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1.1平谷中学实验楼施工组织设计。
1.2平谷中学实验楼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
1.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
1.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表2.2建筑概况2.3结构概况防火等级二级地基处理CFG桩砼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5 商品砼独立柱基、柱、梁C30 商品砼层数框架柱梁、板、梯圈梁、过梁构造柱首层C40 C30C20 二层C40 C30三层C30 C30四层C30 C30基础形式独立柱基3钢筋加工及连接施工工艺3.1钢筋加工施工工艺3.1.1钢筋规格:HPB235钢筋:φ6、φ8、φ10;HRB400钢筋:10、12、14、16、18、20、22、25、28、32 3.1.2钢筋除锈及调直3.1.2.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浮皮、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
HPB235钢筋在冷拉调直过程中除锈;HRB335钢筋、HRB400钢筋局部锈蚀采用钢丝刷手工进行。
3.1.2.2调直机调直时,要根据钢筋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
3.1.2.3调直模的偏移量,调直筒两端的调直模一定要在调直前后导孔的轴心线上,这是钢筋能否调直的一个关键。
3.1.2.4压辊的槽宽,一般在钢筋穿入压辊之后,在上下压辊间宜有3mm 之内的间隙。
压辊的压紧程度要做到即保证钢筋能顺利的被牵引前进,看不出钢筋有明显的转动,而在被切断的瞬间钢筋和压辊间又能允许发生打滑。
3.1.3切断:顶模筋、直螺纹接头处的钢筋切断使用无齿锯切断,其余钢筋切断采用切断机切断,根据加工单上钢筋尺寸,用粉笔在切断台上做记号,将钢筋一端对准记号,另一端放入切断机或无齿锯中,断开即可。
直螺纹钢筋、顶模筋钢筋在切断过程中,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弯头等缺陷时,必须切除, 保证端头平直,无斜口、马蹄口、或扁头等缺陷。
3.1.4弯曲:箍筋弯曲采用弯曲机加工,加工时根据加工单中钢筋弯曲要求,调整好钢筋的入机长度,可用废钢筋试弯,确保钢筋弯头的尺寸。
3.1.4.1 HPB235受力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弯曲半径为2.5d:φ6(15mm)、φ8(20mm)、φ10(25mm);平直段长度3d:φ6(18mm)、φ8(24mm)、φ10(30mm)。
3.1.4.2 HRB400受力钢筋末端作做90°弯钩(或保证足够搭接长度),弯曲直径为4d:12(48 mm)、14(56 mm)、16(64 mm)、18(72 mm)、20(80 mm)、22(88 mm)、25(100 mm),28、32做90°弯钩平直长度为6d,28:168mm,32:192mm。
3.1.4.3箍筋作135°弯钩,平直段长度10d且不小于75mm:φ12(120mm)、φ10(100mm)、φ8(80mm)、φ6(75mm)。
3.1.5马凳铁、定位框的加工3.1.5.1马凳铁的加工:楼板钢筋采用三角形马凳铁做支撑。
底板马凳用Φ18钢筋加工,顶板马凳用Φ14~Φ18钢筋加工。
间距1000mm,马凳长300mm,支架宽300mm,马凳高度=板厚-上下保护层厚度-板下层下铁钢筋直径-板上铁钢筋直径之和,如下图:板厚度-板钢筋上下保护层厚度-上层钢筋直径-下层下铁钢筋直径马凳制作示意图马凳支撑马凳高度:3.1.5.2柱定位框加工:框架柱钢筋间距采用定位框进行控制,定位框在框架柱混凝土浇筑前固定在梁顶标高向上500mm 左右,并用火烧丝和框架柱钢筋帮扎牢固。
具体加工见下图主 筋25钢筋加工20钢筋加工3.1.6码放:所有加工成型的钢筋,分规格、分种类码放,并挂牌标识。
3.2钢筋连接施工工艺 3.2.1钢筋规格:HRB400钢筋: 16、18、20、22、25、28、323.2.2钢筋除锈: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浮皮、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
3.2.3直螺纹套丝工艺流程:开电源→钢筋就位并夹紧→扳动手柄使其进行滚轧螺纹,到位后自动停机并反转→向后扳动手柄使设备复位并停机→进行钢筋丝头检查→戴好保护帽或套筒,抬走按规格种类堆放。
3.2.3.1钢筋采用无齿锯进行切割,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严禁采用电焊、气割下料。
3.2.3.2按钢筋规格所对应的对刀棒调整好剥肋刀具的位置,调整剥肋挡块开关位置,机床先对钢筋端部进行剥肋,剥肋完成后再进行丝头的套丝工作。
3.2.3.3面对滚头方向,滚丝头顺时针方向为反转,用于加工反丝螺纹。
滚头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转,用于加工普通型螺纹。
开机后要注意滚头旋转方向与所加工的丝头形式是否一致,否则将电器箱门的万能转换开关,扳到另一位置即可。
另外普通型螺纹与反丝螺纹各有专用滚头,应由厂家进行调整,严禁混用。
3.2.3.4钢筋加工前,切削液应已开始循环充分,滚头出水口未出水时严禁进行加工。
3.2.3.5台钳在夹持钢筋时,设备必须停止转动;台钳在夹紧前必须将钢筋顶紧挡铁方能夹紧台钳,否则加工丝头长度将不能达到要求长度;挡铁撤下后不允许再将钢筋向前窜动,否则加工丝头将过长。
3.2.3.6扳动机器手柄并进行正常加工,减速机向前移动到调整长度后,涨刀推动左右拉环后移,刀体与涨刀环脱离后涨开,减速机继续向前进给,涨刀触头缩回,滚丝刀开始滚轧螺纹,滚轧到设定长度后,限位开关断电,设备自动停机并延时反转,将螺纹钢筋退出滚丝头,扳动进给手柄后退,减速机退到极限位置,停机。
然后移开台钳,取出钢筋,完成螺纹的加工。
3.2.3.7钢筋在滚丝过程中,发现台钳移动,应立即将台钳夹紧,不要用手抓握钢筋。
