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20年考研经验及辅导班推荐从去年三月末,到今年四月初,我终于走完考研这条路。
回顾前路,自觉是满意的。
写出这一年的经历,也算个小回顾。
英语一
单词:我一开始抄写红宝书单词,但是觉得效率太低了,开始在扇贝单词上每天打卡100个单词,当时和同学互相监督对方打卡背单词。
真题:考研英语吃透真题就好了,就我自己来说,不是按一套一套的模式来做题,而是分模块,完型选择单做、四篇阅读一起做、翻译单独做。
我记得我是花下午两三个小时集中做四篇阅读,做完了再看答案进行改正。
完型的分数不高,翻译的难度太难,可以适当放弃一些难题,没必要过于纠结。
作文方面真的要尽早看,好好准备。
如果英语基础还可以的话,不建议看太多的网课,直接做好吃透真题就足够了。
如果觉得英语比较难的话,可以考虑新祥旭考研,老师带着学习会轻松很多。
政治这门考试的特点是,想考高分很难,而极低分也不太可能,但是如果过不了国家线,那总分再高、专业课分数再高也没用,文学类的公共课国家线是55分,政治想取得55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政治的复习上也要花心思。
政治的命题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简答题,各占50分。
选择题是政治复习的重中之重,我选用的教材是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前前后后一共做了三遍,印象比较深刻,后期在考前又做了好几遍《肖秀荣四套卷》和《肖秀荣八套卷》以及其他老师的考前模拟题,我认为在运用中学习是最有效率的,相比去死记硬背选择题知识点,不如采用题海战术,大量做题,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同时还能增加题感。
还有一本很重要的书是肖秀荣老师的《命题人讲真题》,真题是我们最好的模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摸清命题人的命题方式。
至于大题,大家的平均得分一般是25-30分,所以在大题的复习上,我只做了肖四肖八的大题,看了历年真题的大题和徐涛老师的一本预测题,在考前将肖四肖八的大题背熟,在考场上才能得心应手。
专业课参考书目: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彦坤、朱承平、熊焰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或游国恩主编,四册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六册本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他拓展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语言类考研其实没有固定的参考书目,重要的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看原著和一些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再以本科学校的教程作为辅助既可。
一定要随口就能举出一些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所以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文学观点和看法,学会提炼知识点,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考试的时间很宝贵,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提炼出自己的所学,这要求平时一定要扎实,切忌急于求成。
因为我的专业课是学姐手把手的教学,所以这两门我放到一起来说吧。
第一轮,暑假之前。
看学姐给我列的参考书目,课本上引的诗词、原文要重点注意,比如,我当时把唐宋时期提到的诗歌都找到赏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同时,看完理出大致框架,重要章节点。
如果时间宽裕建议看经典著作,尤其是考武大这种名校一定要多看著作,如果时间紧张建议先看课本,单独成章的著作要
熟悉,我前期每天会有两个小时看作品,不过后期时间紧张就没有看了,但这对我后来答题有很多帮助。
文学理论重要的是吃透课本,逻辑性,知道每一章的观点和立足点,有自己的逻辑框架。
第二轮,暑假。
整理一轮的笔记,根据真题把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形式。
以名词解释为例,分为时间、地点、人物、代表作品、主要内容、思想主旨、艺术特征、发展阶段、影响和评价等多方面,尽量全面的整理,以使答题时不失分。
名词解释考察的内容很全面,包括文人、文学流派、文学体裁、文学作品、文人群体、文学事件和代表性评论等。
简答和论述整理思路类似,简答多可以从书本直接获得,论述则需要自己的组织能力。
简答: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院校真题猜测考点,流派特征、影响、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对比等。
论述可能有热点问题,思路与简答一致,例子列举,加入一些经典诗句,或者原文,会是加分点,可以根据真题针对性地看论文建议自己整理笔记,这样背诵会比较快,也不大会忘,如果考试范围比较大,重点突出,可以直接背学长学姐笔记。
第三轮,开学之后到考前,主要就是背诵和做模拟练习。
文学史:文学史比较好背,主要是分阶段记作品,多复习。
文学理论:第一遍背会很慢,且忘得很快,要理解每一句话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作者的用意,尽量语言准确,尤其是专有名词,可以以讲课的方式自己讲给自己听。
背完第一遍之后,复习时可以只回忆每一个大问题的几个点,接下来的阐释自己基本上就可以说出来了。
心中要有一个整体计划,比如哪个时间段应该完成什么任务。
可依据老师的意见,结合自身情况计划阶段性任务。
具体到每一天认真去执行,并且记录今天完成了哪些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重难点等,第二天复习之前,先看看昨天哪些任务没有完成好,哪些错误不要再犯等等。
将每天的复习情况都记录在案,这样能够监督自己去执行计划,也方便查看忘记的重点知识,能帮助强化记忆。
罗嗦了这么多,并不希望大家完全按照这样来。
考研这条路越往后越辛苦,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就不要走,而走了就请走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