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春元代·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①楼阁帘栊②,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阑干:即栏杆。
②帘栊(lóng):窗户上的帘子。
栊,窗户。
1.本诗画线句通过描写、__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渲染了春天__________的氛围。
2.请结合结尾两句“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的内容,体会这首小令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1.春山暖日(或和风杨柳皆可)生机盎然(风和日丽或和煦明媚等)2.示例1: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这两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示例2:这两句描绘了美丽的春日图景: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鸣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抒发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
示例3:黄莺啼鸣,春燕飞舞;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这两句通过描写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丽春光中的喜悦之情。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卷起帘拢,凭栏远望。
院中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
如一、二两空可直接提取“春山暖日和风”中的“春山”和“暖日”作为答案,当然也可提取“风”“杨柳”。
三空,这几句为我们清晰描绘了一幅远山绿林,明媚暖阳,春风和煦,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画面。
所以可填“生机盎然”等词。
2.体会这首小令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要求结合结尾两句“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的内容分析。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院外黄莺啼啭,燕子飞舞,小桥流水旁花瓣飞落。
这结尾两句,词人的目光又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氛围。
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至此,作品的意境更显得和谐,更显得意趣盎然了。
由此抒发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2.古诗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答案】①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③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解析】【详解】要求学生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回答问题。
①《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③《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分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②鸡栖③半掩扉。
桑柘④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人们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表达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②豚栅:猪栏。
③鸡栖:鸡窝。
④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农人因何而“醉”。
【答案】1.示例:春天,鹅湖山下稻粱肥硕,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闭上眼,似乎可以闻到稻花香。
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2.①因农村生活的美景而醉;②因民风淳朴而醉;③为开怀畅饮而醉;④为丰收在望,生活富足而醉;⑤为来年期盼而醉。
【解析】1.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要抓住“鹅湖”“山”“稻粱肥”“豚栅”“鸡栖”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农村的田园风光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答。
诗歌中的“醉”既有酒多之醉,更有心情高兴而陶醉。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村人怎能不“醉”。
“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诗歌的最后两句叙写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
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据此可概括作答。
4.古诗词阅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的开篇为读者想象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B.“路长日暮”用来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C.词末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飞向九万里的高空。
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艘蓬草一样轻的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神山。
D.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人所用,加之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答案】1.想象了天、云、雾、星河等景物,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2.D【解析】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2.A错误,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错误,“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C错误,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5.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字的古诗词。
(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答案】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
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解析】1.考查诗人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的方法。
读懂词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2.AD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
“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时”与“千里共婵娟”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之情。
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