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2014-5-13
14
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的特征,能以品种、 规格、质量或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如, 钢材、大米)
3. 划分意义
(1)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 (2)物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
2014-5-13
15
(四)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依照物能否分割,以及分割是否损害其 用途及价值的特点 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并且不因分割而损 害其用途及价值的物。 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质不能分割, 或者分割将损害其用途及价值的物
1、有主物,是指所有人明确的物。
2、无主物,是指没有所有人的物。
3、区分有主物与无主物的意义
(1)对于无主物,当事人可以依法以自己单 方意志取得;对于有主物,不能依单方意 志取得所有权。 (2)确定无主物的归属。
(六)单一物、合成物和聚合物
• 1. 划分依据 • 物是由一个还是多个独立物构成 • 2. 单一物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物 • 合成物 由数个单一物构成的物 • (各个组成物质间可以独立为物) • 如,钻石戒指、房屋 • 聚合物 由多数物集合而成,但各部分仍保 • 持独立性的物 (如,图书馆)
• (2)所有权转移——交付为标志

(借款合同转移的是所有权还是使
用权)

(3)货币不发生返还请求权与占有 恢复诉权,仅能基于合同关系、不当得 利或者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请求。
第三节
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是指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权
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
2014-5-13
29
• 1. 概念 • 有价证券,是指设定并标明持券人有取 得一定财产权并能流通的一种书面凭证。 • 2. 特征 • (1)与上面记载的权利不可分离 • 权利证券化(权利人丢失证券?) • (2)债务人特定 • (3)单方义务 • (4)流通性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民事法律关系 客体的概念、特征;明确物的概念及 特征,掌握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的分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 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2014-5-13
1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权利客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通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 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特征:利益性+客观性
32
第四节 智力成果
一、智力成果的概念
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品,是指人们通
过创造性劳动创造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
的成果。
2014-5-13
33
二、智力成果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 作品 (二) 发明 (三) 实用新型
(四) 外观设计 (五) 科学发现 (六) 商标
第七章
2014-5-13
34
第五节
一、行为
(一)动产与不动产
以物是否能移动并且移动是否损害其价
值为标准,可将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1. 动产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 的物。
2014-5-13 8
2. 不动产 (1) 土地 (2) 地上定着物
定着物是指持续密切依附于土地,不易 移动,按交易惯例非为土地的构成部分,而 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物。
2. 非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
2014-5-13
12
(1) 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水面等自然资源。 (2) 军用武器、弹药、毒品、麻醉药品等。 (3) 黄金 (4) 文物 (5) 黄色淫秽的书刊、磁带、录像带等,国 家禁止这类物品的流通转让。
2014-5-13
13
(三) 特定物与种类物 根据物是否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者是否被 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 特定物是指自身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者 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不能以其他物代替 的物。 (如,鲁迅手稿、指定的汽车)
2014-5-13
24
(三) 孳息的法律意义 孳息的法律意义在于确定孳息收取权。 在孳息的收取权问题上有原物主义和生产 主义之分。原物主义即原物所有人收取孳息, 生产主义即由产生孳息的加工人收取孳息。 在我国法律实务中,如法律未明确规定或 当事人未特别约定,孳息收取权由原物人享有。
第七章
2014-5-13
2014-5-13
2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民事权利的客体为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 益,其范围包括:
(1) 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 行为。债权是请求特定人为一定给付的行 为,这种行为通常体现财产利益,所以, 债务人的作为和不作为是债权的客体。
2014-5-13
3
(3) 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是对智力成果享 有的权利,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的客 体。
25
• 1.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果树上已成熟的果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宰牛时取下的牛黄
2.下列属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的是( ) A C 母鸡与其所下的蛋 空调放出的冷气 B鸡蛋孵出的小鸡 D山羊身上的羊毛
2014-5-13
26
• 六、货币
• 1.概念 • 货币,是用作商品交换支付手段的一般等 价物。 • 2.性质——种类物 • 3. 特殊性 • (1)所有权归属 • 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货币的 占有人视为货币所有人。 • (存入银行的钱所有权归谁?)
四、从物
从物是相对于主物而言的。
在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
两个独立的物中,起主要效用的为主物。
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
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物是从物。
2014-5-13
21
从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从物之使
用目的须具有永久性。 (2) 从物与主物同属
于一人。 (3) 从物须具有独立性,不为主物 的部分。(4) 须交易上视为从物。 从物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在法律没有
• 3. 分类 • ( 1) • 财产权利性质不同 • • • • (2)转移方式不同 •
代表一定物权(提单)
代表一定股份权利(股票)
代表一定债权(债券、汇票) 记名(支票) 不记名(国库券) 指示(第一个权利人)

4.有价证券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 票据 (二) 债券
(三) 股票
(四) 提单
2014-5-13
其他客体
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之一。
2014-5-13
35
二、权利
权利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条件是:
(1) 必须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通常不可成 为民事权利的客体。 (2) 必须是可转让的财产权利,不可转让的 财产权利不可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
(3) 必须是法律规定可成为民事权利客利的 权利。
2014-5-13
(4) 有价证券。 (5) 权利。
(6) 非物质利益。
2014-5-13
4
第二节

一、物的概念与特征
民法上的物,作为民事权利客体之一,是
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
2014-5-13
5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 物存在于人身之外 (二) 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三) 物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 (四) 物以有体物为限
相反规定或当事人没相反约定时,及于主物
之效力同样及于从物。
2014-5-13
22
五、孳息
孳息是指因物或权益而生的收益。孳
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孳息的对
称是原物。
2014-5-13
23
(一) 天然孳息 天然孳息是指依照物的自然性质而产生 的收益物,又称直接孳息。
(二) 法定孳息
法定孳息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产生的收益 物,又称间接孳息。法定孳息必须因他人使 用而发生。
第七章
2014-5-13
6
二、物的意义
• 1.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重要的客体 • 如,所有权客体 • 2. 有时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 • 如,我国土地不能成为个人所有权客 体;禁止流通物不能成为交易客体;消耗 物不能成为租赁、借用的客体。 • 3. 程序法上的意义 • 如,不动产的管辖
三、物的分类
定着物成为不动产须具备两个条件:一 是继续附着于土地,使其移动会损害价值或 功能;二是具有独立的经济目的,以致不被 认为是土地的一部分。
第七章
2014-5-13
9
• 3. 划分意义 • (1)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 • 不动产——登记 • 动 产——交付 • (2)物权类型不同 • 质押权——动产 • 土地承包权——不动产 • (3)诉讼管辖不同
(二) 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根据物的流通性,物可以分为流通物和限 制流通物,又称融通物和限制融通物。 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民事主体之间依法定 程序自由流转的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其流转给予一定 程度的限制或者禁止自由流转的物。
第七章
2014-5-13
11
限制流通物主要有: 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
36
三、非物质利益
非物质利益又称人身非物质利益或精神 利益,是物质利益或财产利益的对称。 非物质利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
点是其不可转让性和不可转移性,除非法律
有明确的规定。
2014-5-13
37
第七章
2014-5-13
16
(五)消耗物和非消耗物
• • • • • • 消耗物 经一次使用就归于消灭或改 变原有形态和性质的物。 (如,粮油) 非消耗物 可长期多次使用,并不会改 变性质形态的物。 (如,房屋、机器、牛马)
(六)有主物和无主物
以物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所有人为标准,可
将物分为有主物与无主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