加工拐铁钢筋时,其他人员应远离钢筋拐铁部位,以防台钳松开造成拐铁甩起打人。
3.2.3.8在滚丝过程中发现滚头没有停机反转的迹象应立即将面板开关关闭,使设备停止转动,然后按下点动按钮(红色)使滚头退出钢筋,并找维修人员立即修理。
3.2.3.9钢筋的滚轧过程只允许进行一次,不允许对已加工的丝头进行二次滚轧。
3.2.4直螺纹连接:3.2.4.1将带有连接套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必须先将钢筋托平对正用手拧进然后用扳手拧紧接头。
2.4.2连接时用扭矩扳手按下表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接头拧紧直至扭矩扳手在调定的力矩值发出"咔嗒”声为止,并随手画上油漆标记,以防钢筋接头漏拧。
互顶紧,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企业标准中产品设计要求,公差应为0-2p。
3.2.4.4钢筋接头为I级,梁、板锚固端的钢筋在进行直螺纹连接时,由于钢筋带拐,很难将之拧到待接钢筋上,因此在与带拐钢筋连接的钢筋滚轧时,较正常滚轧丝扣多滚轧半个丝扣。
现场连接时,将套筒完全旋入该钢筋,之后将带拐钢筋与之顶紧,再将套筒向回拧将两根钢筋连接好。
在直钢筋一侧加固定螺母,防止套筒滑动。
3.2.4.5梁柱收头时,直螺纹接头采用正反丝扣接头型式。
4钢筋绑扎操作工艺4.1绑柱子钢筋4.1.1 工艺流程:4.1.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跟柱子箍筋数量(注意抗震加密和绑扎接头加密),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4.1.3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接长度应符合本工程一览表要求。
4.1.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或使用皮数杆控制箍筋间距)。
并注意抗震加密、接头加密、机械连接时尽量避开连接套筒。
4.1.5柱箍筋绑扎。
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而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下图。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和密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成梅花交错绑扎。
图2.4.1-1 箍筋缠扣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下图图 2.4.1-2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
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柱上下两端及核心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抗震规范要求。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下图。
凡绑扎接头,接头长度内箍筋应按5d;≤100mm(受拉),10d;≤200mm (受压)加密。
当受压钢筋>φ25时,尚应在搭接接头外100mm范围内各绑两个箍筋。
图2.4.1-3 拉筋与钩住箍筋连接柱子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木工程一览表要求,主筋外皮一般为30mm,箍筋外保护层一般为20mm,垫块应绑扎在柱筋外皮上注怠避开十字交叉处,间距一般为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土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当柱子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曲或在下层就搭接错位,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为控制柱子竖向主筋的位置,一般在柱子的中部、上部以及预留筋的上口设置三个定位箍筋(定位箍筋用高于柱子箍筋一个规格的钢筋焊制,呈“井”型定位箍筋,顶在模板内,比柱断面小2mm。
4.2梁钢筋绑扎:4.2.1工艺流程4.2.1.1模内绑扎:4.2.1.2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4.2.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4.2.3在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2.4框架梁占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5绑梁上部纵向盘的箍盘,宜用套扣法绑扎,如下图。
图2.4.3 套扣绑扎4.2.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º,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
4.2.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式长度均要符合在作业条件中本工程按设计和列的一览表。
4.2.8在主、次梁所有接头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式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II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接头长度、错开百分比、错开长度按本工程一览表施工。
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爱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