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绿地中心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山城融合
设计力求云山珠水的景观特质在 建筑中的体现“山、水、白云” •山:裙房形态的体现 •水:塔楼肌理模拟珠江之水的波 纹 •白云:玻璃的渐变,反射白云之 美 •超高层底部呈现山体状群房设计 •超高层上半部逐渐减弱建筑轮廓, 实现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效果。 •考虑到地质不稳定的因素200m 的超高层的设计以轻质钢结构加 玻璃幕墙为主。 •考虑引用旧白云机场的登机平台、 廊桥等建筑风格融入底部部分群 房的建筑设计,延续记忆继承历 史。
构思
构思从整体、宏观角度入手,根据 白云新城整体控详规要求,充分结合基 地西侧和北侧的城市绿化带以及东侧的 中心绿地,采用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等 措施,使建筑物全方位地与基地周边融 为一体。建筑的高层体量与裙房的布置 形态,贴面处理以及各种交通组织均符 合控详规的指导原则,并与控详规预留 的天桥步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旧白云机场5号候机坪 × 白云山自然资源 × 蓝天、白云在超高层立面 上的表现
要素:
自然资源 •白云山(都市的绿肺(蓄水,净 化空气) 建筑 200m超高层 地质 •石灰岩,可溶性岩石 •下面埋有10m~100m不等深度的 大溶洞 历史人文 •旧机场遗址(广州市民记忆的场 所)
内侧-挑空+小型体量
从内部广场绿地一直延伸绿化
超高层的上层部分能够眺望到白云山 的整体景观,拥有丰富的山景资源,
设计考虑人在驾驶与行走时的速度 不同,所认知的体量大小也不同。 外侧处理尺度相对放大,内侧处理 尺度相对缩小。外侧以大尺度的体 块为主要表现方式,内侧则突出立 面细部的表现。
・通过内部绿地一直延伸绿化至立面外墙及屋面的景观。
绿 概
地 念
集 设
团 计
广 方
州
绿 案
地
中
心
项
目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BAIYUN, GUANGZHOU PROJECT
高层塔楼的主要设
计构思:
该方案以极简的体型 与变化丰富的建筑裙 房形成强烈对比,强 化了超高层塔楼的地 标性和商业裙房的生 活感。 极简的立面处理使细 部精美和高品质的外 立面成为可能。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视觉效果
设计特点
视觉效果特点:
设计以人为本,考虑到人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的运动状态下所看 到物体的不同效果。强调体量与细部对比强烈的设计方法。
特点1 山景视线
特点2 动静视线与尺度感的控制
特点3 立体的景观绿化构想
阶梯式结构
与绿化融合的开放式餐厅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景观设计概念
与山体呼应的景观地形
能够反射自然的水面,平整、净彻
不同材质共同拼贴的景观场地
简洁、平整、纯粹的景观构成
KEY WORDS
•山地的连绵 •自然的拼贴 •镜面的水景 •景观在建筑立面上的回应
犹如镜面的水景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配合白云山最纯粹的自然环境,将自然景观过度至 场地内的人造景观,通过静溢、流畅简洁的景观要 素烘托一个配合建筑的高品质景观场所。在色彩上 强调整体性,在造型上呼应建筑的现代感,在理念 上与建筑设计的概念相辅相成。
武汉
上海
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
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型城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最悠久的对 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隔海与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相望,是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是继上海,北京之后 的中国第三大城市。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图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机动车分析
动线分析
机动车交通组织
在基地东侧规划支路北段基地内侧
机动车出入口
设港湾式出租车候车区,既不影响白云 新城内部各地块的交通连接又解决了基 地内大型商业办公设施的交通需求。候 车区拟采用景观车站设计手法,结合树 木、花草、铺地与建筑小品使车站成为 整洁、清新、安全的场所。 上位规划中基地周边的规划支路具 有承载白云新城各地块开发总量的交通 蓄车能力,按上位规划要求本规划设计 在基地的东侧与南侧规划支路各设一处 机动车出入口,不在交通干线道路侧设
下层广场照射范围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周边环境分析
现状条件分析
周边环境
