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概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概述


1、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降脂、降糖、戒 烟等)
2、运动锻炼有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 3、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4、手术及介入治疗 5、探索生物治疗的新方法
一般治疗:控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好发因素
戒烟;控制高血压病;降血脂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更是治疗的关键; 注意患肢保暖,但切忌给予缺血肢体热敷或理疗,否则将
手术治疗 严重的间歇性跛行影响生活和工作 间歇性跛行的患者有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 缺血性静息痛,肢体的溃疡和坏疽
பைடு நூலகம்
患者侯某,男,65岁,于2008年无明显诱因,活动后出 现左下肢酸困不适,患者未予重视,未做治疗。约半年后, 于平路行走约500米左右时出现左下肢酸痛,被迫停止行 走,休息片刻后缓解。患者自服中药治疗,症状未得到明 显缓解。约3年前,患者于平路行走约100米左右时出现 右下肢疼痛不适,就诊于“沈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
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予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具体
不详),同时建议予以“下肢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及家
属拒绝。此后患者先后就诊于“辽河油田总医院”“北京
协和医院”等治疗,期间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逐渐 加重,目前于平路行走约50米,即出现双下肢酸痛,休息 后可稍缓解。于2016-08-05就诊我院。
谢谢大家!
缺血性静息痛
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 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 血坏死风险。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 重的静息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病多见于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它是一 种全身性中、小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累及下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常有吸烟史,30%—50% 患者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及肢端 溃疡或坏疽同时存在。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则以 老年患者居多,合并糖尿病者发病较早。病变部 位以中、大动脉为主,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症, 血胆固醇和脂类也可能增高。
北京协和医院
我院双下肢动脉超声:股浅动脉中段未见血流
2016-08-09于导管室局麻下行经左侧股动 脉穿刺下肢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术,术中可 见右下肢髂内动脉起始部以远段全部闭塞, 股浅动脉长段闭塞。
患者姚某,男,79岁,于3月余前出现间歇 性跛行。于当地医院查双下肢动脉CTA:两 侧下肢动脉多发钙化斑块,符合动脉粥样 硬化表现,右侧股动脉远端可见栓子形成, 局部管腔闭塞。
2016-08-24于河北省四院查CTA
2016-08-29在导管室局麻下行经左侧股动 脉穿刺右下肢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术,术中 可见右侧股浅动脉下段完全闭塞,给予球 囊扩张治疗
(一)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 ①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步行 速度80-100步/分,并能持续步行1000米 以上无不适者;③下肢动脉彩超可见闭塞 动脉恢复血流,或形成侧枝循环。
Ⅲ静息痛期:夜间平卧时疼痛,抱足而坐,彻夜难眠。
Ⅳ坏死期:足趾溃疡、皮肤发黑,坏死。
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一 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 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 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 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 血的程度。
发展后可出现静息痛及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皮肤 色泽改变、皮肤附属器营养障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僵 硬等症状。
主髂动脉闭塞的男性患者可出现阳萎。
体征
体格检查有缺血肢体肤色苍白、发花、皮肤皱缩、干燥有 鳞屑、趾甲增厚、体毛脱失、肢体肌肉萎缩等。
触诊皮温发凉、厥冷,闭塞部位远侧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 失,末梢血管充盈时间延迟。
严重缺血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垂足、局部皮肤溃 疡甚至肢体坏疽。
Ⅰ无症状期:
患肢怕冷、易疲乏或轻度发麻、抽筋、抗寒能力减退。 汗毛稀疏、皮肤菲 薄、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
Ⅱ营养障碍期(跛行期):
IIa期:轻度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200米,较多发生小腿肌痛。 IIb期:中、重度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200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概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 样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0岁 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男性发 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常伴有吸烟、糖尿病、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等危险因素。
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初起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等。
会加重缺血肢体的坏死; 患肢运动法和高压氧治疗; 肥胖、缺氧、维生素C 缺乏、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也是
动脉硬化的易发因素,需有效控制。
特殊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血管、 溶栓和镇痛治疗等。其目的是防止自体动 脉或转流血管血栓形成,促进侧枝循环的 形成。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 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用时 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催眠 药物。
显著有效: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步行速 度80-100步/分,并能持续步行500米; ③ 下肢动脉彩超可见闭塞动脉恢复部分血 流,侧枝循环较少。
进步:①临床症状减轻;②步行速度80100步/分,行走距离》200米;③ 下肢动 脉彩超可见侧枝循环形成。
无效(包括恶化):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 及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发作。
急性动脉栓塞
血栓栓子主要来源于左心,尤其以二尖瓣狭窄和 冠心病伴有心房颤动者最为多见。典型的症状表 现为肢体动脉柱塞以远的部位缺血。常见为“5P” 症状,即突然出现的肢体疼痛、苍白、麻木、运 动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对侧肢体往往脉搏正常,短暂病史和突然起病的 特点,都有助于急性动脉桂塞的诊断。有时与动 脉硬化闭塞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鉴别较为困难。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见于年轻女性,病变部位可为多发性, 主要累及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出现头、 颈或上、下肢的缺血症状。如果病变累及 肾动脉,因肾动脉狭窄可出现肾性高血压。 病变活动期常有发热、血沉增快和免疫指 标异常等现象。
腰椎管狭窄
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症状,易与下肢动脉 硬化闭塞症早、中期症状相混淆,但该病 的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可使症 状减轻或缓解,同时肢体动脉搏动正常, 可有助于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