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认知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熟悉常见水生生物种类及典型特征2.了解水生生物的鉴别和分类方法3.了解常见水生生物分布特点与分类地位4.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与形态的影响二、实习地点从陕西省新民良种场至黄河滩路途三、实习时间5月3号至5月9号四、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内容主要是从陕西省新民良种场至黄河滩路途中采集大型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并且对其进行观察其典型特征,鉴别和分类。
五、主要收集的水生植物(一)挺水植物1.狭叶香蒲狭叶香蒲俗称水烛、蒲草。
香蒲科、香蒲属。
典型特征:多年生挺水植物。
直立茎圆形,叶行,负面平背面稍呈弧形,呈“D”型。
叶基部呈鞘状。
花序肉穗状,宛如柱状,比较典型。
广泛分布,生长于水边湿地或池沼、河溪的浅水中。
2. 藨草藨草莎草科、藨草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三棱形,实心,叶杆生。
花序假侧生,花柱基部膨大,苞片似杆的延长。
花序具辐射枝。
小穗单生活丛生与辐射顶端稍凹,具短尖头。
喜生于潮湿多水之地,常于沟边塘边、山谷溪畔或沼泽地,喜水湿,怕干旱,耐阴。
3.荆三棱荆三棱:莎草科、瀌草属。
多年生挺水植物。
花序顶生,伞状或头状,花序下面有禾叶状苞片。
具地下块茎,呈匍匐状,顶端生有球状块茎。
秆有节,有秆生叶。
栖息于水边湿地或浅水中。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是极其难根除的农田杂草。
4.水芹水芹俗称水英、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
伞形科、水芹菜属。
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
茎直立,中空具槽,茎基匍匐,节上生有须根,中空,具纵棱。
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常相连。
水芹植物上叶全同形。
植株高30-80cm。
复伞形花序。
生于浅水处、水沟旁或水边湿地,或栽培于水田中。
是冬5.水蓼春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水蓼俗称辣蓼草、辣蓼、蓼子草、红辣蓼.蓼科、蓼属。
多年生草本。
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
茎红紫色,根紫色。
叶互生,托叶鞘状。
叶片披针形,挺出水面,顶端渐尖。
叶片上具紫色“心”状斑纹。
主要分布于浅水处或近岸水边。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二)沉水植物1.菹草菹草俗称虾藻、虾草、麦黄草。
眼子菜科,眼子菜属。
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
只有沉水叶,五叶柄。
托叶鞘和叶柄分离,抱于节上,又似腋生,叶片宽带形,无柄,先端钝圆,基部约1mm与托叶合生,但不形成叶鞘,叶缘多少呈浅波状,具疏或稍密的细锯齿。
茎稍扁,多分枝,近基部常匍匐地面,于节处生出疏或稍密的须根。
穗状花序顶生。
常生于池塘、湖泊、溪流中,静水池塘或沟渠较多。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为世界广布种。
(三)漂浮植物1.浮萍浮萍俗称青萍、小浮萍、田萍、浮萍草。
浮萍科、浮萍属。
浮水小草本。
叶状体微小,对称,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两面均为绿色,具1条毛状根,全线,具不明显的3脉纹。
叶状体背面一侧具囊。
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
常生长在池塘、稻田和水沟的水面上。
为世界广布种。
2.紫萍紫萍俗称水萍、紫背浮萍。
浮萍科、紫萍属。
多年生漂浮植物。
漂浮水面。
叶状体倒卵状圆形,具数条根,叶背面紫色,腹面绿色。
根丝状,10条左右,先端有根套。
花单性。
果实圆形,有翅缘。
常以侧芽繁殖,产生新个体。
分布于池塘、水稻和水沟处常见。
广布与世界各地。
3.无根萍无根萍俗称卵萍、芜萍、微萍、水蚤萍、仁丹藻。
浮萍科,无根萍属。
叶状体椭圆形或卵形,一段近截平,一段钝尖,细小如沙。
选段凹入处分-裂产生新的芽体,芽体和母体叠在一起。
多分布于静水小池中,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全球性种类。
(三)浮游动物1.枝角类枝角类俗称红虫,又简称“溞类”,水溞。
属无脊椎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身体短小,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
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
头部具一个大复眼。
第二触角强大为双肢型。
后腹部结构功能复杂,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大多生活与淡水中,仅有少数产于海洋。
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水体浮游动物的主要组分。
