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二第一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本次县级小课题研究,我们选取的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这个课题,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我们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了个调查。
调查内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①有必要②没必要③说不清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①总会预习②有时会③不会预习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实用吗?①实用②没实用③不清晰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①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①自己主动预习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③不预习6、你预习时,父母会赋予你指导吗?()①经常指导②间或会指导③从不指导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①直接跳过去②做记号,上课时仔细听③请教别人④查阅资料8、预习中你使用过《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9、使用《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0、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挑选)()①自学生字词②读通、读熟课文③了解课文大意④查阅资料⑤质疑问难⑥依据课后问题,尝试探索调查结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知道课前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自己不会主动去做课前预习。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
重视课前预习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办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生字、词语、读课文,对课前自己猎取新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纳的办法较单一。
更严峻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
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预习了,但预习时不动脑思量,采取的课前预习办法也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设想:依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举行预习;、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3、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不胆怯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感受到课前预习给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前预习。
第二篇: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教研主题: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教研形式:通过全体教研组教师互动方式,实现了教师间的知识共享教研内容: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必要性我校处于农村,学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无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已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举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存一些自学的好办法。
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脚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内涵1 、预习是一种铺垫预习是了解课文的阶段。
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
一方面预习不能是“浮光掠影”的,另一方面又不必都要求“水降石出”,适度是其关键。
2 、预习是一种预测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具有洞察性,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类似文章中的“过渡段”,教师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恰当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效果。
而在“明白”学生,通过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
“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3 、预习是一种自练。
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普通说来,它是学生依据一定的预习要求举行自己练习的过程。
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能力——因为这种自练本身是在“尝试了解”课文,只要没有忘记启迪心智方面的训练要求,是很有利于培养“会”的能力的。
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办法无数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
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干实现预期的效果。
学生年级不同,预习的办法也不同。
先谈一谈低年级如何预习。
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办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
在教学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摸索出一种简易、有用的预习办法。
这种办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
口诀如下:一画段,二画圈,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
(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
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
“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比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
“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比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
“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
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
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
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纹线“~~”画出。
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那么中高年级怎么预习呢?(一)读课文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
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搜集资料1、关于作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制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
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关于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猎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惟独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举行一些思量,可以从这几方面: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段意的概括依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A、摘抄法。
相关段降假如在写法上采纳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纳这种概括方式。
B、取主舍次法。
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降大意的重点。
C、综合法。
就是环绕文章的中心举行概括。
D、合并法。
如《桂林山水》(四)做批注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
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降,从中思量作者写这篇文章称赞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把自己观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体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究能力会逐步提高。
(五)做好读书笔记先看清晰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量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
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分课型预习(一)讲读课文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举行细致整理,提前扫瞄,初步掌握。
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降作批注。
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
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味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