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课前演讲

古代文学课前演讲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 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 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 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 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 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评析】 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 显而易见的不同。 根据易中天教授的说法,此“固穷”的“穷”还有另一种说法,即 “无路可走”。在古代贫与富相对,贵与贱相对,而穷与达对应。所 以此句应解释为“君子本来就是无路可走的”。说的更明白就是:君 子的路是不好走,但君子还要走下去的。君子固穷可以理解为(在黑 暗的政治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与道德操守,不随波逐流,“不 为五斗米折腰”。否则就是像小人一般胡做非为了。
《论语》 ——君子和小人
君子 (107)
释义1 贵族 有学问有修养有理 想抱负、道德高尚 的人
小人 (24)
平民 庸人、品德低下的 人
释义2
季氏篇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 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忿思难பைடு நூலகம்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 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 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 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 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 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 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总结
孔子在《论语》中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君子与小人形象地对比, 全面、深刻地刻画出君子与小人不同的嘴脸,精练地对“何为君子” 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儒家道德的要求,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做君子, 或者有一颗做君子的心,不做小人,并且远离小人。《论语》一书正 是要将“道德、仁义”注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以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 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 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 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 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 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里仁篇
【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卫灵公篇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1)。子路愠(2)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 固穷(3),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兴:起来。 (2)愠:音yùn,怒,怨恨。 (3)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 “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 就无所不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