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手指搓.(cuō)捻着花叶,抚.(fú)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zhàn)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B.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jué),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然而刹.(shà)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yàn)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D.凹.(āo)陷的脸颊.(x iá)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qí qū)、平庸,甚至粗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我想起幽远..,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的车铃夜的斓语..的狂风……..,原野上怪诞B.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C.不要轻觑..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之中,....,埋没于蓬蒿荆棘....,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B.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C.“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毛骨悚...然.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性因素。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
D.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B.不说谎包含两种含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
C.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6.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
这是第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施耐庵,明末清初(朝代)人。
B.“铭”“说”“记”“表”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其中“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谦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7~10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选文中横线上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B.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埋头苦干舍身求法C.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拼命硬干舍身求法D.为民请命埋头苦干舍身求法拼命硬干8.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一些群众忧国忧民,表现出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安。
B.一部分人在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实际上是为了混淆是非,掩盖国民党当局的罪责。
C.那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团结精神正迅速解体,因而有识之士发出了感慨。
D.国民党上层官僚无心抵抗,以此论调掩盖自身罪责。
9.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两段首先提出敌方的论点,然后列举三个论据,竖起批驳的靶子。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一句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的“一味”写出反动派愚昧之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D.末段“地底下”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10.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词精准,说理生动B.犀利如刀,热情似火C.逻辑清晰,严谨周密。
D.爱憎分明,准确蕴藉。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出师表》,完成11-14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2.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赏罚褒贬,应考虑不同和相同。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因为国家大事寄信给我。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禁不住(先帝)对我授恩、感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C.悉以咨之.已而之.细柳军D.每与.臣论此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四、(6分,每小题3分)阅读《过零丁洋》,完成15-16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对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