2.桡足类桡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为小型甲壳动物,营浮游与寄生活。
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
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
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
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
雌性腹部常带卵囊。
变-态发育。
主要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
3.草履虫草履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草履虫属。
体呈倒置草履形,断面圆或椭圆形。
体大。
有十分发达的斜凹的口沟,胞口明显。
胞咽内具有2片纵长的波动膜。
体纤毛分布全身。
表膜外质中汉呈放射排列的刺丝泡,身体前后各一个伸缩泡,含辐射管。
大核一个,卵形至肾形。
主要分布在中污性和多污性水中或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
(三)底栖动物1.摇蚊幼虫摇蚊幼虫属双翅目、摇蚊科。
其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由头壳和12个体节组成,前3个体节为胸节,后9个体节为腹节。
体色淡,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而身体呈血红色。
初孵的摇蚊幼虫具趋光性,浮游生活后,随着幼虫转入底栖,幼虫由趋光性改为背光性。
身体为小型柔软。
呈圆柱形、细长。
触角细,基节膨大,前足特别长。
几乎遍及所有的淡水。
2.小划蝽小划蝽俗称小风船虫。
属有翅亚纲、半翅目、划蝽科。
虫体长也6mm左右,黄色,复眼黑色,前胸背部具黑色横纹7条以上。
分布广泛,常出现在鱼苗培育池中,是鱼苗培育的敌害。
3.圆田螺属圆田螺俗称螺蛳、田螺、田嬴、香螺。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栉鳃目,田螺科,圆田螺属。
腹足类软体动物。
中型个体,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
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
壳顶尖。
缝合线较深。
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
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
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
分布在淡水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沟渠、稻田、池塘内。
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国外分布在朝鲜、北美等。
4.萝卜螺属萝卜螺属腹足纲、肺螺亚纲、基眼目、椎实螺科。
贝壳薄,稍透明,右旋,部短小而尖锐,体螺层极其膨大。
壳口大,内唇宽,贴附于体螺层上,轴缘略扭曲。
脐孔缝状。
多分布于淡水湖泊和池塘中。
(四)浮游植物1.刚毛藻属刚毛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刚毛藻目、刚毛藻属。
为具有丰富分支的丝状体,具顶端和基部的分化。
分支互生或对生。
细胞圆柱形,直而长。
多数种类壁厚,分层。
具有多个周生的盘状色素体和多个蛋白核。
基部有假根以固着。
分布极广,海水、淡水、流水、静水等各种水体均有分布。
2.基枝藻属基枝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刚毛藻目、刚毛藻属。
丝状体较粗,以近方形细胞组成的匍匐枝或仅以直立枝基部末端形成的假根状突起,着生于淡水龟的背甲上或水中的其他物体上。
分支少,多从直立枝基部发出。
直立枝基部细胞圆柱形,极长。
细胞壁厚且分层。
色素体网状,周生。
多生长在江河、湖泊、塘堰及溪流边的岩石或水泥柱等含钙质较多的物体上。
五、实习总结通过水生生物的实习,我认识了许多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典型形态特征。
学会了这些水生生物的分类地位及其鉴定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也多问题。
首先通过实地采取鉴定,发现很多水生生物与书本上有很大的出入,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各地的生物稍有不同的特征,但是典型特征上没有大的出入。
其次有很多植物样子比较相似,通过检索表对比才可以分辨出,不能看到一个特点就说出是什么,需要严谨的态度。
例如:藨草和荆三棱,样子基本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藨草小穗生于辐射枝顶端,而荆三棱是花序侧生。
不仔细区分很容易搞错。
同时我也发现很多水生动植物,我们那也存在,但是我们的叫法俗称和别的地方,甚至书本都有不同。
可以发现,水生生物的分类鉴别还需要努力更科学、更具体。
本次实习收获很多,学习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学习了很多植物中机构的称呼,像叶互生什么的,彻底明白了。
看来自己的知识量还是不够。
采集的很多生物都不认识,以后需要用心观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