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作业规范
共5页/第1页生效日期:
1.目的
规定了铝易拉盖三片罐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易拉盖三片罐空罐的进厂检验和质量判定。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按照本规程采购包装材料。
3.2化验室负责对进厂材料的抽样检验。
4.依据及参考标准
GBT 9106.1包装容器铝易开盖铝三片罐
5.定义
鬼影:在三片罐印刷中,会出现颜色相混的现象,既鬼影。
鬼影有明、暗三种,其中暗鬼影主要表现为大面积图文印刷中有些颜色较浅的部位墨色不实。
明鬼影大多表现为在浅颜色图文中混有深颜色图文的部分图案,且深浅、多少各不相同,时有时无。
6.正文
6.1基本要求
6.1.1作业前需要做好检验仪器或设备的维护,并定期做好校准和检定。
6.1.2作业部门需要制定标准的作业方法。
6.1.3检测人员应经过相关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6.1.4应查验并索取每批空罐的出厂检验报告,并同相应的验收记录一起存档。
6.1.5应在抽取样罐的适当位置标记其生产日期、生产线别、板号等资料。
6.1.6 应对验收的结果一一记录。
6.2 三片罐验收质量要求(见表一)
测作业规范
共5页/第2页生效日期:
表一质量要求
项目品质标准缺
陷
分
类
检
查
水
平
合格
质量
水平
AQL
批量
范围(注
I)
样
本
数
判定组数
Ac Re
外观1、内涂膜不得含有杂质;
2、罐内不得有明显的油污或其它杂质;
3、罐内不得有针孔;
4、罐身不得有折曲或凹痕导致内涂膜损伤;
5、翻边应完全,无缺损或撞凹、无开裂、
无毛刺、无褶皱等缺陷;
6、罐内壁不得有露金属的损伤,对于疑似
露金属的损伤,导电值应符合要求。
A S-4 0.65
500000
以上
80
80
0 3
3 4
7、内涂膜不能有明显的气泡、焦黄、划痕、
斑点、滴状、堆积等缺陷现象;
8、底部内涂膜不得有大于2mm的气泡,且
底部不得有变形;
9、罐身不得有超过1cm2凹痕,小于1cm2凹
痕同一个视野不得超过2个,总数不得超过
3个,且未导致内涂膜损伤;
10、缩颈处无皱褶现象。
11、内涂膜无斑迹;
12、印色及罩光漆完整、无严重划痕;
13、外表面无暴露金属的小划痕;
14、缩颈部无严重折痕、底部金属无严重损
伤。
B S-4 2.5
500000
以上
80
80
3 6
9 10
印刷1、文字、图案、版面不得模糊,应与标准
实物样版相符;
2、不得掺杂其他商标或规格的空罐;
3、色泽应与标准实物样版相符合;
4、不得有明显的鬼影;
5、罐底部不得出现漏白底涂现象。
A S-1 0.65
500000
以上
20
3 6
9 10
6、主要图案无损伤,次要部分的图案不得
有超过3处的轻微划伤;
7、印刷图案错位应小于1mm;
8、版缝横向搭接宽度应为1.0~3.0mm,版
缝纵向搭接错位应≤1.0mm。
C S-4 4.0
500000
以上
80
80
5 9
12 13
内涂膜耐酸性试验内涂膜浸泡于2%(m/v)的柠檬酸溶液,密
封后经121℃×30min蒸煮。
应无泛白、起
泡、脱落、酸斑等不良现象。
A S-1 1.0
500000
以上
13 0 1
水煮试内涂膜浸泡于常温的蒸馏水中,密封后经 A S-1 0.65 500000 20 0 1
测作业规范
共5页/第3页生效日期:
验121℃×30min蒸煮或按工艺正常杀菌。
1、内涂膜应无泛白、起泡、剥落等缺陷;
2、外涂膜应无失光、泛白、起泡、剥落等
缺陷;
3、印色应无褪色现象;
4、卷边处的涂层不得有剥落现象;
5、闻水和罐,应无异臭味,必要时品尝确
认无异臭味。
以上
尺寸1、罐体高度标准:115.20±0.38mm,同一
批产品的极差不超过0.50mm;
2、翻边宽度标准:2.22±0.25mm(206D)、
2.12±0.25mm(202D);同一批产品的
极差不超过0.40mm。
C S-3 4.0
500000
以上
