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科普知识

核医学科普知识

核医学科普知识1.什么是核医学?核医学是用放射性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现代科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学科。

核医学影像检查(ECT),是将标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引入人体后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分布而反映脏器功能和代谢状况来诊断疾病。

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疾病,则是利用浓聚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药物所发射出射线来消灭那些病变细胞而达到治疗目的。

2.核医学检查安全吗?核医学检查使用的每一种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应用之前,科学家们都做过大量实验,确保其安全性。

核医学检查中所受到的辐射量比普通X光拍片更少(只有后者的1/3到1/2)。

由于放射性核素衰变,并在数小时,最多1~2天从身体内排出,极少发生副反应。

因此,做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

3.为什么有时需要多次做核医学检查?安全吗?多次做核医学检查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有的是在治疗前后做两次检查,以观察疗效如何;有的需要连续观察药物代谢情况,以了解器官功能状态;有的本来就需要两种检查结合起来诊断,如负荷心肌显像与静息心肌显像、肝血池与肝胶体显像等。

多次检查一般会安排间隔数日(一天以上),前次检查注射到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已经基本衰变和排出。

多次检查是安全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4.怀孕妇女能进行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吗?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做核医学检查和治疗。

如果知道自己已怀孕,或者认为可能怀孕,或者怀孕了而医生不一定从外表上发现,请及时告诉医生。

对于未生育妇女,大量资料与研究表明,临床常规核医学检查不会导致不孕。

5.儿童能进行核医学检查吗?儿童(包括婴儿)做核医学检查是安全的。

医生会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年龄、体重等方面来调整放射性显像药物(显像剂)用量。

放射性核素影像检查,对于诊断某些儿童疾病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肝胆显像鉴别诊断新生儿黄疸、小儿胃肠道出血定位诊断等。

6.核医学影像检查(ECT)一般步骤?主要有四个步骤:① 检查前准备;大多数核医学检查不需要特殊准备,如果需要,医生会提前告诉如何准备。

② 注射显像剂;不同检查需要注射不同显像剂,注射之后根据不同检查,等候时间也不相同,有的只需数分钟,有的2~3小时,有的1~2天后;目的是让显像剂能充分到达所需检查部位。

③ 检查拍片;在拍片前医生会通知病人排尿等一些准备,也是为了让检查更准确。

拍片时要躺在专用检查床上,可以正常呼吸,根据医生要求采取一定姿势,仪器探头需要尽量靠近身体,这时仅仅是拍照,并不会额外增加放射线。

④ 分析报告;医生会根据所拍摄照片并结合其他各种检查情况综合分析结果。

一般当天发出检查报告。

7.ECT与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有何区别?有本质区别。

核医学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数量、细胞功能、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代谢影像。

ECT诊断基础和依据是疾病情况下人体正常生理与代谢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要比结构、解剖上的变化来得早,也就能比较早地发现与诊断疾病。

而CT、MR(磁共振)、B超等检查,主要是显示脏器或组织解剖形态学变化,尽管分辨率很高,但对于发现功能代谢变化不如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功能显像检查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无创、安全、易于重复、结果准确可靠。

8. 核医学影像检查(SPECT、PET)是否很贵?核医学显像检查费用都是几百元、上千元,直观感觉的确很贵。

价格主要取决于设备和使用成本。

而这么昂贵的检查究竟值不值,主要看其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和最终是为患者省钱还是费钱。

比如,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扫描)是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最灵敏的方法,做一次需要几百元。

可是通过它发现骨转移,以避免许多不必要手术,而错误手术的开支远远大于做骨扫描的支出。

再比如,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核医学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后,会让许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导管介入治疗;而减少因导管治疗的风险和术后发生的再狭窄更是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9. 核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有哪些?为什么称为分子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通常所说的ECT 是指SPECT。

PET是目前国际上最尖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也是目前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人体功能代谢显像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

核医学影像技术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定量分析活体组织的生理生化过程,如血流量、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脂肪酸代谢、神经递质合成速度、受体密度及其与配体结合的选择性和动力学、蛋白质功能与基因表达等。

可早期发现和判断人体内存在的功能代谢和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对常规放射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或诊断困难的复杂疑难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早期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诊断,正确指导实施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性疾病诊断与监测等等都有重要作用。

【SPECT检查】1. 核医学SPECT能做哪些检查?能了解心、肾、肺、肝、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血流灌注情况;能了解和判定肿瘤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功能、血流和代谢异常。

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不同,种类非常多。

2. 什么是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骨显像是核医学最常用检查项目之一,是将亲骨性放射性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通过特殊仪器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

它能够比较清楚的显示全身骨骼形态,能反映骨骼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对诊断各种骨骼疾病和观察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价值。

