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在课前的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就是在全球,还就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

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

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

(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 ,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就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就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也就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就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结直肠癌的正气虚,跟别的肿瘤比较,有自己的特点。

结直肠癌病位主要在脾,其正气虚就以脾虚为主,脾虚时间长了可以影响到肾。

脾虚主要以气虚为主,时间长可影响到血,亦可以影响到阳,叫做久病及阳。

(四)肿瘤与虚证1 肿瘤患者存在的“虚证”就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

2 肿瘤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虚证”。

3 肿瘤存在“虚证”就是扶正培本法应用的理论基础。

4 “正虚”始终就是恶性肿瘤发病的本质,扶正治疗必须贯穿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五)结直肠癌的主要症状、证型及临床常用中药1、结直肠癌的主要症状发表在 2008 年 8 月份《中华中医药》学刊上的一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文献中描述的所有大肠癌的病人,其临床症状出现的频数。

从这张图中可以瞧到,结直肠癌最常的见的五个症状就是腹痛、纳呆、疲乏、腹泻与腹满。

2、结直肠癌的常见证型右图就是从 1998 年以来发表的有关大肠癌的 569 篇中医文献里,关于中医证型的研究,做了一个总体的频数。

可发现作为单一证型出现的,以脾虚症为最多,总共出现了 12 次。

作为两证组合相见的,其中也以脾虚为最多。

通过以上两图可以发现,腹痛、疲乏、腹泻都就是脾虚症的主要症状。

在证型中,脾虚就是大肠癌的主要证型。

3、结直肠癌的常用中药从 11 年以来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大肠癌的国内文献的用药情况,可发现在结直肠癌治疗上最常见的五个药就是黄芪、白术、茯苓、党参与甘草,这也就是以脾气虚为主的最长用的五个药。

结合上面三图,可以得出一个总体的瞧法,国内中医药对结直肠癌的总体瞧法,就是脾虚为主,采取的治法最常见、最主要的就是健脾补气。

(六)结直肠癌的辨病特征临床上中医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这就是大多数中医肿瘤专家的一种临床诊治上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对结直肠癌从病理学,乃至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明确诊断,明确分期,然后再按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既要注重中医的辨证,又要注重西医的治疗方法。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临床基础。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高了中医治疗疾病的视野,也提高了中医治疗疾病的重复性,提高了临床疗效。

1、大肠癌的病位主要在脾,能涉及到肾,大肠癌还与两个重要的脏器有关,即大肠与肝。

2、大肠癌的疾病的主要症候症状的特征:腹痛、乏力、纳差、腹泻与腹胀。

3、结直肠癌病人共同的体质特征,最常见的就是脾虚。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在临床上碰见结直肠癌的病人时,首先要辨病。

不但要辨这个病的诊断,病理诊断,还要辨这个病的分期。

因为疾病的诊断与分期决定着疾病的预后。

治疗上,要紧紧的抓住辨证这个总体的法则。

(七) 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概述扶正就是肿瘤治疗的最重要的法则。

结直肠癌的正气虚主要在脾气虚这方面。

所以说,健脾补气就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最主要的治法。

肿瘤的治疗除了扶正外,还有祛邪。

祛邪扶正,扶正祛邪就是肿瘤治疗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医药治疗疾病或治疗肿瘤,重点在于发挥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机体的状态,与西医对疾病的认识不一样。

中医注重于对一个疾病的内因的认识,更注重于对正气的关注。

在中医治疗中更加强调正气理论或正邪理论的重要性。

并且扶正在临床治疗与实验证明就是中医药抗肿瘤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2、扶正与祛邪的区别扶正与祛邪作为一个总体两个方面,实际上就是有区别的。

有些医生强调祛邪,有些医生强调扶正。

强调扶正的,认为正气一旺,邪气自然而然就退。

强调祛邪的,认为没有邪气了,正气自然而然就长起来了。

这两个观点,只就是各自重点不一样,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扶正,也要注意祛邪。

3、中医治疗癌症的总的法则扶正祛邪,就是中医治疗癌症的总的法则。

癌症总的病基就是正虚邪实。

中医药在癌症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取决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缺点,以及它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的优点就在扶正。

关于祛邪,很多西医的手段比中医更有力、更有效。

如手术,肿瘤早期通过手术完全可以达到治愈。

还有放疗、化疗,都就是直接针对肿瘤细胞的主要手段。

中医恰恰相反,关注的就是机体,机体的总的环境,机体总体的正气的状况。

中医认为正气旺了,遏制肿瘤的力量就强了。

扶正祛邪就是个总的法则。

(八)肿瘤中医治疗的四项原则与一个要点1、中医治疗肿瘤可以概括成四项原则与一个要点。

四项原则:第一,要有针对性的抗癌。

第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第三,要时时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正气才能旺盛。

