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大桥测量方案

特大桥测量方案

特大桥测量方案.特大桥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1、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⑴、《******施工图设计》;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⑸、《DZS3-1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⑹、《Leica TPS12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⑺、《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⑻、《******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⑼、******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1.2、编制原则⑴、测量方案力求采用先进的、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⑵、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尺寸的定位、放样和复核。

⑶、坚持施工图复核制度,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复核计算施工图尺寸和相关尺寸要素,并会审做好记录;必要时与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共同审核,并完成审核记录。

⑷、坚持动态测量控制制度,根据不同结构的测量需求,合理选用合适的测量设备、方法和频率。

2⑸、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样”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⑹、测量方法要科学、严谨、简捷,仪器选用要合适,使用要精心仔细,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⑺、坚持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的工作制度。

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工程概况2.1、桥位地理位置**公路大桥是******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拟建桥位位于******。

2.2、设计方案简介⑴、总体构造桥梁全长**m,其中主桥长**m,西引桥长**m,东引桥**m。

全桥分联情况(自西向东)为:1联×6跨×50mT梁+(76.8+5×140+76.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2联×5跨×50mT梁+ 1联×4跨×50mT梁。

⑵、设计标准公路标准: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考虑重载扩大系数30%;桥梁宽度:桥梁全宽27.75m,分为上下行分离的两幅桥,其中**方向12.50m(左幅),**14.25m(右幅),两幅桥间距1m;设计洪水频率:三百年一遇;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47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Ⅶ度;通航标准:Ⅳ级。

2.3、工程地形地貌2.3.1、地形桥址位于******,地形**2.3.2、场地构造桥位区主要出露一套白垩纪沉积岩地层,走向SW91°~249°,倾向NW281°~339°,倾角∠6°~13°。

东部山体裸露,发育一组大致垂直黄河方向的裂隙,走向SW232°~244°,倾向SE142°~154°,倾角84°~88°,多呈舒缓波状,连续性差,裂宽5~20mm,充填物以岩宵为主。

该裂隙呈局部分布,整体上构造裂隙不发育。

2.4、气象条件项目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

全年降雨少而集中,多集中在7、8两月,降雨年际变化大,最低年份为143.5mm,最高年份为636.5mm,年平均417.5mm,蒸发量年平均为2093mm。

每年一月最冷,平均最低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为37.1℃,七月份最热,平均最低气温22.5℃,无霜期约118-152天,初霜日平均为9月30日,终日为5月7日, 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

主要气象要素表4最冷月平均气主导风向 NW-11.5温(℃)最大积雪厚最热月平均气12 22.5(cm)温(℃)度55年平均降雨量417.5 年平均相对 5、测量的特点和难点3根桩基墩的每个墩位包含18φ200cm,主桥7-12#⑴、群桩基础,最大桩径80m。

础,最大设计桩深 80m。

⑵、山区地形,高墩施工,主桥最大墩高达到。

⑶、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最大跨度达到140m 。

1520cm×400cm⑷、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桥承台尺寸达到了1562.5cm×。

8m(水面下深度)⑸、深水基础施工、主桥水中墩承台基础挖深达到了⑹、由于工期紧得原因,需要进行冬季施工。

50m。

⑺、大型预制梁施工,预制T梁的跨度达到了、测量控制的目的4⑴、施工测量一方面要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⑵、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建立,必须依据桥梁施工方法及详细施工计划来进行,同时同施工监控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组织安排、测量机构组成5.1为优质高效地完成特大桥测量任务,并始终以“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工作理念,为施工生产提供优质、满意的技术服务。

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开展,测量工作实行总工负责制,并专设测量小组。

由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设专职测量工程师管理、协调测量定6位、放样、复核全过程,并报监理检查验收。

、职责分工5.2 )、项目总工(1,确保施工测量能够一方面保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负责审核,签认阶段性测量成果或测量计算资料。

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及其预防和纠正措施进行审核,组织工7程施工中技术难题的科研攻关。

⑵、项目副总工负责《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的贯彻执行,监督指导施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修正和完善测量工作的不足,指导测量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测量工作。

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测量及施工的监控工作,包括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定期复测,永久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进行必要的相邻标段联合复测、施工各阶段的监控工作。

⑶、测量小组负责图纸会审及编制审核记录;编制测量技术交底;负责测量计算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及解决现场施工难题;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落实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测量及施工的监控工作,包括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定期复测,永久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进行必要的相邻标段联合复测、施工各阶段的监控工作。

5.3、仪器配备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器具必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保证其在检定期内。

测量仪器配备计划见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计划8说明:、DZS3-1站仪、全附 TCA1201徕卡水准仪标定证书,见附件。

DZS3-325.3、测量制度、交接桩工作5.3.1⑴、工程中标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业主与监理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

⑵、交接时,应按交接书面资料所列桩橛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实际状态,并在现场作出明显标识,以利查找。

⑶、交接签认时,交桩书面资料必须真实、齐全;交接桩记录应写清存在9问题和处理意见,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

⑷、按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对工程范围(含临时工程)放样确定界线,参与办理征地拆迁工作。

5.3.2、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分为施工复测、控制网测设、施工放样及检查、竣工测量四个阶段。

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管理,做好施工中的交接桩、补桩、护桩工作,实行定期的复测,施工测量、放样实行双检制。

对工程施工测量全过程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桥梁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5.3.2.1、施工复测⑴、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技术人员系统地进行施工复测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标段交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确保中线、高程正确及交界处衔接一致。

⑵、复测工作应在开工前完成,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墩台定位(中心桩撅)宜在复测中完成,以便在正式灌注混凝土基础时引用其成果。

⑶、复测成果应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系统地整理书面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其总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应用、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⑷、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进行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105.3.2.2、控制网测设⑴、250m以上的长大构造物施工前应布设测量控制网。

本标段工程施工复测完成后,应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的情况,按照《施工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补桩加密,形成测量控制网,以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测量复核。

⑵、测量控制网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

测量控制网成果书,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复核、备案。

5.3.2.3、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⑴、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复测和控制网成果,如有破坏应报请上级技术部门(原测设单位)采用原测量精度进行补设。

⑵、特大桥、大桥、墩台桩或基础混凝土灌注,墩身立模顶帽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应由测量人员放样,测量组组长或技术部长复测,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据以施工。

⑶、桥墩台灌注顶帽混凝土,技术人员应跟班作业,其中线及高程控制精度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5.3.2.4、竣工测量⑴、竣工测量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求部门视具体情况派员参与。

⑵、竣工测量结果整理后,列入竣工文件,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备案。

⑶、架梁前桥梁墩台顶帽要进行中线、水平、跨度、偏角十字线和支座螺栓位置测设,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

11⑷、桥面铺装和护栏施工前以调整的中线水平为基准,要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测量基面水平及平面尺寸、水沟尺寸、挡护建筑物尺寸,并据以交底,整修达标。

⑸、测量人员在桥梁、中线水平及几何尺寸测量后,填写丈量记录和检查证,现场质检工程师复核签认。

⑹、工程竣工交验前,竣工复测成果及桩撅复核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并按竣工验收要求填制竣工资料。

5.3.3、测量管理制度⑴、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

项目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并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⑵、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原则上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钢笔。

⑶、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