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6-集总参数法
当表面传热系数h或特征长度l未知时,无法确定Bi数的大 小,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先假设Bi﹤0.1成立;利用集总参数法求出h 或l;最后进行校核(这一点非常重要)。
若满足Bi﹤0.1,计算可靠; 若不满足Bi﹤0.1,应采用诺模图或其他方法重新计算。
(4)对于形状复杂的物体,采用BiV﹤0.1。
h (V A)
1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三、集总参数法
—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非稳态导热问题的研究方法。 —特征:忽略物体温度沿空间的变化(零维)。 —使用的前提条件: Bi﹤0.1
❖ 实际导热体:
❖ 很大,或几何尺寸l很小,或h极低 ❖ 导热热阻 l/ << 1/h对流换热热阻。
❖ 例如:小金属块炉内加热或空气中冷却;测温热电偶等。
2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t0
(1)建立数学模型
某一时刻物体内部具有 相同的温度t ;经d时间 后,温度变化dt。
热平衡方程:
hA(t
tf
)
cV
dt
d
(第三类边界条件)
假设:
一个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V,
表面面积A;密度、比热容c及 热导率为常数;
无内热源;初始温度为t0。 突然放入温度tf恒定的流体中冷却, 物体和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为常数。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三、 集总参数法
❖ 当Bi→0时,任意时刻物体内部的温度趋 于一致,可忽略温度沿空间的变化,
❖ 认为,在同一时刻物体内任意位置的温 度均处于同一温度下,好像该物体原来 连续的质量与热容量都汇总到一点上, 只有一个温度值那样。
集总热容系统—可忽略温度沿空间变化的物体 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2)以上计算公式针对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导出。 在其他边界情况下的非稳态导热,只要物体内部
导热热阻可以忽略即可用集总参数法分析; 但必须根据能量守恒重新建立导热微分方程式: 进入导热体的热量-离开导热体的热量 +内热源生成的热量=导热体热力学能的增量
9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几点说明
(3)利用集总参数法计算时,必须首先检验 Bi﹤0.1是否成立。
❖ 4-17(大平壁; c=/a ;求 =10℃时所需时间=? )
❖ 4-19(诺模图,二维乘积法,tm几何=59.9℃ ,tm曲面=58.9℃ ;
❖
集总参数法:t=58.2℃ )
短圆柱:体积 V=R2L ,表面积A=2RL+2 R2 。
11
exp(
hA
cV
)]
7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4)适用条件
Bi﹤0.1
Bi hl
厚度2 的无限大平壁
无限长圆柱体 球体
l
半厚 半径R 半径R
Bi
h / hR/ hR/
V/A
R/2 R/3
8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几点说明
(1)以上分析结果既适用于物体被冷却的情况, 也适用于物体被加热的情况。
分离变量积分
d
hA d
0
0 cV
ln hA 0 cV
t tf exp( hA )
0 t0 tf
cV
exp(BiV FoV )
BiV
h (V
A)
FoV
a
(V A)2
(下标“V”表示以V A作为特征长度)
4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温度变化规律:
随时间 呈指数函数规律变化,
量cV和物体表面的对
流换热条件hA。 5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计算公式的应用:
0
t tf t0 tf
exp( hA ) cV
exp(BiV FoV )
exp( ) c
(1)已知温度t,求时间; (2)已知时间,求温度t; (3)已知温度t和时间,求c或h。
6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BiV
例4-10、例4-11
换热面积
10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作业:
❖ 仔细阅读:
❖ 例 4-9 (钢球,l=R;求 时刻的温度t=?) ❖ 例4-10 (碎肉,长方体V/A;BiV﹤0.1;溶化温度t=0℃) ❖ 例4-11 (曲轴,形状更复杂V/A;求过余温度为时的时间=?)
❖ 习题:
开始温差大、温度变化快, 随后逐渐减弱。
=4c 稳态
(热平衡)
令
c
cV
hA
c称为时间常数。
当=c时,
e1 0.368 36.8% 0
时间常数反映物体对周围环境温 度变化响应的快慢。
c 越小,温度变化越快。
热电偶的时间常数越 小越好。这样热电偶越 能迅速地反映被测流体
的温度变化。
影响时间常数大小的 主要因素:物体的热容
假设满足Bi0.1的条件。 求解:
❖ 物体温度分布t = f ( );
❖ 换热量Q。
3
第四章 / 第三节 非稳态导热
引入过余温度 = t – tf
cV d hA
hA hV AΒιβλιοθήκη cV A c V 2d 初条: 0, t0 t f 0
h (V
A)
(V
a
A) 2
BiV FoV
(2)求解温度分布t = f ( )
(3)换热量的计算
❖ 瞬时热流量【W】
hA(t
tf
)
hA
hA0
exp(
hA
cV
)
cV
d d
hA0
exp(
hA
cV
)
❖ 在0~时间间隔内交换的总热量Q【J】
Q
d
0
hAd
0
hA0
0
exp(
hA
cV
)d
ρcV0[1 exp(
hA
cV
)]
Q
cV
(t0
t)
cV
(0
)
cV0
(1
0
)
cV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