第四,要符合辨证论治的原则。

2、肿瘤治疗要点,在宏观上要符合中医的理论,在微观上要符合西医的理论。

中医的理论,就就是正邪的理论,即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以扶正为主,什么情况下采取以祛邪为主?要符合正邪理论。

微观上,要辨清楚这个病就是哪一种病的类型?就是哪一个分期?要符合西医的诊断原则。

(九)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的治法正气虚就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病理环节,扶正培本法就就是中医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治法。

扶正培本法,也就是中医药治疗肿瘤最大的特色。

肿瘤病人存在着很多方面的正气不足,存在着很多的阴阳失调,具体的各个脏腑有脾气虚,有肾气虚,也有气血亏虚。

肿瘤病人进行多次的手术、放疗乃至化疗后,其耐受性比较差,正气虚比较厉害,更需要用中医药来扶正培本。

与扶正法相比,祛邪对肿瘤的治疗所起到的作用相对很薄弱。

尽管有很多种治法,如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化痰散结等,对抗肿瘤都有一定的作用。

但就是临床上证明,完全以这些药物组成的中药方剂往往很难起到一个好的抗肿瘤的效果。

相反,以扶正调理为原则的中药,却能起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扶正培本就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主要的立足点。

扶正培本的治法也就是这近几年以来,中医药研究中成绩最大,研究出来新药最多的一个治法。

1、扶正概述扶正作为一个总体的治法,在临床上应用时,有一些具体的不同。

正气虚有不同脏腑的正气虚,那么治疗上有健脾补气与补肾益气等。

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特点,乃至同一个肿瘤也有不同的病程,不同的分期,就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癌早期的、手术后的,与正在化疗的病人,它的扶正用药就不一样。

晚期的结直肠癌病人与早期的、康复期的结直肠癌病人,扶正的用法也不一样。

扶正要针对不同的肿瘤,乃至同一个肿瘤不同的分期,或者同一个肿瘤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扶正的不同的方法。

扶正有很多药物,需要我们根据情况来选择用药。

最终中医的一个法则就就是辨证论治,在扶正过程中还要注意扶正与祛邪的关系,还需要注意有一些扶正药物跟剂量有关。

2、一些中医肿瘤前辈的方药中医肿瘤界的前辈,在扶正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发明了一些方子,对肿瘤治疗的疗效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余桂清:扶正冲剂 3 年生存率达 77、31%, 五年生存率达 53、40% ,十年生存率 47、73%张代钊:扶正增效方配合放疗有效率( CR+PR )为 69、9% 明显高于单用放疗的 40、7% ( P<0、05 ),同时减轻了放疗的副作用。

孙燕:单用扶正中药或配合放疗、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十年随访结果,中药配合组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了生期。

刘嘉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中药加化疗,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3、扶正的要点临床上扶正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五个要点:(1) 首先要辨清楚阴阳气血。

《新方八略》中指出: “补方之制 , 补其虚也。

凡气虚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就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也。

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就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麦门冬、芍药、生地之属就是也。

”对肿瘤患者运用扶正法时,还要结合临床进行气血双补、阴阳双补。

“气因精而虚,自当补精化气;精因气而虚,自当补气而生精。

”“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2) 要分清脏腑。

《难经》提出: “五脏分补”。

古人云: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与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

”五脏有正补之法,有相生而补之之法,故有“虚者补其母”之说。

分清病位就是临床辨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只有分清楚脏腑了,扶正具体用什么方子、什么药物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 把握时机。

肿瘤患者常常有一个漫长的疾患过程,对肿瘤的治疗贯穿着邪正斗争,疗效上不能急于求成,扶正治疗上注意把握时机,权衡缓急轻重,循序渐进。

(4) 在扶持过程中间,要注意保护胃气。

周学海《虚实补泻论》曰: “无论虚实补泻,总视胃气之盛衰有无,以为吉凶之主,即于邪盛正虚,攻补两难之际,亦唯有力保胃气而加以攻邪,方为上策。

”脾为后天之本,胃气旺,五脏之气才能旺。

所以说,扶正首要的就是要注意脾胃之气。

(5) 注意邪气,在肿瘤治疗扶正治疗时注意祛邪,扶正就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祛邪就就是抑制、排除、消灭致病因子与病理产物;扶正就是为了祛邪创造必要的条件,祛邪就是为了达到保存正气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