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第三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7-第三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
柏努利方程式
引入:
前面曾经指出,流体流动时会遇到阻力。

流体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动力学性质(粘度)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新课:流体的粘度
板书:一、流体的粘度
1、流体阻力的表现和来源
表现:
简单的实验来观测流体阻力的表现,如图1-16所示
由实验可知,存在流体阻力致使静压能下降。

阻力越大,静压强下降就越大。

静压强下降就是流体阻力的表现。

来源:
流体流过管内时,由于流体对管壁有附着力,因此壁面粘附一层静止的流体。

同时,在流体内部,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所以,当流体流动时,造成流体各层流速差异而发生各层间相对运动。

所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实际上是被分割成无数极薄的圆筒,一层套着一层,各层以不同的速度向前运动。

(1)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速快的流体层对相邻的流的较慢的流体层产生一种牵引力,而流速慢的一层则产生一种阻碍力。

所有层与层之间的阻碍力形成流体阻力。

这种流体阻力,是由于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在流体内部发生的,故称为内摩擦力。

内摩擦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

(2)此外,当流体流动激烈呈紊乱状态时,流体质点流速的大小与方向发生急剧的变化,质点之间相互激烈地交换位置,这种运动的结果,也会损耗流体的机械能,而使流体阻力增大。

可以说,流体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第二位原因。

(3)管壁粗糙程度和管子的长度、直径均对流体阻力的大小有影响。

2、流体的粘度
定义:决定流体内摩擦力大小的物理性质称为粘性。

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用符号μ表示。

实验证明:对于一定的液体,两块板的相对速度u越大,板面积A越大,两板间的距离y越小,则所需要外加的作用力F就越大,也就是内摩擦力越大。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引入:
上面讨论过,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除了流体的粘度外,还有流体流动状况等。

板书:一、流体的流动类型
1、流体的流动类型的实验------雷诺实验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可以直接观察到流体的流动类型和各种有关因素对流动类型的影响。

这个实验由雷诺首先进行,故称为雷诺实验。

现象:
层流时,玻璃管内水的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不产生横向运动,从细管引到水流中心的有色液体成一条直线平稳地流过整玻璃管。

若逐渐提高水的流速,有色液体的细线出现波浪。

速度再高,有色细线完全消失,与水完全混为一体,此时即为湍流。

显然,湍流时,水的质点除了沿管道向前运动外,还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且彼此相互碰撞与混合。

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板书:2、流体流动的类型
实验表明,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可分两个类型:
(1)层流(滞流):质点始终沿着与管道中心线相平行的方向流动。

(2)湍流(紊流):质点作不规则运动,流体整体的流向虽不变,但质点的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随时发生变化。

板书:3、流动类型的判定
在不可观察的管道中,流速u、管径d、密度ρ、粘度μ多方面因素决定
雷诺准数的定义:Re=duρ/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