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以及诊断X线难于发现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骨折等。

还用于观察移植骨成活情况及人工关节置换后疗效随访等。

3. 全身骨显像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注射显像剂后,需要多饮水,一般在注射后两小时内饮水约500~1000毫升,排尿时应防止尿液污染衣裤及身体,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并要将污染皮肤局部清洗后再做检查;并在检查前排尽尿液,同时取下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钥匙、硬币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如果近日内在放射科检查使用了钡剂(肠道造影),则应将其排净后再约检查。

4. 全身骨显像与X光骨片比较有哪些优缺点?全身骨显像最主要优点是探查骨病有很高灵敏度,能在X光检查出现异常前更早发现病变。

一般情况下,骨显像比X光骨片提前3~6个月探查到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

而且,一次成像可了解全身骨骼情况,能发现X光检查范围以外病灶。

对一些最常转移到骨的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不管有无骨痛症状,都应常规定期骨显像检查(3~6个月)。

一些隐性或细微骨折,如肋骨裂纹骨折和腕部舟骨骨折等,最初X光不能发现,而骨显像则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

但也有缺点,主要是特异性不高,往往难以仅根据骨显像异常来明确骨病性质。

因此,当肿瘤患者骨显像出现异常时不要过于紧张,应结合病史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和正确判断。

5. 什么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有什么作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注射到体内的核素显像剂,来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心肌细胞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看心肌是否存在缺血。

与其它诊断冠心病影像学技术比较,具有简单、无创伤、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优点。

如果有心前区不适、疼痛、憋气等症状,可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所引起。

可以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准确率大于90%。

对于已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疾病预后状况及估测危险度。

6. 为什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要同时做负荷试验?检查程序和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即使狭窄达到70~80%,静息状况下可能不表现心肌缺血,只有当心脏耗氧量增加即负荷(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缺血才表现出来。

所以为了准确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要做负荷试验。

分为运动负荷和药物负荷(目前常用腺苷)两种。

负荷试验前应停用扩张血管药物及抑制心率药物(如: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都可能影响负荷试验,而影响心肌缺血诊断准确性。

负荷和静息显像分两次做。

检查程序是:负荷试验或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显像剂,20分钟至半小时后吃脂肪餐(油煎鸡蛋、全脂牛奶、巧克力等),90分钟左右行心肌灌注显像。

注意事项:检查当日早餐进素食,检查前1~2日停用扩张血管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检查当日携带脂肪餐到核医学科。

患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建议做腺苷药物负荷试验。

7.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有什么不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主要显示心肌有无缺血和心肌细胞功能是否正常。

多排CT和冠状动脉造影则显示冠状动脉血管有无斑块、钙化及狭窄。

打个比方:冠状动脉好比灌溉的水渠,心肌好比水稻,如果水稻长势好,说明养料和水分供给充足,就不需要去修水渠;一旦哪块稻田里的水稻出现枯萎,说明这块稻田缺乏养分,就需要去修理供应这块稻田的水渠。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就是观察水稻的长势(心肌有无缺血),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观察水渠是否有堵塞(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有无阻塞)。

8. 什么是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肺动脉阻塞性疾病,为什么还要进行肺通气显像?核素肺灌注显像是通过静脉注射少量放射性蛋白颗粒,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并暂时停留在肺毛细血管中,体外扫描显示肺动脉及分支的通畅情况。

核素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判断肺动脉血管及分支堵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用于诊断肺栓塞,灵敏度非常高。

由于引起肺动脉阻塞的疾病较多(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肿瘤、肺部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肺灌注显像异常,但这些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肺通气显像异常,而肺栓塞时肺通气显像多数正常,因此,肺灌注(PERFUSION)显像和肺通气(VENTILATION)显像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肺栓塞诊断准确性。

9.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与其它方法有什么不同?主要有:肾图、肾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膀胱输尿管反流显像、阴囊显像和子宫输卵管显像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肾图和肾动态显像,可以了解肾脏功能情况以及肾功能受损程度,也可以判断尿路是否存在梗阻。

肾动态显像可计算出肾功能很重要的参数值: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

肾图和肾动态显像反映了尿液生成和排出过程。

其所得到的信息更符合生理状态下泌尿系统的状况,结果也就更准确。

临床常用肾功能实验室检测方法只能得到两只肾脏总和的功能情况,无法了解每个肾脏的具体情况。

而肾图和肾动态显像能够观察和判断每只肾脏各自的功能和每侧尿路通畅情况,这一优势在临床上非常有价值。

10. 肾动态显像检查需要什么准备?透析患者可以作肾图和肾动态显像吗?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

由于肾动态显像是一种功能性检查,应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进行,因此受检者不宜空腹,应正常饮食,否则可能造成结果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