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一)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英吉利海峡、巴黎(0o东侧)、伊比利亚半岛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西非、几内亚湾等。

30o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摩尔曼斯克(30o东侧)、莫斯科(30o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海峡东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海岸等。

60oE :穿过亚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90oE :穿过亚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恒河河口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100oE :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110o E:包头、晋陕交界、华山、巫峡、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120oE: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漠河西侧、大兴安岭(东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上海(东侧)、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o E: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大分水岭、澳大利亚东侧(堪培拉、悉尼)等。

180o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吻合,穿过太平洋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斐济、新西兰以东等。

150oW: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120oW :穿过北美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西海岸(洛杉矶)90oW :穿过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60oW :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有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二)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 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⑵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地球上的水1.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⑵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大类。

1)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它使陆地水得到补充,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水循环的意义。

1)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2)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3)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2•水平衡原理。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各区域的水平衡方程式:外流区域:P0 =E0 +R0内流区域:P0 =E0海洋:P0 =E0 -R0全球:P0 =E0 (用P0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E0代表蒸发量,R0代表径流量)3.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的盐度。

1千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海水的盐度。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0%。

,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

3)影响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因素。

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表层盐度最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洋流。

暖流的海水盐度较高,寒流的海水盐度较低;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2)海水的温度。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和变化规律:1)太阳辐射的影响,同一海区的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海区水温随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2)受洋流的影响,暖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低。

3)受深度的影响,同一海区水温因深度的改变而变化。

一般 1 000米以上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很小。

(3)洋流。

1)洋流。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叫海流。

2)洋流的成因。

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是稳定的定向风,其次是海水密度的差异及海水的补偿作用等。

此外,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等,都能改变洋流的方向。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区位农业发展1. 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

结论:纬度高一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 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 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 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一形和土壤条件。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湖泊的分布一、东亚: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2、东部河流短小;二、东南亚: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三、南亚: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四、中亚: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一一北冰洋水系;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五、西亚和北非: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一)地壳和地壳变动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人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 地壳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1) 地壳。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不均,其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

2) 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

地幔为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幔又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

上地幔比较复杂,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圈),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发源地之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 地核。

从古登堡面至地球的核心是地核。

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地下2 900千米〜5 000千米深处为外核。

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5 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内核的物质为固态。

据推测,地核的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2.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1) 地壳的化学组成。

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约占四分之一强。

(2) 地壳的结构。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铝层,下层叫硅镁层。

硅铝层的成分主要是硅、铝,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花岗岩极为相似,所以又叫花岗岩层。

硅镁层中的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玄武岩相似,所以又叫玄武岩层。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普遍存在。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3) 矿物。

地壳中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4)岩石。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做岩石。

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二)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气旋与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经常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气旋:是对应于气压场中的低压中心而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

反气旋:是对应于气压场中的高压中心而出现的大规模的气流运动。

3)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流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

①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