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升级转型,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杭州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一、行动基础近年来,我市坚持城市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整体环境,加快培育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产业特色不断显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一)产业特点1.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2002年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发展速度超过20%,高于同期全市工业增长速度。
2008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2亿元,占全省11个地市信息产业收入比重的27.21%,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实现增加值329.69亿元,占全市GDP(全市4781.16亿元)比重6.9%;出口交货值63.58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总额(336.14亿美元)的18.91%;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25万人,其中仅软件行业就吸纳大学生就业人数5.87万人,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规模仅次于机械行业,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断完善。
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虽然同比下降,但利税、新产品贡献率高速增长。
说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继续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8年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收入的增长速度趋缓(同比增长分别为2.6%、16.77%,低于全行业增长速度),比例不断下降,但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增长速度迅猛(同比增长75.37%,远远高于全行业增长速度),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例快速增长,远高于南京、成都、大连等地。
同时,软件服务外包由原来以来料加工为主向软件产品出口方向发展。
3.行业应用软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行业应用软件在全行业所占地位持续提升,产品所涉及的门类、行业及领域不断拓展,在金融、证券、管理(财税、医院、企业、办公)、安防监控、控制(工业、交通)、电信、电力、公安、网络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形成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
4.以电子商务为龙头的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
2008年电子商务服务收入40.02亿元,同比增长57.31%。
传统企业自主建立电子商务平台128家,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1890家,外贸企业涉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潮流,电子商务在全国的积聚度持续提升。
网络游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全媒体等互联网经济新模式不断深化应用。
5.对社会就业贡献力度增大。
全市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从业人员人数从2002年的1.5万人增加到5.9万人,净增4.4万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比例逐年提升,2008年新增就业人数达1.05万,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5.53%。
6.产业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城市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优先照顾、支持本地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发展,有效培育、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在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二)主要问题1.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我市电子信息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电子信息产品中完全自主开发的产品较少, 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不少电子信息产品陷入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困境,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不快。
2.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电子信息产业的部分行业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管理,难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同时,相关扶持政策及资金多头管理,标准不一,难以真正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
3.“两化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快。
“信息化”、“工业化”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方面影响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影响信息技术在工业等传统领域的推广应用。
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不乏蓝领阶层,而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既没有中高级人才的培育机构,也未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致使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即止步不前。
二、行动背景(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去年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下滑势头。
但同时,国际上管理软件、电子商务服务需求普遍增大,信息制造业机构转移、产业链分工出现新局面,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同时,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有可能降低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成本,国内一些小规模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也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客观上为我市引进技术和人才,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深度扩张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换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进程,国家、省、市连续出台了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抓住国际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机遇,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日趋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城市信息化对信息产业化提出新需求。
现代政府管理、服务理念的更新、转变,企业运行管理效益的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普通民众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对电子信息产业及信息服务业提出更高、更新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四)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有效组织实施以“信息港”、“新药港”为核心的“一号工程“建设,探索并积累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丰富经验,培养壮大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行动思路(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城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五个结合,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中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扶持和项目带动相结合。
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发挥行业指导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大信息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和振兴重点产业形成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
2.坚持“三力合一”。
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原则。
政府要做好市场引导、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企业服务工作;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3.坚持集群发展和点面结合。
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加快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把优势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增强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研发能力,增强技术创新、综合服务等功能,提高集群竞争力,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群。
依托重点工程研制一批对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品,以点带面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升级。
4.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相结合。
既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努力突破制约我市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瓶颈;又要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投融资体制等。
5.坚持内部培育和外部招商相结合。
对本行业发展潜力大,产品技术含量高,在行业内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
同时,整合各项政策,集聚各种资源,把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的企业引入杭州。
(三)行动目标。
----产业快速发展。
至2011年末,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年均增长率力争超过15%);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5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3万人。
----结构进一步优化。
突出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游戏和互联网等产业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形成一批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产业基地和园区;实现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30%以上;全国规划布局的重点软件企业达到18家以上;培育1-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软件企业,培育2-3家互联网经济国内龙头企业。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力争达8%以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支撑信息化建设的装备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信息设备和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技术能级明显提升。
重点领域和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并在一部分重要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四、行动举措(一)主要任务。
1.确保通信、软件、视频监控等骨干产业稳步增长。
以重构产业竞争优势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抓住国内3G网络建设全面快速启动的重大机遇,加速推动符合三大国际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3G 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在发展代工制造的同时,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围绕宽带和无线业务融合发展趋势,提高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研制能力。
依托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加快建设规模化软件生产平台,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以信息系统集成和服务外包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软件外包市场。
加强国产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鼓励大型骨干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引导中小软件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和联合发展,提高软件行业国际合作水平。
杭州视频监控和数字电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要抓住国家彩电数字化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加快推进机遇,持续推动传统彩电产业向数字化领域转型;支持视频监控骨干企业与芯片设计、摄像和显示模组等重要上游产业的纵向整合,进一步完善视听与视频监控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支持整机企业间的有序竞争和兼并重组,提升自有品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突破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