目前,原机场跑道区域内的规划道路大部分已经建成。跑道南面部分区域开始动工,已有万达、希尔顿、沃尔玛等商家入住。 基地北临80m宽的横四路(齐乐路),西临城市公园及86.6m宽的云城西路,东侧为大片的公寓住宅区,向东约1公里处则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白云山 (山体宽,由30多座山峰组成,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 )。其北侧有已开通的地铁2号线地上及地下出口以及远期规划的地铁14 号线。本地块的主要功能设定为办公楼、商业设施、休闲广场、文化娱乐等,其内拟设出租车等候区一处以满足日后使用需求。 根据控规和祥规文件,群房的设计标高控制为约14.6m,超高层为200m。东部山区的景观资源将成为建筑内部景观视线的重要要素。
总平面规划
总平面规划
规划
规划着力创建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 建筑群体和城市广场空间,使之既与周 围环境有机融合,又有鲜明个体形象; 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和文化内涵,力求在满足各项规划 条件的基地上,创造出同时适宜城市轮 廓线且配合周边眺望白云山的视觉走廊, 以及领导未来生活、文化和时尚的地标 性场所及建筑。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整体环境现状分析 设计理念
设计特点
景观设计概念 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结合 总平面规划 动线分析 建筑图集 各项面积表 经济技术指标
07
08 09 10
整体环境现状分析
地理位置
现状条件分析
广州的地理位置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旧称省城。地处中
车库入口
车库入口 夜间搬入用区域
出 租 车 候 车 区
机动车出入口
机动车出入口,同时基地内环路还具有 一定蓄车能力。
夜间搬入用区域
车库入口
机动车出入口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人流分析
动线分析
人流组织
地铁入口 地铁入口
地下 广场
地下 广场
本地块的主要人行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连接本地块与白云新城其 他各地块以及与地铁2号线站体通道的人行动线,其二是基地内各功能 区间的人行动线。本规划着重将基地中央部分的地下1层、地下夹层以 及2层沿南北向设置主要人行动线并配以宽敞的通路,在2层,将人行天 桥与建筑物的主通道结合为一体,并在基地的北端、东南端、西南端以 及中央部分设置开敞的下沉式广场以及抽空中庭以将地下及地上各层的 人流连接为一立体的人行网络。
基地
基地规划示意图
基地周边环境照片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设计条件
现状条件分析
设计要求
总用地面积 计容建筑面积 容积率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m 绿地面积 绿地率 用地性质: 停车位: 39780平方米 ≦200,100平方米 ≦5.03 ≦17,901平方米 ≦45% ≦200M ≥15912平方米 ≥ 40% 办公、商业、酒店 办公0.7辆/百平米 商业0.6辆/百平米
广清高速
机场路广佛高速基地源自基地通往佛山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10
‹#›
周边地域用途分析
现状条件分析
基地
基地属于C2商业金融用地 外包G12街头绿地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广域建筑体量分析
标志性建筑照射范围 建筑体量与周边的关系
①200m高的超高层塔楼将会成为白云新城的标志性 建筑,地标效果也会给周围带来人流、商业的聚集效 应。 ②连接地铁的大型下沉广场以城市公园的尺度设计, 该广场与北侧城市绿化带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形成了 建筑物与城市道路之间良好的缓冲带。同时可为城市 的商业办公提供具有丰富环境和时尚气息的休闲空间。 ③群房底层向内收缩局部架空,丰富了建筑体量变化 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空间的一个延伸。
长沙 贵阳
南昌
杭州
南宁
广州 澳门
香港
台北
海口
23.16°N
113.26°E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广域分析
项目概况
现状条件分析
本项目(绿地白云新城地块)位于白云新城的商业中心区域(旧白云机场跑道区域)。白云新城位于广州市西北部,白云区的南部,紧靠中心城区,是 新机场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的门户地区。2003年机场搬迁后,白云新城的发展定位调整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区区级中心,现代生化生态型商贸文 化中心。”区域以商贸区开发建设为主,大量增加公共设施以及绿地比重,相对减少了居住用地比例,主要功能包括省、市级会议、文化等大型公共设 施,地区性的商业零售、文化体育、商贸服务、办公等综合性公共设施。 本项目占地总面积约为39,780㎡,其中包含高200m的超高层建筑的设计。
水与绿的交融
‹#›
景观设计概念
参考意向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
景观设计概念
参考意向
绿地广州白云新城超高层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