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导学案-25杜甫诗三首

初二语文导学案-25杜甫诗三首

第 25 课杜甫诗三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诗歌的朗读方法,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能在了解《望岳》、《春望》的诗歌大意及情感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初步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一.读诗歌之前来看看诗歌之中的“小故事”吧!
杜甫(712~770),字子美。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也被誉为“诗史”和“诗圣”。

【《望岳》背景卡片】: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
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

这首诗就是
在漫游途中所作。

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春望》背景卡片】: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沦陷。

杜甫赶
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
安。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并标示朗读节奏。

(在朗读诗歌时要注意它的停顿、重读、语调等。

例如停顿: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来读,如:“潮平/两岸阔”。


新知探究
结合【知识链接】中诗歌的赏析方法,试赏析《望岳》。

1.读:①初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②结合背景注释细读,圈点诗歌关键字眼并划记喜欢的诗句。

③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学法指导:朗读之前请先注意下列字的字音、字形——岱、夫、层、决眦、凌)
2.译:结合注解内容,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析:大声朗读诗歌,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法指导:可从字词、名句、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例如:诗歌中的x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x字好,好在哪?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本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分析。

4.结:本诗歌有何写作特点?试分析。

综合提升
按照赏析《望岳》的步骤,自主设计赏析《春望》的内容。

选择一个角度来设问!)
【当堂检测】
1.杜甫《望岳》中点化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2.运用拟人手法,承上启下,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
“。

”3.《春望》中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的诗句是:“。

”4.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割”字用得好在哪?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学习反思】
我们收获了:
不足的方面
【知识链接】
诗歌赏析的方法:读——译——析——结。

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情感。

展示的时候,注意神态动作。

译:结合课文注解,疏通诗句的大意,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析:赏析诗歌的内容包括: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形象意境。

结:总结诗歌表达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

【课后精练】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2.(泰州市2011中考题)赏析杜甫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2).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3).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石壕吏》背景卡片】: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
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公元759年春,杜甫被贬离
开洛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
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他在新安县西
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
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一、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诗歌时要注意它的停顿、重读、语调、情感等。

例如:
该诗所叙之事悲惨,中间换韵多,读时应有沉郁顿挫之感。

读出
缓急,读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后,完成下列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老翁逾.墙走()三男邺城戍.()如闻泣幽咽.()老妪力虽衰.()(2)结合注解翻译全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吏呼一何
..怒老问逾.墙走.
听妇前致词
..二男新.战死
独与老翁别.天明登前途
...
室中更.无人如闻泣.幽咽
新知探究
1.读:①初读,感知诗歌大意。

②结合背景注释细读,圈点诗歌关键字词来描摹当时的情状。

③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学法指导:朗读之前请先注意下列字的字音、字形—壕、逾、邺城戍、妪、)
2.译: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3.析:
(1)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2)请结合诗句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思考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综合提升
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学法指导: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
【当堂检测】
1、《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
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2、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习反思】
我们收获了:
不足的方面:
【知识链接】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课后精练】
1.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2.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