32
32
2 5
6 7
导电值最大值≤10mA,平均值≤2mA。
A S-1 0.65 500000
以上
20 0 1
条形码能被正确识读,且数字、字体、字号、放大
系数与标准实物样板一致。
A S-1 2.5
500000
以上
5 0 1
备注:批量范围在500000以内的批次,参照批量范围500000以上要求进行取样和判定。
6.3进厂检验项目
6.3.1进厂检验项目为6.2要求所有项目。
6.3.2来料出厂检验报告内容至少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罐体外观、铝材规格、铝材厚度(不含涂料)、涂料规格、主要尺寸、水煮性能、耐蚀性、涂料型号、内涂膜完整性、轴向承压力、耐压强度、内涂附着力。
铝材规格、涂料规格应与相关责任人提供的验证合格的确认清单保持一致。
6.3.3型式检验:供应商需每年提供一次型式检验报告。
6.4复验周期
检验合格后需6个月内使用。
超过6个月的,需重新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5验收方法指引
6.5.1 抽样规则:以同一生产厂、同一生产线、同一个生产日期、三天内到货为一批,每批从每一个托盘中至少随机抽取一罐,抽取总数量不少于80罐。
注:由于公司生产订单方面或类似方面原因导致同一批号产品来货不能同一天到达
测作业规范
共5页/第4页生效日期:
且连续到货时间间隔≤2周,第二次验收时可以不进行耐酸、附着力检测。
6.5.2 外观、印刷检查方法:在自然光线下用目测。
6.5.3 尺寸检测:用最小读数值不大于0.01mm的数显测高仪测量罐体高度,用最小读数值不大于0.01mm翻边宽度测定仪测量翻边宽度。
6.5.4 水煮试验:内涂膜浸泡于80度以上或常温工艺水或蒸馏水(如果用工艺水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使用蒸馏水重新实验确认)于检测样罐至缩颈处,密封,正放,经121℃×30min蒸煮或按工艺正常杀菌后取出,样品用冷水加速冷却,开盖,闻罐内水和罐内的气味,必要时应对罐内水进行品尝确认。
自然晾干后目视检查应无泛白、起泡、剥落等缺陷,外涂膜应无失光、泛白、起泡、剥落等缺陷,印色应无褪色现象;卷边处的涂层不得有剥落现象。
6.5.5 内涂膜耐酸性试验:将配置好的2%(m/v)的柠檬酸溶液【称取20.00g柠檬酸
C 6H
8
O
7
.H
2
O或18.29g无水柠檬酸C
6
H
8
O
7
溶于蒸馏水中,稀释定容至1000mL,摇匀即可】
灌注于检测样罐至缩颈处,密封正放,经121℃×30min蒸煮,取出样品用冷水加速冷却,开盖,清水清洗,将样罐自然晾干后,取出观察罐体内涂膜是否有泛白、起泡、脱落、酸斑等不良现象。
6.5.6导电值检测:用最小读数值为不大于0.1mA、工作电压为6.3V(直流)的内涂膜完整性测试仪,罐体接正极,在罐体内加1%(m/v)氯化钠水溶液,液面距罐口3mm,插入不锈钢棒接负极,读取第4S的内涂膜缺陷电流值。
6.5.7 条形码:用条形码读码器进行自动扫描。
6.6标识、包装、运输要求
6.1 罐体上应有制造厂家的标识。
6.2 包装上应有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批号(其中含供应商的所有可追溯信息)、生产日期、数量、检验标记等;
6.3 罐体应采用托盘包装,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无脱落、无污染等隐患。
6.4 托盘包装时,层与层之间用中性纸板或适宜材料隔开,外加捆扎和塑料薄膜包封。
6.5 运输车辆应清洁、干燥,不允许有异味和污染,装运时应避免雨淋、曝晒、受潮、
污染及损毁等。
测作业规范
共5页/第5页生效日期:
6.6出现不合格品则按《不合格品分析和处理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作业。
7.相关表单
《三片罐检验记录》
《空罐出厂检验合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