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药学

(完整版)中药学


麸、土、米:降低刺激性,提高疗

与砂、滑石 烫炒:使药物酥脆, 哈粉同炒 易于煎出 有效成
分,便于服用。
炒黄:用文火至药物表面微黄
炒焦:用武火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 内部颜色加深,并有悠香气者。
炒炭: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部分炭化, 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气味(即
存性)者。
2.炙: 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称为炙—— 常用液体辅料及作用
本质的区别,可以统一于中药的概念之中。
民族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 的药物,具有本民族医药学特色和较强 的地域性,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
2、现代——“中药学”
广义:有关中药的一切学问 中药学 狭义:
广义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植物 分类、生长环境
中药化学: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种类、化学 结构、化学特性、提取分离法
广东:陈皮、化橘红、藿香、高良姜、 砂仁、草豆蔻、芦荟;
甘肃:当归、黄芪、锁阳; 内蒙古:黄芪、肉苁蓉、甘草; 宁夏:枸杞子; 山西:党参;
河北(承德):黄芩; 河北(易县):知母; 浙江:香附、白芍、白术、杭菊花、浙
贝母、杭白芷、台乌、延胡索;
安徽:牡丹皮; 云南:茯苓。 西藏:冬虫夏草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姜汁:药物用姜汤拌炒至干燥微香即得, 姜用量为6%—10%(姜汤用水为姜的8~ 10倍,浓缩至4—2倍),入中焦,散寒、 止呕、解毒。
中药鉴定学:研究鉴别植物药的内部构造、 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 确定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学:研究中药加工成饮片的方法、 工艺、标准及其成分变化
中药制剂学: 研究将中药制成中成药 的方法、工艺流程
中药制剂分析:分析中成药的化学成分、 确定中成药的质量标准
临床中药学: 研究中药的传统性能、 功效与临床应用
中药、草药、中草药、民族药的区别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 的药物。
草药:是流传于民间,为民间医生或百姓 就地采集用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它有一 定的地域性,在正规中医机构或药店内没 有被普遍应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
中草药:是指中药与草药的合称。 由此可见,中药、草药、中草药没有
炮制方法
三、火制 1、炒:炒黄、炒焦、炒炭 2、炙 3、烫 4、煅 5、煨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三、火制(直接影响药物治病)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
炒黄 易于粉碎,缓和药性,
不加固体辅料
种子类药物使有效成 炒焦 分易于溶出。
1.
(清炒)
炒炭:缓和烈性,增强收敛

止血。
加固体辅料
蜜炙:使蜜水沸腾后加入药物饮片, 拌炒至松散不粘手为度,用蜜量为药量 的5%—40%,蜜制可提高补益、润肺。
酒:以黄酒喷洒饮片拌匀,用微火炒至 药物有酒香气略为干燥为止,黄酒用量 约为药量的10%—15%,酒炙可使药物 上行,提高活血,降低毒性。
醋:植物类药物如用醋拌炒闷润,置锅 内微火炒至醋意吸尽,药物微亦深色为 止;脂类药物则先炒至微热,再喷洒醋 液,拌炒至醋液吸尽为止,用醋量为药 量的15%左右,入肝、止痛、降低毒性。
中药学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周萍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
1、中药的概念:
是在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认识并有其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是以 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自然药 物及部分加工品。
中药药理学: 研究中药的现代药理作 用及其应用
狭义:
中药临床应用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 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 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本教材所指的为狭义中药学概念。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道地药材”:
1.概念: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 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 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 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 点的药材。
2、降低毒副作用:
生附子、生乌头毒性大 —→加水加热久煮 —→制附子、制乌头毒性小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有毒 —→经白矾水、石灰水浸泡煎煮 —→毒性降低
马钱子大毒—→经砂炒—→毒性大大降低
3、改变药物性能,使之更适合临床需要
生地黄(甘寒,凉血、养阴)—→久蒸 —→熟地黄(甘温、补血、养阴)
生首乌(解毒、通便、截疟)—→加酒伴蒸 —→制首乌(补血、益精、明目乌发)
生大黄(攻积泻下)—→酒炒 —→酒大黄(活血化瘀、清热泻火)
或—→炒炭存性—→大黄炭(收敛止血、止泻)
4、利于贮存和制剂 干燥除去水分,预防腐烂变质。 黄芩—→收割后,立即用沸水浸透,晒干。 否则会变色变质。
5、纯净药材,保证用量准确,矫味、娇嗅,利于 服用等。
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1、纯净药材 2、粉碎药材 3、切制药材 二、水制 1、漂洗 2、浸泡 3、闷润 4、喷洒 5、水飞
(人们习惯把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质 优效佳,而被普遍重视,称为道地药材)
2.常见各地的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川芎、附子、乌头、川楝子、
川贝母、川牛膝、川续断; 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刺五加;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
药)、山茱萸、禹白附、天南星;
山东:阿胶、银花、香附、栝楼、大枣、 北沙参;
增强补气作用,
蜜炙黄芪、甘草
姜汁炙:增强止呕功效, 姜半夏、姜竹茹、姜黄连 增强发散风寒,
醋炙: 加强入肝止痛, 醋制延胡索、醋制香附
盐炙: 加强入肾,
盐附子、盐知母、盐黄柏
油炙: 增强补益作用, 油制淫羊藿
胆汁制:增强息风止惊, 胆汁制天南星
童便炙:加强活血化瘀 土、米、麸炒:增强健脾益胃
如:土炒白术、米炒党参、麸炒枳壳
炮制的目的 1、提高疗效 2、降低毒副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适合临床需
要 4、利于贮存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用量准确,矫味、娇
嗅,利于服用等。
1除湿, 升提上行头目,
如:酒制川芎、当归 酒制蕲蛇、豨签草 酒制大黄
蜜炙: 增强润肺止咳平喘,如:蜜款冬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