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纯word版)

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纯word版)

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

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

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

这一选官制度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④又称“九品官人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14.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

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15.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

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已作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16.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表明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17.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18.在罗马法演进过程中,有一个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阶段,其间起主要作用的是A.梭伦改革的实施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商品经济的发展D.自然法思想的传播19.下列两幅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变化。

这一变化对历史的影响不包括15世纪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A.开始提出“人生而平等”观念B.增强了人类共同属性的认识C.促进了“地理大发现”行动D.促进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欧化20.近代某一国际会议通过的一项条款说:“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以下对这一条款相关理解正确的是①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②反映了美国的外交胜利③出自《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④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1.观察右图,导致该局面产生的背景中,最直接一项的是A.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B.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渐形成C.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D.半岛两个对立政权的出现22.以下是世界四大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标识.按其正式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23.人们评论一个艺术流派:“(他们)拥抱现实生活——但是以不同的方式。

别具一格的是,他们对色彩、光线和光学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

”下列画家属于这一流派的是A.德拉克洛瓦B.凡·高C.列宾D.毕加索38.(26分)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二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

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

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三(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

(8分)(2)结合所学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

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

(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8分)39.(26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

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材料三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 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8分)(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12分)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38.(26分)(1)趋势:丞相职权趋于被分散、被限制,权力趋于被削弱。

(2分)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2分)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2分)在国际政治经济变迁的大背景下,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

(2分)(2)列举:王夫之:“循天下之公”;(2分)顾炎武:“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分)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2分)分析:这三位明末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谭嗣同等人为推动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运动,致力于新思想宣传,需要汲取历史资源。

(2分)(3)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一波三折,困难重重;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革命;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思想启蒙不够,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不拘泥现成答案。

)39.(26分)(1)工人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劳动和居住条件恶劣,并经常失业;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犯罪率高;工人滋生反叛情绪,工人运动兴起。

(6分,得出其中三点得满分)(2)特点:有《济贫法修正案》等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缺乏政府统盘考虑的保障制度(如养老金制度)。

(4分)原因:由于自由放任主义风靡,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主张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危机往往通过市场能自行解决。

(4分)(3)新变化: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给满分,但正反两方面影响中,任一方面的影响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