)经济增速放缓2004年俄罗斯GDP实现7.1%的高速增长。

2005年以来,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有所放缓,第1季度GDP同比增长4.9%,低于2004年同期7.3%的增幅。

2010年四季度俄罗斯GDP同比实际增长4.5%,比三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经季节性调整后,较上季环比实际增长2.7%。

实际增长率: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实际增长率维持8.5%、5.2%、-7.8%和4.0%不变。

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14794.03亿美元,国民总收入为14310.3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6.7%;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14269.33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6.5%。

(2)投资需求增长趋缓2010年第1季度俄国内的投资需求增长趋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低于2009年同期的13.1%。

扣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年初企业的银行贷款增幅下降,大量国内储蓄未能转化为投资。

一部分资金为金融机构所吸纳,一部分资金从私营部门流到国外,造成国内投资的不足。

(3)消费需求保持适度增长2005年以来,俄国内消费需求保持了一定的增速。

第1季度全国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略低于2004年同期10.8%的增幅,但国内居民实际可支配货币收入增幅减缓,同时居民储蓄倾向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同时,第1季度俄服务业仅增长2.1%,也低于2004年同期5.9%的增幅。

(4)劳动生产率有所上升2010年第1季度俄全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4.7%,高于2009年同期4.1%的增幅。

企业的财务状况继续好转,尤其大中型生产企业的赢利增长较快。

2010年1~2月,俄工业部门盈利同比增长3.5%,达到4640亿卢布(合165.7亿美元)。

主要赢利行业有石油开采业、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开采和加工业、交通工具和设备制造业、化工业等。

(5)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010年第1季度,俄全国消费价格增长5.3%,高于2009年同期3.5%的增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食品价格上升和部分服务行业收费的增加成为其主要原因。

其中铁路运费上涨26.5%,城市交通运输费上涨9.9%,居民付费服务上涨12.6%。

农产品(粮食、饲料等)和食品价格涨幅较大,2005年第1季度食品价格上涨4.9%,由此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3个百分点。

此外,汽油和燃油价格也大幅上涨。

预计全年通涨率可能突破原计划的8%而达到12%。

(6)外汇储备及稳定基金大幅增加2005年第1季度,俄银行资产、外汇储备和稳定基金得到了大幅增加。

截至4月1日,俄央行资产共计达45610亿卢布(约合1660亿美元),同比增长54.4%。

第1季度俄贸易顺差为259亿美元,为充实外汇储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2005年4月29日,俄黄金外汇储备达到144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国际市场高油价带来的大量收入为俄稳定基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到2005年5月1日,俄稳定基金已达到8580亿卢布(约合312亿美元)。

受石油美元的影响,2005年第1季度,卢布保持了缓慢升值的势头,升幅达4.7%,其中1~3月的升值幅度分别为 2.5%、1.3%和0.9%。

第1季度卢布兑美元汇率升值4.8%,对欧元汇率升值7.3%。

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预测,全年卢布汇率将升值9%~10%。

俄罗斯宏观措施1.扶持金融系统,增强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危机冲击开始后,俄罗斯政府汲取199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大力帮助金融体系,重点支持银行体系的稳定,特别是给予国有或国有控股大银行建立授信支持,支持大银行购并重组中小银行,以增强金融体系抗击危机的能力等。

同时,实施外汇干预,防止卢布急剧下跌。

2009年央行多次降低利率,累计降低了300个点,以遏制卢布投机心理和促使信贷刺激投资与消费。

2.帮助实体经济。

政府遴选出195家联邦级大企业和1000家联邦主体重要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信贷优先支持等,给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外汇支持,支持其偿还外国股东到期退股本息,防止外资廉价兼并战略型企业;政府保留支持地方的信贷政策和向大型企业提供担保的政策,推动解决重要经济领域骨干大型企业的债务重组。

给予汽车等产业特殊优惠支持,包括信贷资金、政府采购和居民采购资金和利息补贴、对国产汽车运送到远东地区的运费补贴等,2009年,共向汽车工业提供了700亿卢布国家担保贷款,试行小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政府还多次降低石油出口关税,保持石油出口稳定,降低增值税税率。

3.稳定居民生活,刺激内需。

增加居民的社会保险,提高退休金并完善退休金制度。

提高退休金标准,将养老金结构中联邦预算保障部分增加了42.8%,人均养老金提高了23.9%,使其跑赢通货膨胀。

给予特殊困难人群补贴,允许母亲基金用于偿还房贷等。

限制药品价格和改善医疗条件,把药品批发和零售加价限制在最低水平,并制定新的药店必备药品清单,保障居民能在药店得到常用药,不增加居民治病的额外负担。

政府启动建设4个高科技医疗中心,扩大和改善社会医疗的数量和质量。

给予居民购买国产汽车(35万卢布以下)提供优惠贷款和利息补贴。

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对失业人员的最高补助额提高50%。

设立就业咨询站、咨询热线和失业前咨询,印制就业指导宣传册。

进行免费职业培训,提供社会领域的临时工作岗位,帮助居民自主创业和异地就业。

努力控制失业规模。

4.发展创新领域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变。

为促进科技进步,建立了国家级“俄罗斯风险公司”,把纳米技术、医学、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风险投资优先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大幅度降低能耗。

如增加对纳米技术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将国家的现代化列为长期重点工作。

保持并加强工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是俄罗斯后危机时代工业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扩大预算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

俄政府以补贴和对地方贷款的形式,拨款解决依靠单一大型企业发展的城市发展问题。

5.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市场机制和经营环境。

继续推进私有化进程和国有企业的优化重组,消除自然垄断,政府决定继续推动大型国有战略型企业走向市场化、吸引外部投资;优化政府服务,减少官僚主义,控制对企业的检查和骚扰,强化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为经济崛起创造良好条件。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裁减总统办公厅和总理办公厅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规模15%,节省行政经费支出22%。

6.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危机对居民的伤害。

政府一再承诺将尽最大努力承担起对社会公众的职责,不使反危机支出损害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将保证和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就业、医疗水平作为反危机的主要目标。

这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增加对社会领域的拨款支持,提高退休金、预算部门职工工资、冻结药价和自费大学生学费等,使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因危机打击而下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失业者提供再就业救助、补贴和培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缩减政府开支等等。

大幅度提高居民存款银行保险额度,使98%的居民存款不会因为银行破产而发生损失,避免1998年危机期间中小银行大量破产将居民存款化为乌有的再度重演。

普京时期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一)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导向,降低国家支出规模俄罗斯官方积极主张降低支出规模。

转型经济给“大财政”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支出规模的大大削减。

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支出规模不仅服务于宏观的经济模式,而且要服务于具体的经济目标。

普京的一个重要的政策主张是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俄罗斯官方主张降低国家支出规模的重要政策依据。

普京上台以来,多次强调要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每年至少达到5%,希望达到7%或8%,最好是达到10%,并在2003年总统咨文中提出在201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