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全生产文明执法行为规范
第一条为推动全省安全生产文明执法.树立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全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执法监察机构及其执法监察人员,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遵守本规范。
第三条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察,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实施;坚持执法监察与服务相结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第四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必须经过政府或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持证上岗;不得使用不具备执法资格人员从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
第五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实施行政执法时,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并主动出示证件。
第六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要仪表端装、衣着整洁,用语文明规范、表达准确。
第七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参与和职权有关的各种经营性活动;
(二)不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从事经营性活动提
供便利条件;
(三)不准以任何形式从事安全生产评价及其他中介活动,或收取中介机构提供的钱物;
(四)不准在生产经营单位入股“分红”或提供有偿技术咨询服务。
(五)不得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向监管服务组织及个人借款、借物、赊帐、推销产品、报销费用或者要求其提供其他服务;
(六)行政执法活动除涉及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明确规定不公开的外,一律公开。
第八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实施;
(二)依照法定时限和要求实施;
(三)不准以任何理由接受行政相对人的现金、有价证劵、支付凭证和礼品;
(四)不准向行政相对人集资、摊派、拉赞助、推销产品、索要钱物、接受馈赠;
(五)不准到被监管监察单位报销应由本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费用;
(六)不准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私自处理、留置罚没财产;
(七)不准滥施行政处罚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
(八)不弄虚作假,隐瞒、包庇、纵容违法行为或者为违法行为人开脱、说情;
(九)不准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或对监管监察对象故意刁难和打击报复;
(十)严禁行政执法人员酒后执法。
第九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接待行政相对人时,应当热情主动,态度庄重、和蔼,不摆架子,不盛气凌人;解答问题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第十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应当使用国家安监总局统一编制的行政执法文书。
手工填写的行政执法文书应当使用签字笔或者钢笔填写,字迹清晰、规范,书面整洁。
第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公示行政执法机构及执法监察人员信息,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措施、执法结果等情况,并主动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应享有权利。
第十二条行政处罚中的罚款应当执行国务院关于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的规定。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不能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第十三条执法监察机构对重大案件实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第十四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机构和执法监察人员应当贯彻处罚与教育、管理与服务、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善于引导、示范、教育,避免矛盾激化。
第十五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在对方情绪激动或者有过激言行时,应当冷静处理;在受到轻微的攻击或推搡时,应当予以警告,但不能进行回击;遇到阻挠、挑衅时,应当保持克制,及时上报,理智处理。
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应当沉着应对,及时报警,注意自身安全。
第十六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照《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河南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安全监管部门使用不具备资格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给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按照国家规定和《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